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这样上
(欢迎浏览,请勿转载)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萧红。这当然是一个人的名字。
师: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蒋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记住,《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请再看我写——《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生:“回忆”就是想过去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人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想,你也没时间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有五六人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啊,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
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院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曾经一起拔草。哎呀,拔草的拔我不会写啊,谁能帮助我。(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学生书空)
生:这八个字里都有个“虫”字。
师:还有哪些动物词汇,也都是虫字旁的?
生:蜈蚣。
生:蟑螂。
生:蚂蚁。
生:……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
生:还有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你们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黄瓜啊。
生:啊?!
师:来,我们在一起来整理下,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事:栽花 拔草 铲地 浇菜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读吧,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我们继续读,换一个角度读?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罗嗦。你找到的话,请你划下来。
生:(读、划)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
师:那我们一起试着背背看?(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因为里面几个句子差不多。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里面很多句子是反复的,那我们一起来反复一下。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师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
师:总之,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
生:我觉得园子的事物很开心,快乐。
生:我觉得很畅快。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就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
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师:咱们放慢速度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
生:快活。
生: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菜——我就浇菜,祖父劳动——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他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捣乱,根本不是在劳动。
生:她就是瞎胡闹。
生:她是在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4-14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生:她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
生:浇菜的时候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哇,这样的事你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它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你认为闹的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闹的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
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
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的,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他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又笑起来,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晚一直在笑。你觉得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耐心,不会乱生气。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片段附后)
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祖父戴草帽——我就戴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菜——我就浇菜。
师:你觉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乐。
生:非常自由。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猜测一下,童年生活这么快乐、自在、无拘无束的萧红,长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生:我觉得她后来工作顺利,可能还出国了。
师:我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长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讲你听。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我有时经常想,她在写《呼兰河传》,她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时候,是面带微笑,还是满面愁容。大家可以自己再去读读《祖父的园子》,可以去尝试读读——《呼兰河传》。
片段: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