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朝五大官窑——令人艳羡的皇室血统
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制瓷工艺达到新高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五大官窑体系分别是汝、官、哥、钧、定,八大民窑体系分别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饶州窑、龙泉窑、建窑和吉州窑。
1汝窑
汝窑位居五大官窑之首,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因其烧制时间只有二十来年,所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统计在册的汝窑只有67件。另外,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我们知道,古代对玉和玛瑙都是上品,这更显示了汝窑的尊贵,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公开拍卖一只变形的直径为8公分的盘子,成交价为154万美元,后来拍卖上亿元人民币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二三十万美金。
汝窑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是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
第二,具有“蟹爪纹”,就是说釉面开片的纹理有细微的毛刺;
第三,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会有折光率;
第四,就是香灰胎,瓷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一般情况下,汝窑的胎和底同厚。
官窑瓷器从侧面反映了帝王的追求,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汝窑被烧制成青色,主要因为当时的宋徽宗信奉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在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道教追求的都是青色。今天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有这种天青色的纸,是淡淡的一种蓝灰色,用来写道教的祈祷词。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2官窑、哥窑
一、官窑
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宋徽宗执政20多年,在加之靖康之变,瓷器在此次历史事件中被焚毁,能留到今天的北宋官窑非常罕见,其目前存在的代表作是“琮式瓶”,是一种礼器,目前全世界仅存4件。另外,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又形成了南宋官窑。官窑的鉴定特征如下:
第一,紫口铁足的特征,所谓“紫口铁足”是指口部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的颜色;
第二,官窑都有开片,规律不一;
第三,北宋的官窑厚重,南宋的官窑轻薄。这个特征跟南北地域的人的性格有关。
二、哥窑
经考证,哥窑窑址就在浙江省龙泉市,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出窑以后,釉就会开裂。这种现象被文人赋予一种病态美学,从最初的无奈到后期的主动追逐。由于哥窑的特征如下:
第一,是金丝铁线,这是它的典型特征。“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这是由于空气与铁与空气长时间的接触氧化后出现的色泽;“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
第二,哥窑的第二个特征是紫口铁足,官窑也有这个特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官窑和哥窑代表着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缺憾美。鉴于北宋的文学修养和以文治天下的政治理念,宋朝的文学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也造就了这种缺憾美的审美艺术。在这对官窑和哥窑的认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钧窑定窑
一、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对中国陶瓷史作出了重要贡献,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素有“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之说。钧瓷的残片可以打磨后,镶在腰带上,显示我特有身份。钧窑的特征如下:
第一,钧窑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汝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这种釉的好处就是遮盖力强,能够把胎土彻底遮盖住。
第二,钧窑属于窑变系的瓷器,它的呈色在入窑之前不能控制。所谓“窑变“,是指进了窑以后,在烧造中才产生的变化,人力不可控制。通常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钧窑的本质。
第三,钧窑具有蚯蚓走泥纹,是因为钧瓷的釉非常厚,能够厚达七八毫米,
第四,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乎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那种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这个特征现在已经不是陶瓷鉴定的绝对特征了;
二、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在五大官窑中,他是最早的,起源于北宋早期,在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其他四大名窑都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宫廷中使用的定窑不仅仅是白色,当时还烧造了各种颜色,根据颜色不同,被后人定名为红定,现在叫紫定;墨定,现在也叫黑定;还有绿定,古籍上都有记载,非常少见。
五大官窑反映了宫廷的审美取向,他代表着贵族的精神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在中国乃至世界,权力美学被无以复加的加以推崇,都借助权力来增加自己的价值和份量,这是一种当前社会所反映的一种病态。这不是宋官窑里所提倡的缺憾美,而是现实生活中瓷器所表现出的一种无奈。
二、宋代八大民窑——艺术无疆
官窑代表了宫廷的审美,对此规矩和限定比较多,而相对应的民窑则相反,不存在什么桎梏,可以随意的发挥,所以民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体现人民大众的审美。
1北方四大民窑
一、磁州窑
英国人霍不逊给其命名,窑址主要在鲁、晋、豫、冀境内,烧制时间持续了数百年,,磁州窑的最大贡献就是化妆土的使用,作为粉底使用,遮盖了瓷体自身的缺陷,可以用很差的陶土烧制漂亮陶瓷,有黑色、黄色和孔雀绿等,白底黑花是磁州窑的典型特征。因为民间的无拘无束,使磁州窑陶瓷非常丰富。另外,磁州窑以非常罕见的装饰方式——文字在瓷器上的体现,如“忍”字,深刻反映了当时金、辽和宋的政治态势;如一个瓷枕就是四个字“家国有安”深刻表明了人民气球家国永安的良好祝愿。
二、耀州窑
是青瓷系列,色泽呈橄榄绿,色泽比较浓重,反映了北宋当时北方人的审美。耀州瓷的花饰是用通体用刀雕刻出来,工艺是随着时间在不断简化,耀州瓷器的“倒流壶”是个国宝,70年代被发现,展示在陕西博物馆。
三、钧窑
烧制地点以河南禹县为中心,南到浙江,北到东北,烧制比较简单,技术相对低。民窑的钧瓷主要是烧制碗和盘;宫廷的钧窑主要是陈设。
四、定窑;
是官窑系统,但是民间也大量烧制。孩儿枕是定窑的代表作。
2南方四大民窑
一、饶州窑
现在的景德镇窑。景德镇的高岭土,是最好的原材料。“影青”是所有的瓷器中是最薄的,真的是“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至宋以后就不再生产玻璃了。后期的玻璃主要是欧洲生产的,主要欧洲生产不了瓷器。景德镇的高岭土是一绝、景德镇的文人墨客云集,欧阳修等、景德镇的能工巧匠的技术融合,工匠来自四面八方、景德镇附近的运河物流优势,致使景德镇的影青遍布全国,这在当时的物流背景下是不可想象的。
二、龙泉窑
是青瓷,后来成了中国青瓷的代表,青瓷最好的时期是南宋,欧洲人身份的象征。
三、建窑
福建建阳窑,主要是用来喝茶的茶盏,有类鹧鸪身上的那种斑点,日本人叫“曜变”,日本僧人把这种瓷器引入日本。到今天为止,日本的餐具依然是以黑色为主。目前遍布国内的日本餐厅的擦奴都是黑色。中国的黑色瓷器在日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则因为审美的冲突而使曾经的黑色陶瓷几乎消失。
四、吉州窑
相当多瓷器是仿磁州窑的。宋朝迁都杭州的时候带走了北方大批的工匠,所以在工艺上和产品结构上比较类似。最主要的差距是纹路比较细致,融合了南方人的性格特点,工艺上被大大简化,他代表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
『声色品鉴』曦林藏馆藏品请参阅网上店铺:
点击主页http://shop71692213/进古玉、古陶瓷、青铜器、书画、杂项等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