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物价 预备…开始
《东方体育日报》11月14日“棋从断处生”专栏
无论是形形色色的商业营销,还是实实在在的体育经纪,都讲究一套做买卖的三字经:“编故事,讲故事,卖故事……”。
经过了APEC六天小长假的蓝天白云洗礼,一篇令人心旷神怡的《想买刘殿座的不只恒大,多队开价超恒大2500万》映入眼帘。俺们贫下中农差点乐出声来,真想为这场以足球经纪为卖点的体育营销举枪呼号“预备……开始”。
既然农产品战线卖大蒜的能玩出“蒜你狠”,卖生姜的能使出“姜你军”,卖大豆的能喝出“逗你玩”,卖白糖的能叫出“糖高祖”,能源战线卖汽油的能吼出“油你涨”,科技战线买苹果手机的能嚷出“苹什么”……,咱们搞体育营销的,特别是做足球经纪的咋就不能开辟一条体育营销马前卒的“码钱足”?
黑白故事影片《地道战》里有句经典台词:“各庄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中国的足球经纪走到今天,由于优秀的人才断档惨烈,因此,编几段故事,制造一个哄抢场面,溢价卖个当打球员也无可厚非。
十多年前,提起中国国家足球队,恨不得能从1号背诵到23号。那时的国脚,无论在转会市场怎么开价,买家也不觉得“冤大头”。可现在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就是这几天在南昌打新西兰的现役中国国家队,也没几人能提前叫出场上主力队员的固定号码。刘建宏老师那行云流水的“5号范志毅把球分给9号郝海东,郝海东再直传给11号高峰……”人号合一般的解说,已经很难有严丝合缝的表白了。
当今的足球转会市场,有爱孙猴的,就有爱八戒的。有愿买的,就有愿卖的。有哄抬物价的,就有割肉放血的。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行情造成的。
一是优秀--足球人才断档。尽管“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让足球蓓蕾的花朵竞相开放。但只要孩子进入初中、高中,以“中考”和“高考”为枷锁的应试教育就会扼杀掉一大片足球少年。梁启超梁老师在《少年中国说》就有开篇描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缺少了少年足球的庞大底盘,青年足球和职业足球的人才也就硕果仅存了。一个能踢上职业联赛的当打球员,卖个千八百万也无可厚非。
二是当今中国足球的“黑经纪人”泛滥,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足协规章制度中只保护球员利益而忽略投资人利益的规则漏洞,以“自由身”“签字费”等微小利益去侵害俱乐部的核心资产。从而使得俱乐部投资人在球员合同到期之前,就迫不得已的急于把当打球员卖掉。否则当球员合同到期之后,一笔“签字费”的小投入,就可让俱乐部多年培养球员的投资“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三是现在的职业足球,铜臭气息太足,金钱的诱惑远远超出踢球的乐趣。我曾经认识一位巨有才华的足球运动员,过去虽然踢中甲联赛,但却是铁打的主力。后来在经纪人的蛊惑下投奔中超,钱可能多了点,可坐了一年冷板凳,如今基本的功能都废了。也可能我这人太迂腐,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宁可在中小俱乐部当球星,也不去人才扎堆的大俱乐部坐板凳。尽管“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但咱还就是要上场踢球,真不爱当板凳队员。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哄抬物价预备开始,英雄无悔我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