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与形而下 道家形而上

形而上与形而下

文/绝对隐士

自从看了池莉的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李老师的儿子李浩淼说他父亲“一点不耽误形而下的生活,一刻都不离形而上的话题”这句话之后,我就喜欢上了用“形而上”和“形而下”这两个词,可以说,没有人比我用这两个词用得更多。我觉得这两个词实在太好了,它准确地概括了我经常所处的矛盾的生活状态,以前不知道用什么词概括,现在终于找到了。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于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显然,“形而上”是从“形而上学”杜撰而来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移;而“形而下”又是从“形而上”杜撰而来的,跟哲学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要给它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困难的。我的定义是:形而上是超脱利益的,形而下的追逐利益的;形而上是精神层面的,形而下是物质层面的;形而上是思想,形而下是行动。但这几句依然不能准确概括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含义。

形而上与形而下 道家形而上

生活中的多数人,都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矛盾综合体,纯粹形而上和纯粹形而下的人都不多。但不得不承认,多数人都是俗人,都是偏向形而下的。生活是现实的,利益是重要的,精神不能当饭吃,形而下也许正是务实的体现。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正是多数人的生存状态。

毫无疑问,知识分子应当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一致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勇于践行自己的理想,而不应当像陈良宇同志那样,说一套、做一套,嘴上大道理、肚里小算盘,甚至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形而上与形而下脱节、人格分裂的知识分子,如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授欧阳林为诱奸某考研女生,居然向这名女生泄露2005年考研试题和答案;还有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儒学大师郑家栋,先后6次携冒充他妻子的女人出国,收取“偷渡费”,前5次都成功了,第6次才被抓住。这两个人,一个平时把“为人民服务”的马列主义大道理挂在嘴上,一个把“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做人信条挂在嘴上,而私底下,却物欲横流、人欲横流,不惜干出令人不齿的违法勾当。当然,这种形而上与形而下完全脱节、人格严重分裂的知识分子是极少数。

要处理好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得到形而下东西,改善生活条件,就必须放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如高尚但不实用做人原则,因为在这个国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要想得到形而上的东西,精神得到升华,又必须舍弃形而下的东西,抵制利益和欲望的诱惑。两者往往很难兼得。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在机关工作,形而下的追求就是往上爬,升官发财,出人头地,飞黄腾达,这是多数仕途中人的目标,也是古往今来政客们的生存状态。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舍弃很多形而上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尊严和思想。在官场上,要想往上爬,不放弃个人尊严是不行的,在领导面前就得装孙子,低声下气,尽可能突出领导,贬低自己;官场上一切以领导为中心,任何时候都要跟领导保持一致,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你有自己的思想,你只需要做一个惟命是从的执行者,即使错了也要执行。过于形而上的人,显然不适合在官场混。

我本人经常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徘徊。一方面,我希望过好日子,喜欢住大房子,开好车,过有品位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也不满足于仅仅过好个人的物质生活,而是经常思考和关注一些跟利益无关的问题,如社会不合理现象、国家的发展前途等等。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与一些人政客和商人在一起,听他们讨论升官的技巧、发财的门路、泡妞的心得,我感到他们俗不可耐,感到与他们格格不入,不是一类人,无法沟通,总觉得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不应当仅仅是个利益动物。这时候,我体现出形而上的一面。但真正与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因而不通人情世故、在生活中混得不太好的文人呆在一起的时候,听他们云山雾罩地谈经论道,我同样找不到感觉,不羡慕他们的生活,甚至不愿跟他们长时间呆在一起。这时候我又体现出形而下的一面。

在形而上和形 而下之间,总体上我是偏重形而上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做任何事情,我总忍不住要想它的目的、意义,这个问题不想清楚、想明白,很难全力以赴去做它。我有个研究生同学,在某国际问题研究所当副研究员,经常在国内外飞来飞去,住五星级宾馆,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有一次,我看了他发表在某学术刊物的文章,发现离现实十万八千里,让人摸不着头脑。我问他:你研究这些问题,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他说:管他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对我有意义和价值就行了,研究这些问题有课题费,能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能够评教授,当领导。这样的事情我就做不来,对于没感觉的文章,除非是工作任务,否则我一篇也不愿多写,尽管我知道写这些文章有丰厚的稿费,甚至有课题费。而自己愿意写的文章,又找不到地方发(网上除外),更别提什么稿费了。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处理好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很重要。既不能过于形而上,也不要过于形而下。过于形而上,活在理想里,不通人情世故,与社会格格不入,不能与周围的俗人妥协,不仅自己吃苦,而且还会连累家人,于心何忍?更何况,知识的价值在于改造社会,如果连社会都融入不了,又谈何改造社会呢?同样,知识分子也不能过于形而下,眼睛里只有利益,只想着升官发财、美女入怀,甚至为了利益不惜出卖灵魂,践踏公理。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应该能够超脱个人利益,读了那么多书,如果仅仅把学到的知识用来更好地谋利,那真是辱没了知识分子的名号,与商人、政客、戏子又有何异?

处理好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我主张可以将形而上与形而下适当分离(注意,是适当分离,不是完全分离)。在形而下方面,应当在不放弃理想的前提下,面对现实,努力工作,用合法手段多挣钱,尽到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虽说安贫乐道是读书人的美德,但人活着毕竟不是为了吃苦,更没有理由让家人跟着自己一起受罪。当然,在物质生活方面,知识分子应当懂得适可而止,不求生活的奢华,但求生活的品位。同时,不以理想套现实,对身边的人和事,应当抱着宽容的态度,不以自己的原则去要求别人。在形而上方面,知识分子则应当有很高的追求,做一个精神贵族,要志存高远,信念坚定,敢于为理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形而下方面的利益。形而上方面的追求,才是知识分子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2458.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家思想天生圣人周武王以黄老之术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治天下,享年四百。中国历史上最长治久安的两个朝代周朝八百年天下、汉朝四百年国运靠的都是黄老之术为治国理念,缔造一代之盛世。在中

形而上与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无形的东西。《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指无形的精神本体(道),“形而下”指由道派生出来的具体事物(器)。“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过长期的

“形而上”、“形而下”什么意思? 形而下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形而下是关于哲学的界定。亚里士多德将哲学定为“形而上学”,即“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这里所谓“物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的代名词。)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是在科学“之后”(也就是“之外”)的学术。有一些

声明:《形而上与形而下 道家形而上》为网友触摸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