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的表达技巧。
2.学习古代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培养鉴赏能力和探究意识。
3.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尝试对感兴趣的作家作品进行专题研究。
学习重点
1.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2.“犯中见避”的写法。
学习难点
1.层层烘托的艺术。
2.“犯中见避”的写法。
解读文本
一.作者简介: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二.整体感知
提示:速度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然后勾画出每一次拜访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本文可分两部分
1.司马徽再荐名士(第1自然段)
①元直一荐
②司马再荐
关键语句
①“峨冠博带,道貌非常”
以这样的打扮暗示其隐士身份,使求贤若渴的刘备误以为是孔明。
②“此莫非即孔明也”
引出了要推荐和探访的对象。
③“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说明徐元直曾推荐过诸葛亮,引出司马徽的再荐。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⑤“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后两句从诸葛亮的自比和司马徽的他比,介绍了孔明的治国才智,更引起了刘备拜见孔明的兴趣。
2.刘玄德三顾草庐
①一顾草庐,未见诸葛,巧遇崔州平
关键语句: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卧龙居处之诗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头戴逍遥帽,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此必卧龙先生也。
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
②再顾草庐,不遇孔明,邂逅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
关键语句: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装。
酒店中有人作歌
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实为万幸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独叹梅花瘦
“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
③三顾草庐,喜逢诸葛,倾听安邦定国之策。
关键语句:玄德回新野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关、张闻之不悦。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教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三.理清人物关系
求贤方:刘备、张飞、关羽
媒介:徐元直、司马徽
被顾者:诸葛亮密友: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
家人:童子诸葛均黄承彦
四.感受鉴赏
1.虚、实关系的处理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指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即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实有的,而事件进程及人物言行的具体细节是虚构的。
请阅读陈寿《隆中对》和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比较本文与史实有哪些出入,从文学角度看,本文好在何处。
提示:《隆中对》记载:“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远直于亮友善”“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及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有关段落。
《前出师表》记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国演义》:作者虚构出大量生活细节,详细描写了“三顾”的具体过程以至于季节特点、沿途景色等,有非常生动的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这就使故事具有了生活实感,更加具体生动,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2.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古代小说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是:在人物正式出场之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在正式出场后,再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点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为智慧的化身,为充分写出此人的重要性、神秘性,作者便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司马徽再荐名士,极力渲染诸葛亮才能可与姜子牙、张良相比,不仅使刘备想求得此人辅佐自己,也使读者欲见诸葛之面目,以睹其风采,观其才气。一顾草庐,数人荷锄于田间,吟唱卧龙先生所作的歌,烘托出了隐逸生活的惬意;尤其是对隆中景物的描绘,俨然一派世外桃源风光,这样的风景描写用意在于暗示诸葛亮是一个隐者。那么,一个隐者愿意帮助刘备匡扶汉室吗?在此设置了一个悬念。二顾草庐,邂逅石广元、孟公威,用来陪衬诸葛亮,从而更加渲染了求访孔明之不易。刘备来到庄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以及诸葛均的诗句自然使刘备误以为诸葛亮。接着又把“骑驴过小桥”的黄承彦认作孔明,因为其诗充满着闲情逸致。作者所写的陪衬人物,人人身上都有诸葛亮的影子但都不能代表诸葛亮的全貌,只是大致看出诸葛亮既有雄才大略,又有隐士风度,既有远大抱负,又要等待明主。作者层层烘托,反复渲染,一步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
3.“犯中见避”的写法
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与前边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事件。所谓“避”,就是作者能从类似的故事、事件中写出不同的特点来。“三顾”都是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去拜见诸葛亮,事件是类似的;每次遇到的人物,听到的歌词,看到的景物,都是对诸葛亮出场的继续渲染、烘托。但每一“顾”都不相同,从许多方面做到了“犯中见避”。
从下面的列表中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这点。
一顾草庐二顾草庐三顾草庐
诗歌作者诸葛亮石广元1孟公威2诸葛均3诸葛亮
形式五言七言骚体五言

内容表现了对世事的冷眼观察和隐者的恬淡自适

1对怀才不遇的嗟叹
2对纷乱世事的无奈及歌者的自我安慰
3暗示诸葛亮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隐居的目的是等待明主表现诸葛亮隐居山林而内心却充塞着安抚天下的郁勃之气

作用表现诸葛亮思想中道家“出世”的一面1、2表现诸葛亮用世思想和隐逸思想的矛盾3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景物特点优雅透明纯洁新春
作用烘托诸葛亮的高人雅致烘托诸葛亮的高洁及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暗示着探访诸葛亮的成功与欣喜

人物特点崔州平纵论国事石广元、孟公威,高吟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诸葛亮雄才大略,三分天下

作用烘托出诸葛亮出世的一面暗示诸葛亮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正面塑造出诸葛亮辅佐刘备一展雄才的形象

五.语言特点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优美、典雅、精炼的特点。本文写景的文字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如写“二顾”时的风雪:“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不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句式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使语言变化多姿。后两组骈句,分写风、雪、山、林,犹如四幅风景画屏,使形式和内容达到了统一。

六.探究创新
1.以张飞的口吻叙述故事,要求:准确体会人物心理,充分把握人物性格,注意语气、动作、表情,要得其形得其神。
2.研究性学习: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就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阐述自己的理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292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 刘太医谈养生

原文地址: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作者:黑不白病人是相信医生的;但是如果庸医杀人,那么病人就会人财两空。世界上没有一个病人,认为自己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事与愿违呢?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认为吃降压药是胜劵在

诗集:《把梦想送给大地》全文本

诗集:《把梦想送给大地》(全文本)申海光著目录:(略)序一:梦想:在旧世与今生之间我历来对诗歌写作的长跑者心存敬意。申海光便是这样一位长跑者。在诗歌马拉松的途中,申海光不紧不慢、坚毅执著地向前跑着。虽然同在一座城市生活,但很久以

转载 “傲饰杯”2015春秋笔会获奖作品展:《读汉三札》

原文地址:“傲饰杯”2015春秋笔会获奖作品展:《读汉三札》作者:泰安作家读汉三札武瑞杰读汉简甲骨太贵。刻在骨头里是图腾,让灵魂安放已足够木牍太重。留在宫殿豪宅里绘上版图,写下契约和药方就让竹简远行吧带着典籍,信件和诗歌

佳片U约 南斯拉夫电影:《南方铁路之战》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南斯拉夫电影:《南方铁路之战》[海报剧照][热诚推荐]波澜壮阔的南斯拉夫战争间谍与冒险题材经典。前南导演兹德拉夫科·凡列米洛维奇(Zdravko Velimirovic)

声明:《教案:《刘玄德三顾茅庐》》为网友末澈未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