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天生的还是培养的
中耀
所谓神童,就是超常幼儿,即智能显著高于同龄阶段常态幼儿发展水平及其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幼儿。
在对待神童是天生的还是培养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一方面,许多人由于对教育科学的无知或出于对“神童”的仰视,将神童视为天降奇才,认为神童是天生的,神童是不可培养造就的,他们还不断地重复着古代和现代“方仲永”的故事以作为“神童教育”失败的佐证;另一方面,我们在早期教育专家、超常教育家以及许多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会得到与之相反的结论——神童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大部分学者既肯定神童有先天禀赋的一面,又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
特别是古代学者王安石,他根据大量实例从反面论证:神童的智力虽然先天的基础很好,但如果得不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神童们好的先天因素不仅无法发展,反而会遭到泯灭。他明确告诉人们:神童既是“受之天”,更要“受之人”;他强调在神童优异的先天因素基础上,加强后天教育,不使其“为众人”,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
实事求是地说,“神童”是客观存在的,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神童出现。
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神童是战国时的甘罗(甘罗年仅十二岁,就受秦始皇派遣出使赵国,使秦不发一兵一卒便得河间五城,上谷十一城,为秦国立了大功,被秦始皇封为上卿);
西汉时期的匡衡,勤奋好学却没钱买蜡烛。他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凿壁偷光)。他给大户人家做雇工却不要报酬,只要求“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读一遍。”主人被其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终于成了大学问家,后被汉元帝用为丞相;
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在《自纪》说:“充少有巨人(大丈夫)之志”。王充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这引起父亲王诵的重视,六岁便教他读书写字,八岁送他上学。后来,王充入太学、访名儒、阅百家、观大礼,大开了眼界,大增了学问。著了流传千古的《论衡》,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纪元;
东汉时期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都在少小时就已闻名);
三国时期的曹操一家就出了三个“神童”:曹丕(著有《论典》),曹冲(五六岁时便以“舟石称象”传为佳话),曹植(才思敏捷,十岁时就能背诵诗词歌赋数十万言)。
如今,已经有更多的家长认识并积极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所以,无论中外都有更多的“神童”不断涌现。
然而,有些人却一直对“神童”持否定态度,更不赞同培养“神童”,他们的观点和理由主要如下:
一是认为培育“神童”违反教育规律
凡是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早慧表现。这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怎么能说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就是违背育儿规律呢?
二是认为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才能成为神童
孩子的先天素质不同,天赋好的孩子更易于成为神童,但也有许多智力普通,通过后天的良好教育而使孩子成为优秀儿童的。爱因斯坦小时候脑子迟钝,直到3 岁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会是一个傻子。上小学的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智力迟钝。”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令他退学。16岁时,爱因斯坦没有考上大学。校长鼓励他说:达尔文当年也因智力一般被大学赶出来,后来终于成了大科学家。后来,爱因斯坦勤奋刻苦终于考入了大学。以后,他又创立了相对论,在28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智力虽然有天生的差别,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发掘,还是靠勤奋学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培育更多的孩子成为神童呢?
三是认为早期教育没有任何作用
有人引用美国某教育家的话:“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一个三岁开始识字的孩子,到二年级时比一个六岁开始识字的孩子更聪明。”来证明早期教育没有任何作用。现实中,五、六岁上初中,十二、三岁成为少年大学生的孩子大有人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几百名少年大学生,他们大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此后,他们或留学、或读研,多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没有成才,这怎么能证明早期教育没有作用?
四是认为早期教育会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有人以美国“神童”赛达斯不成功而扭曲人生的例子证明神童培育的不当:
赛达斯的父亲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他对赛达斯进行了早期教育。赛达斯出生6个月会认英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已发表3篇500字的文章,6岁时又写了一篇解剖学论文,12岁破格进人哈佛大学。但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赛达斯感到压抑,神经系统开始失常。他14岁时进入精神病院,出院后复读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他对他的生活方式表示反感,渴望过着普通人生活,于是离家出走,改名换姓大了一名普通店员……
这里我们暂且不谈他的广博学识会给他以后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优越性,即使他的一切缺点都是因早期教育而造成的,但也毕竟是极个别的例子。难道所有受到早期教育的孩子都会患精神病吗?我以为赛达斯是个极端的例子,他的特例不能作为早期教育会导致孩子会患精神疾病的理由,也不会吓倒神经健康的家长们。
五是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职
许多家长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职,孩子应当享受童年的特有快乐,而玩是孩子最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家长应当把童年还给孩子,而不能让孩子过早地学习……我们承认,游戏确能给孩子欢乐,孩子也能从游戏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要意识到:只有育儿成才,才代表孩子的最大快乐和利益。如果家长能寓教于乐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那么孩子完全可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沈阳早慧儿吴大江把学习当成玩,大人不教他就哭闹;天津小诗人田晓菲,小时候妈妈叫她出去玩,她说:“玩有啥意思,还不如看书有意思呢……”可见,孩子“玩”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游戏,对孩子来说“玩”也不是孩子唯一的活动方式。何况那些“玩”大的孩子,多不及从小爱学习的孩子。而那些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孩子,他们都生活的很好,并没感到学习是痛苦,更没留下不良的后果。
六是认为早期教育会给孩子身心造成压力
他们认为早期教育会让孩子不胜负担,甚至影响寿命。我们只要看看下面的实例,就可以否定这种说法。
白居易活到74岁,郭沫若活到85岁,德国大诗人歌德活到83岁,10岁上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诺伯特·威纳活到70岁,德国学者卡尔·威特16岁已获两个博士衔,终年80岁……这足以说明早期教育不会影响人的身心和寿命。
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人对天才儿童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那些超常儿童无论在体格、健康、情绪稳定性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其他同龄儿童为好。超常儿童普遍学业成绩优异、能跳级、兴趣广泛,性格也比一般其他同龄儿童好。他们的研究:否定了“神童”在身体和性格上有缺陷的偏见;也否定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害的观点。
纵观“神童”的产生,绝没有天赐的“神童”,孩子聪明完全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谁也举不出一个不受教育、不经学习就能成为“神童”的例子,这也证明“神童”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你也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神童”。
正确认识“神童”的成长,对我们培育人才大有必要。有名人说:“伟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国有十三亿人,如果以万分之一的比率培育人才,就会有一万多人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走好人生的道路书,非背不能读多鼓励孩刻苦会使人生更美好刻苦是成功的基础战胜不良的自我意象需尽早培养孩子当众讲话能力口吃是可以自我矫正的“有空赚钱,没空教孩子"的苦果挫折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必修课让孩子带着俭朴上大学家长应学点"人才学"紧张的学习离不开积极的休息每个孩都能成才化解孩子心理的忸曲读书絮语教育孩子应尽早家庭非有书不行帮孩子选择职业值得借鉴的犹太人育儿经验一封陈旧但仍可一看的信父母育儿要有危机感谈孩子教育(学习)的“最佳期”让孩子充分利用图书馆谈谈对孩子的“智谋”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须向孩子输入的几个基本观念用“重复法”教育孩子提高博客点击率的方法说说孩子的“潜能”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智商测验”?关于孩子的定向发展问题积极认真培育好孩子的记忆力“知识改变命运”婴幼儿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表扬、鼓励、批评不能娇惯孩子吃独食青春期恋爱箴言人生的信念说说"教育爸爸"人生至要是读书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我们怎样还孩子的债育儿成才的四大法宝在人生的长跑路上 成功丶成才要言四种马、四种人、四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