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纪日法,据史学家研究证实,在春秋以后,至少在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76年)十月辛卯日起到现在止,没有错乱或间断过,共计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连续记载了,这是世界上最悠久的纪日法,也是推算我国几千年来历法或考古的重要工具。
干支纪日的计算比较复杂,它的计算需要在平年、闰年和元旦干支及各月干支加减数的基础之上。
用公元数除以4,除尽是闰年,除不尽是平年。例如,公元1984年能被4除尽是闰年,1985年不能被4除尽就是平年。闰年的产生,是因地球绕太阳公转1周,需时365天5时48分46秒,1年除去365天,余下尾数积4年约为1天,所以闰年2月多算1天。但还需注意,在4年中闰去的1天却被多算了44分56秒,积400年约多算了3天,为了在400年中减去多算的3天,所以,阳历闰年还规定:凡公元世纪的整数能用400年来除尽的才算闰年,如公元1600年,2000年能被400除尽是闰年,公元1700年、1800年、1900年不能被400除尽就是平年。这样就巧妙地把在400年中多算去的3天减去,以防止差错。
各月干支加减数是按照下列歌诀而定:
一五双减一,二六加零六;
三减二加十,四减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冬三腊三九①;
闰————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②。
根据上述歌诀归纳各月干支加减数如下表:
月(阳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日干 | -1 | 0 | -2 | -1 | -1 | 0 | 0 | +1 | +2 | +2 | +3 | +3 |
日支 | -1 | +6 | +10 | +5 | -1 | +6 | 0 | +7 | +2 | +8 | +3 | +9 |
在已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基础上就能用下列公式推求当年任何一天的日干支。
干支纪日公式:
日干数=(元旦日干代数+当月加减数+所求日数+a)÷10所得余数
日支数=(元旦日支代数+当月加减数+所求日数+a)÷12所得余数
(注:闰年3-12月份a=1;非闰年和闰年1、2月份a=0,元旦干支可详见附表)
例如:求1992年2月10日干支
1992年元旦日干支是丙子
元旦日干代数=3元旦日支代数=1当月加减数分别是0和6,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则
故1992年2月10日日干代数=(3+0+10+0)÷10 =1……3(丙)
日支代数=(1+6+10+0)÷12=1…5(辰)
1992年2月10日干支是丙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