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梵高自画像想到的
梵高一生从1880年献身绘画艺术到1890年自杀身亡,艺术道路艰难崎岖的十年蹒跚里,作品无人问津,仅一幅得以出售的现实里,梵高凭着堪称魔力的艺术理念也创作出了近2000幅作品。当然这并不是想让大家说,“哇,十年3650天,2000作品,两天不到就完成一部油画啊,不算节假日哦,亲”事实上,梵高的作品创作高峰期应该是在死前的精神病的几年。所以也不能用一般经验去度量他。
我微微的调侃下他,并不是说要通过他的创作速度来映射他的作品质量,事实上笔者对于绘画的基本技法并不了解,本文透过“梵高自画像”所窥到的,也是局限于通俗的人本和人文上来说的。并且只是个人感觉,当下个人感觉。
在梵高的诸多作品中,自画像40幅,也就是说平局每年4付,为什么梵高如此钟爱自画像?不独是梵高,为什么诸多画家都对自画像题材情有独钟?
有人说,人是最精密的奇迹,人脸是经典的艺术。它能传情表意,解读无穷,魅力无限。古往今来,对眼神不吝赞美的艺术家,不知凡几。眼神、表情是人人交流的重要信息媒介,也是表演艺术重要表现手法。那么,也就是说画家的自画像是多重感受,多元化创作。
首先是自我审视和反思,艺术创作者从自己的面孔中感受到的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归纳出什么?对要表现的情感选择了什么?
还有表情本身的表现方式,我们刚才说,表情本身就是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画像具有艺术中的艺术,镜中镜的创作美感特点。
最浅显的,还有绘画技法上的,画家选择什么表现手法表现要表现的?怎样的线?怎样的点?怎样的色?
理论迁移现实,我们看看梵高的自画像。诸多自画像,没有一幅是笑的,人都说幸福者大都幸福的相似,而苦逼者则各有各的苦逼。梵高的自画像有很多,我能从中读出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死气、迷茫、甚至说麻木。对于梵高的自画像有不幸的各种相似而又不同的解读。
但事实上呢?电影理论中极富盛名的库里肖夫实验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相同的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面无表情的几个特写镜头,只因表情特写前的几个不同铺垫就导致大众对面无表情的特写产生沉思、悲痛、愉快的解读。
换句话说呢,没有表情就是最丰富的表情,与中国传统画中的留白技法异曲同工。
而梵高的自画像呢?有严肃表情的,头戴宽檐帽那张、眼神犀利、没有半分开心或悲伤向外流露。胡子拉碴那张、评论界称“目光有穿透任何人灵魂的魔力”。这是梵高自画像中的一种风格、严肃峻毅。第二种风格呢,娴静平淡,如凡高到阿尔后不久所做的自画像,在这儿他非常喜悦并充满热情,"我确信哪怕仅仅呆在这儿,我的个性都会得到自由。"他说。还有第三种丰富、可解读的表情类式:怪异,比如说梵高死前所做的几幅自画像,有他自己称为“死亡之脸”的自画像,对于这张像,他在信中说道“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与嘴周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后来,凡高的兄嫂说这是他所有自画像中最象的一张。画面上最摄人心魂的是怪异的、散开的黑色的瞳仁,大家都知道,瞳仁散开是死亡的标准,即使不知道,单凭欣赏者的欣赏心理,也会是对怪异进行思考。死气是怪异的一种形式,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怪异,那就是病态,瞳仁对视,对鸡眼一样的,“像个精神病人”。或许梵高自画像的风格大概就这么几种,但是我们能从画种解读出来的呢,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这几种。
我们不但能解读出梵高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和精神折磨,还能解读出更多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说,让一个失败的艺术家去正视自己的面孔。我记得他咆哮过,“我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凡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好吧,我想他成功了。
我曾经听过陈丹青的一个观点,“考试是种侮辱”它要求你直视你的成绩,要你用别人的那套东西来否定自己。一面还强调着艺术多元化。陈丹青在退步集里写道“文凭时为了混饭,跟艺术有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时聘用的保证。他们绝对不会要梵高”
梵高的失败,侮辱的是谁?是梵高吗?或许吧。梵高的成功或失败,似乎都与梵高本人无关。
我不曾没有恶意的猜测过:艺术是人类的,而社会是反人类的。说的玄乎,但解释下也很好理解。这需要引用精神分析学说了,当然,这个猜想需要一个不确定的前提:假如说梵高的成功是梵高的,不是书画收藏家的。梵高的社会性是上意识的,当上意识承受不了现实,崩溃了,潜意识的、本我的、各种被压抑的思想就涌现出来了,而这被成为艺术的辉煌。这也解释了文艺界的一个天才和疯子并行的诡异现象。当然,我不是先验论者,所有因疯狂而释放天才能量的人,在发疯之前都有很深厚的潜意识的知识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