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宜春之袁山公园
宜春历史悠久,春秋属吴国越国,战国时归属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隶属九江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4年)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县,古书记载: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从建县到现在有2200多年的历史。后来宜春一度改称为袁州,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是跟东汉时期的神秘人物袁京有关。
袁京,字仲誉。祖籍河南汝阳县,是东汉时高官司徒袁安的二儿子。袁京出身名门望族,其嫡五世重孙袁绍,袁术皆为三国名将,曾做过蜀郡太守。后来看淡官场、名利,便辞官云游天下,一日行至宜春地界,看见大小两山,那山上林木葱笼,鸟雀瞅鸣,更有一条秀美的河流徐徐东去,四野清幽静谧。袁京一见此景便说,这是我栖身的地方。于是刈茅结庐,荷锄躬耕。劳动之余,读书求索,潜心研究易经,作《难记》,16万字,为东汉时研究易经有成就的名士之一,写了很多关于人生、时事的文章,影响很大,以致于连皇帝都很欣赏他,三次请他入朝为官,可是他一点都不为名利所动,三次都谢绝了。
传说,一日袁京想起要去看望父母,便打点行装,徒步返京。走到自己家门前,家人却不让进去。他们不相信这身穿粗衣布衫、足蹬草鞋、面容清瘦的农人,竟然会是权倾朝野的大司徒的公子。他们轰他出去,甚至要拿他治罪,幸好他的乳娘出门时认出了他,才得以与 父母见面。袁安见儿子如此穷困,执意劝他不必再去隐居。但袁京谢绝了,他说他回来只是为了看看父母,看到父母安好,他就要回去了。袁安劝阻不了,就叫人拿来银两衣物,备好车马,准备送袁京返回宜春。袁京笑曰,我能耕种,要这些钱物做什么,我有双脚,可以安步以车。他什么也没有要,仍是包袱雨伞,飘然回到宜春。就这样他清贫励志,洁身自好,过了多年去世了。袁京去世后,就葬在大袁山半山腰(今袁山公园内的袁京亭处)。人们见他清高、正义,为世人景仰,代代不忘。百姓还建了"高士坊"、"袁高士祠"来纪念他。以后袁京墓地一直是袁氏家族的一片热土及龙脉。《通志》记载,袁山因袁京而得名,袁州因袁山而得名,流经宜春的秀水古名叫南水,后也更名为袁河。袁京是继东汉大隐士严子陵之后,第二位最具影响的山中高士。明初建文帝时代的文学博士方孝孺在《高士袁京赞》中这样称赞道:“紧袁之山,富春并峻,紧袁之水,严滩比清。严袁两公,东汉齐名。”使袁山和富春山、袁水和子陵滩,两地双贤并峙,齐名天下。而明朝的另一位诗人叶涵云则更是对袁京推崇有加,他赋诗曰:“汉室两伟人,千古更无比,子陵义诚高,毕竟有所倚,天子为故人,调节卧不起,客星犯帝座,光武成其美。匹夫百世师,劈空楼台起,矫矫留孤踪,先生犹贤矣。”意思是说,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曾是同学,刘秀当了皇帝,找到严子陵召他去洛阳为谏议大夫,严隐居于浙江富春山不仕。他的“高义”毕意有所“倚”。倚的是刘秀这块皇帝招牌而名扬四海。而袁京不过是一介“匹夫”,小小老百姓而已,却也成了人人景仰的“百世师”,人们为他修高士祠,建高士书院,甚至把袁山对面的一条路叫做高士路,那种贤德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啊!
现在,袁山已建成袁州区最大的生态公园,人们在游览之时,大概会提起东汉高士袁京来吧。
以下为袁山公园景点照(袁京雕塑及袁州亭)
(云姑亭,是为纪念南宋一位皇后而建。这位皇后姓夏,小名叫云姑,是袁州区夏家坊人,皇帝非常宠爱她。她为袁州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如恳请皇帝为袁州减征钱粮,开仓济贫。)
(鹧鸪亭,为纪念唐朝末期著名诗人郑谷而建。郑谷是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
(昌黎亭,为纪念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所建。韩愈曾任袁州刺史,因其祖籍是河北昌黎,人们称他为韩昌黎。)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雕塑群)
(昌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