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熟悉的声音——王小欢的后花园 多么熟悉的身影

声音是最容易消失,最容易被淡忘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照片,一封信来勾起回忆,去怀念某人。这些是可以保存很久的。可是声音却那么飘忽不定,消散在风中再也回不来。生命中有多少声音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我们无比怀念,我们深存在耳朵里。一旦再听到,我们会第一时间辨别出这个独一无二的声音。然后沉默不语,静静聆听。

2007年12月24日,平安夜。我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离开熟悉的土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每天繁重的学习让我无处释放内心的孤独。直到这一天,晚上10点,无意中打开收音机,收听到FM104.5,龙光生活台。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耳机里缓缓传来,瞬间弥漫整个耳朵。停止了调台的手。从此每晚10点收音机上的数字一直是FM104.5。

多么熟悉的声音——王小欢的后花园 多么熟悉的身影

每天晚上9点40下自习,我会用20分钟从教室回到寝室,然后洗漱。10点,准时打开收音机,静静聆听王小欢的后花园。22点—23点,一个小时,是我每天内心最安静最平和的一个小时。她称呼我们为小耳朵。很亲切的称呼。每晚都会有一个主题,她用温柔的直抵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来诉说着这个主题。背景音乐《百灵之音》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直到现在。那时,最不愿意听到的一首歌就是《电台情歌》,因为那意味着今天的一小时结束了。后来王小欢的后花园的结束曲变成了《读你》,这也就成了我不愿听到的一首歌。

三年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报考了一所家乡的大学和外地的大学。报考家乡的大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再听到那个温暖的声音。后来去了外地上学。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依然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而且更陌生。也好久没有听到那个温暖的声音。记不清是哪一天,打开电脑上网,才知道王小欢的后花园这个节目已经没有了。很失落。打开龙广在线,听了最后几期节目。看小欢的博客,后花园的贴吧,去回忆那个曾经陪伴我三年带给我无数感动的声音。

2010年,微博开始流行。一年之后,只是抱着试一下的想法,在微博中看到了王小欢的后花园。很高兴。有种老友重逢的喜悦的感觉。看到小欢有了新的节目,有了美满的家庭,有了幸福的生活。今天,上了好久没上的微博,看到小欢前几天发的微博说王小欢的后花园又回来了。迫切的打开了龙广在线,找到音乐台的记忆广播,输入了那个熟悉的时间段:22点—23点。当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时,当熟悉的温暖的声音响起时,我无法形容出来此时的心情。只是对着电脑轻轻地说了一声:“久违了。”

听着熟悉的声音,温暖心灵的声音,写下这篇充满美好回忆的文章。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的生命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曾经带给你温暖。让你因为这份温暖而更加感谢生命,感谢相遇。请对他/她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小欢。谢谢你,王小欢的后花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3404.html

更多阅读

《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阅读笔记一

这本书,是从xia那里知道的。我被这本书脊梁骨上的那句醒目的书名吸引了——《我的视觉日记德生活十五年王小慧》。于是,在网上寻来连载阅读。这次,我又被封面上那张清晰的王小慧的黑白照片吸引了:她的看似忧郁不拘言笑的神情和那架被她

李银河王小波 《他们的世界》 王小波和李银河

 李银河与王小波合著的研究同性恋的作品。  作者序  当我们对我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你们为什么放着很多重大问题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恋?假如这种诘难来自社会学界的同仁,并不难回答。正文中将有专

王小波的意义 有关论语的论文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王小波在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比较好的中学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王小波似水柔情读后感

关于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默水【提要】王小波的杂文创作首先立足于思想,关注人习以为常的精神生活,挖掘现象背后关涉世道人心的深层面含意的东西。他的杂文是为了思想的表达,而不只是为了情感的体现。作

声明:《多么熟悉的声音——王小欢的后花园 多么熟悉的身影》为网友青丝华发醉三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