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车墓地石家庄三说
李左车,战国赵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著名谋士。辅佐赵王歇,立下赫赫战功,封广武君。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兵进井陉口。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万无一失。李左车便向赵国守将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间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不出十日,则可全歼汉军。陈余不以为然,出关应战。韩信大破赵军,斩陈余,擒赵王,赵国灭亡。李左车也被缚至韩信处。韩信早闻左车贤名,亲释其缚,以师礼相待,并请教攻灭齐、燕方略。左车说,将军千里远征,一举破赵,威震天下。然士卒饥疲,锋锐已尽,若屯兵齐、燕坚城之下,胜负难决。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齐燕可定。韩信采用左车计,燕果不伐而降。左车著有兵书《广武君》一篇,论述用兵谋略,流传甚广。著名的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李左车的名言。李左车死后被封为雹神。李世民又封本家先辈李左车为灵霈侯。京剧《淮河营》有一段著名的唱词“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演绎了十老安刘的故事。
在石家庄地区,有许多李左车的传说,墓地也有几说。
行唐说,西石庄,曾名看坟庄、史家庄、石家庄、西石家庄,居行唐县城西10公里处。《行唐新志》载“李左车冢在治西二十里史家庄”,又载“李左车,行唐人,初在赵,王歇封广武君……”。中国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背水一战,就是李左车的计谋未被采纳,结果强大的赵军全部溃败。相传李死后,葬在了治西二十里的卧龙岗上。并有专人看守坟地,因得名看坟庄。又因一坟曰史王坟(未查清史王坟是否李左车墓),至今县内相传“打开史王坟,能富行唐一县人。”故后来又以此取名史家庄。
赵县说,宋村,位于赵县城西3.5公里处。据传,该村因始于宋姓居住而得名。这里有省重点保护文物西林寺塔、商代遗址。古有李左车墓、济美桥,现已毁。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平棘条有:李左车墓,县西南七里。《正定府志》,《畿辅通志》均采此说。
元氏说,北禇,元氏县西北15公里。据清光绪《元氏县志》记载,此是西汉名将李左车的家乡。
《元氏县志.同治志》人物志有,李牧,李左车名录。并有“李左车考并元氏李氏东西二祖”,摘要如下:
“自迁、固之书不传广武君,君之乡里遂成千古谜案,或谓行唐人,或谓赵州人,从未有谓为元氏人者。兹按八都坛神君实录碑云,李左车降生之地休荫宏多。汉明载诞之城方猷允塞。广武之乡,唐人已有定论矣。然犹疑当日元隶赵州,或以本州名臣与汉明作对。及见成化间重修神庙碑云,汉兴左车产于北禇,唐兴而李庸产于小留,宋兴而董枢产于同下。庸、枢之村不误,岂左车之村或妄乎?考《魏书、李氏传》缺而不详。《北史》记李裔,赵将李牧之后,左车二十六代孙,居平棘南,附《李顺传》后,此左车里居讹传之始也。裔本元氏人,今元氏吴村开业寺系裔别墅。有开耀二年碑刻,裔元孙宗哲立石,侄元孙尚一撰文,籍贯、后嗣记载甚详。二子盖鉴《北史》《魏书》之讹,故特书“裔,元氏人也。”犹或志之高邑,又何怪左车之为行唐人、为赵州人乎?其曰行唐者,行唐距定州为近,李牧之弟李齐为中山相,因家焉。此中山李氏始祖。左车,齐之侄孙,当日或往来其间,以此讹传也。故曲阳牧山、行唐牛家庄传有李左车墓。其曰赵州者,一则元氏赵州接壤,常山郡未移之前,同属常山;常山郡既移之后,同隶赵郡。史臣追记于移治之后,故以赵郡统之。一则后魏时,元属赵郡,至北齐废元氏,或入于平棘。今邑治之南有掘土得北齐功曹李琮墓者,志曰“赵州平棘人”,此一证也。且《魏书》百三十卷,系齐臣魏收所撰,齐废元氏,故凡元人皆记曰“赵郡平棘”。后之作史者遂援为佐证焉,以讹传讹,其由来久矣。……实则元氏其本根也。参之史册,证之碑碣,左车之为元氏人,信而有征。至李牧乡里,不必复辨,而千古疑案可焕然冰释矣。”
(赞皇回车城:居赞皇县城西南5公里。该地为古战场。《赞皇县志》载,西汉大将军韩信破赵王歇,斩陈余,并俘获其重要谋士李左车。韩信一向爱才,劝李左车归汉,而李拒之。韩信乃亲自登门求教,厚礼之,并于此地筑城池曰“李左车城”,设拜将台,择吉日拜李为师。李终为其所感,乃回头归汉。故先人称该村为回车村(意为左车回归汉朝),沿用至今。)
元氏北禇李左车墓,前年被盗。赵县李左车墓也已无存。行唐之墓不知情况。究竟李左车墓在何地,存疑,何况可能还有衣冠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