中华女子书法第一家,卫夫人簪花写韵 卫夫人簪花格

( 卫夫人图)

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原文中,张翠山与殷素素能够相知,很奇妙的缘起于对书法的交流,在书法上共同的认知话题,让二人大感投缘,互起倾慕之心,原文是这么描述的:

殷素素乘船在江中缓缓而下,张翠山在岸上行走,一人一舟,并肩而行,互有心事却又无语。这时突然下起了雨,张翠山让殷素素进仓避雨,殷素素听到后进仓拿一把伞掷给了张翠山,自己却带了一个斗笠,站在船头,风雨中衣袂飘飘,如凌波仙子一般。

张翠山接过伞见伞上画着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上面还题了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伞上书画很是精致,但那七个字略显劲力不足,应该是出自闺秀之手,但却很清丽脱俗。

那少女道:“伞上书画,还能入张相公法眼么?”张翠山号称“铁钩银划”,对于书法颇有见解,说道:“这笔卫夫人名姬帖的书法,笔断意连,笔短意长,极尽簪花写韵之妙。”那少女听他认出自己的字体,心下甚喜。。。两人谈到书法,一问一答,不知不觉间已行出里许。

(两位书法爱好者结缘)

此处殷素素写的就是卫夫人名姬贴字体,是颇受古代女子喜欢的一种字体,书风属于清婉秀润一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也是习卫夫人字帖,练的一笔簪花小楷。

卫夫人(公元272~349年),名铄,字茂漪,东晋人,籍贯为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传说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少时老师。能当得起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可见卫夫人书法水平之高。卫夫人家学三代渊深,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后来更师承钟繇,卫夫人熔钟、卫之书法于一炉,变钟体的扁方为长方,娴雅婉丽,清婉灵动,后人称为簮花小楷。

卫夫人年少时就很好学,喜欢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其书法作品虽多未能流传至今,但从前人的有关论述中,还是可以看到卫夫人书法风格之美:

“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晋.钟繇。钟繇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卫夫人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

“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唐.韦续。韦续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喻卫夫人的书法,可见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属于秀美一路。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这是卫夫人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造。

“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唐.杜甫”

(卫夫人《名姬贴》和《卫氏和南帖》)

可贵的是,卫夫人不但工于书法,就是对于书法理论,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于书法实践的总结:「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

在书法史上,卫夫人的轶事流传也较多。如王羲之十二岁时曾经窃读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并因此而流泪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钦佩的是,这卫夫人并没有因此而诋毁自已的学生,相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她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予献之,对于书法新苗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厚爱。虽然后来王羲之,王献之青出蓝胜于蓝,但是在他们的书风中仍然能够看到卫夫人笔风的痕迹。

清秀平和,娴雅婉丽”,是卫夫人字体的特点,如果字如其人的话,卫夫人大概也是清秀平和,娴雅婉丽的。

中华女子书法第一家,卫夫人簪花写韵 卫夫人簪花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2261.html

更多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原文

  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声明:《中华女子书法第一家,卫夫人簪花写韵 卫夫人簪花格》为网友暴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