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很勤快,连接着更新博客。本来今天准备休息下,这周两篇的基本数量已经达到。但忽然想起今天是12月的第一天,一个月的开始,那就写一篇吧!
这阵子买了不少书,其中有好些六六的作品。知道六六是从《蜗居》开始,而且先看了连续剧,再看的原著。通过《蜗居》才知道《双面胶》也是六六写的,我看过一部分连续剧,但没看原著。前几个月关注了六六的微博,觉得这个女人挺有意思,说话很直接,不做作,很真实的一个女人,岁数也和我差不多,感觉产生了一些共鸣。于是,又读了《心术》,读完觉得挺不错,把六六之前的书都买来慢慢看。
先看了《安娜与王贵》,据说这是六六的开山之作。其实这个故事的情节很老套,一点儿不新鲜,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落难了,嫁给了凤凰男。关于这种情节的小说可真不少,看到书里安娜和乡下婆婆的斗争,似乎《双面胶》《金婚》里都有类似的段落。别说,这书和《金婚》真有不少类似的地方。
虽然故事的内容不新鲜,但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因为相同的背景产生不同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个体,故事情节也永远不会完全雷同。如果作者文字写的好,读起来也还是很有趣的。这故事采用女儿叙述父母的故事的方式,这点又和《我的父亲母亲》雷同,但这个安娜的女儿算起来应该和我基本同龄,安娜的父亲是教师,我父母也都是教师,又基本和我父亲同龄,所以读起来很亲切,好像故事说的就是我儿时邻居家的事儿。
最有感慨的就是,安娜生了老二之后,家里生活拮据,每个月工资都不够花,但夫妻俩又不愿意克扣孩子的伙食,后来王贵去夜校代课,生活才得以改善。这点真跟我家的情况一模一样。我和我弟出生的时候,家里一下子增添了两口人,但工资是死数字,手头就一下子紧张了很多。自从生了我们俩讨债鬼(我妈小时候常这么说我们),我爸就戒烟了,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也卖了,以至于后来我和我弟上托儿所,我爸妈都是一人扛一个步行二十分钟接送。我妈每个月底都找人借钱,因为她不肯克扣四个孩子的伙食,我家借钱也要买肉吃。生了我和弟弟后,我妈就没买过新衣服,但我们姐弟四个没穿过破衣服,过年也总要做一身新衣服。
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夜校补习,那时候好多人连高中都没上完,就去上夜高中。我爸是高中数学教师,正规的科班数学系毕业,所以很受欢迎。他每天下班回家先吃饭,然后就出门上课,每天都要到九点多才回家,几乎没有休息。我妈觉得他辛苦,家务事全部包揽,不要我爸做家务,有好吃的先给我爸吃,然后孩子吃,我妈自己几乎不吃。我记得有一天晚上雷雨交加,我爸到很远的一个厂区去给人家上课,十点过还没回家,当时没有电话,我妈急得团团转。后来好像叫上我大姐准备出门找我爸,我爸在厂里找了电话打到我们院子前面的镇办公室,门卫又传话给我妈,说雨太大暂时回不来,我妈才放心了。
书里的王贵跟我爸简直太像了,就是我妈不是安娜那样的富家小姐,也没有安娜那么小资。我奶奶家也没有王贵家那么穷乡僻壤,毕竟是江南的农村,水还是不缺的。从书里可以想象,王贵家两个孩子就不够开销了,我家四个孩子,是多么难捱。但在我记忆中,我没饿过肚子,无非是鱼肉之类的不是天天有顿顿有,但经常还是可以见到的。我也没穿过破衣服,连补丁都很少,当然不像现在有很多衣服可以换来换去,每季有两套换洗就行。偶尔也穿姐姐们的剩衣服,但因为大姐的衣服给二姐穿,二姐穿过到我就太旧了,所以我妈也经常给我增加点儿新衣服。
写到这里又不免忆苦思甜了,爸爸妈妈真的不容易,唉,煽情的话不多说,懂得感恩就好。
书里还有一段话是我为人母以后感同身受的。安娜年过四十的时候,初恋情人从美国回来找上门来,但安娜最终没有放弃家庭。王贵的总结是:人家不是说嘛,没结婚的女人是燕子,自由自在。结婚的女人是鸽子,到点就回来。有了孩子的女人是鸭子,屁股后面跟一串。你做翅膀下面挂一个,右翅膀下面拖一个,屁股后头还牵着我,你去哪儿啊!
这个总结真是太经典了,用在我身上很贴切。我打小不是宅女,就喜欢四处游荡瞎跑,我妈总是在晚饭时间到处找我。上初中的时候功课已经挺多了,我还是经常在外面游荡,在家坐不住。跟乖爸结婚前,我真跟燕子差不多,时不时就要飞出去玩儿,天南海北跑了不少地方。后来结婚了,变鸽子了,全部生活时间都跟老公泡一块儿,但两人也还经常外出旅游,和朋友偶尔聚会。生了孩子,OK,一步离不开家,从此在朋友的视线中消失,什么地方都没有家让我牵挂,看到女儿就是心满意足。连我妈都感慨万千,以前压根在家呆不住的人,当了妈之后彻底安心宅在家了。
女人的一生,家庭和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生孩子以后,我才有深刻体会。以前的我,也算小资女人,也算有抱负的知识女青年,现在,我的第一身份是——小乖妈妈。
六六应该和我是同时代的人,推荐给同龄的女人们,看看她的书,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