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作品风格比较
欧洲古典主义经历了格里高利时期、中世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在本文中我将选取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这两个时期进行比较。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al)约为公 元1750—1820,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我们熟知的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的生活和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而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重视与频繁。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如韦伯、舒伯特、肖邦、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威尔第、柴可夫斯基等。
历史上每一种新的风格开始,皆是在就有风格达到顶峰时产生的。当新的风格成熟时,旧有的风格便消失了。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代,而且亦见于浪漫乐派至现代风格的过程中。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有: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与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古典乐派的音乐在发展上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曲式明朗化,分段式结构的原则在曲式上的表现尤其是在奏鸣曲式上,在十八世纪末确定了。其次,古典乐派音乐的结构皆以主调音乐为典型,乐曲中只有一旋律曲调,其它声部由非旋律式稍弱的旋律素材伴奏。此外,古典时代的音乐属于绝对音乐,即器乐本身并无描述音乐以外的事物,或冠以描写性或幻想性的题目,只单纯的以“奏鸣曲”、“交响曲”和“四重奏”等名目说明而已。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鼓吹自由思想,引起知识界的觉醒。科学上的各种发明,社会问题的产生,及世界各地借努力的伸张人权。浪漫主义乐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浪漫与古典的分别正好相对,浪漫的特征是个人主义,尚情感,重主观,尚新奇,注重民族性,尤其是个人主义与重民族性的国民主义,是十九世纪时期对艺术等各方面研究时不可忽略的重点。在这种观念下,浪漫主义的音乐在形式和技巧上,虽承自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大有差异。古典乐派的音乐是超民族的,超个别性的,着重在抽象的观念,只求表现美的理想,而较少表现人类感情。浪漫主义的音乐则是自由奔放,形式上无拘无束,喜用抒情与描写的手法,强烈的表现出个性或民族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除了小型的独唱曲和钢琴曲外,其他皆属大型的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其中最流行的是钢琴伴奏的独唱曲、钢琴曲、歌剧、交响管弦乐等,室内乐与合唱曲稍次。浪漫主义得音乐作品有其特色,首先是旋律充满个人情感的表现,更具有抒情格调,由于情感表露不可能受固定形式的约束,因此乐句结构的伸缩性很大。其次,在和声和调性方面也有变化,七和弦和九和弦经常出现,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常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曲式也更加的多变,作曲家更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家比较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我将选取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进行比较。贝多芬是一位代表古典乐派结束,与浪漫乐派开始的伟人。他的音乐本身是伟大的,但他独到之处是伟大个性的表现,把人心灵内一切感觉毫无保留的表露无遗。从前音乐对人而言只属于服役的地位,但贝多芬却把音乐和音乐家从服役的身份解脱出来,他虽然仍接受既定古典各种曲式,例如奏鸣曲、协奏曲,或更古老的赋格曲式。但他却能常破除这种人为的约束,而自由的借着音乐表露自己。他早期的作品仍属古典乐派的音乐,但中期和后期的音乐则完全表露个性、情感和浪漫乐派的自由。
贝多芬奏鸣曲式的形而上追求,超个体的思考,变成了爱情、失望、宝宝、幸福与悲观。萧伯纳在《贝多芬百年祭》中写道,“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的散乱文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因此他的音乐总能给人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视觉享受。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懂了贝多芬的音乐,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曾经看过一篇论舒伯特生平的文章,“当时(1812年)的舒伯特虽然只是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但对一生只有短短31年的他而言,人生却已经走到一半而只剩15年余的作曲岁月”。舒伯特短暂的一生,让人为之惋惜。他有“深情的歌曲之王”之称,他早期交响曲通常都是由他少年时代宿读的母校,维也纳国立寄宿学校的乐队最先演出的,乐队除了演奏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的作品外,也演奏舒伯特的作品。舒伯特的音乐在形式上更好的采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外壳,而其精神本质则属于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也就是说舒伯特和贝多芬,他们的音乐作品在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虽然形式上的表达方式不同。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尤其是晚期奏鸣曲的真正境界。不是因为吃了人生苦头而“深沉了”,而是更加幽默了。他以钢琴营造出的维也纳式的幽默使淡淡忧愁像湖面上阴影与光一起闪动,那是一种对悲伤的超然,一种存在的沉醉,无穷无尽令人心碎,幽默感熠熠生辉。
舒伯特的朋友们描述他的性格中兼有温柔与粗鲁、放浪与坦诚,善于交际和抑郁寡欢。有人给舒伯特描绘了一幅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像,说他是“纯真的自然之子,像寓言中的蚱蜢一样整日歌唱,无忧无虑。”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作品欣赏
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有亲和力。而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都是我们经常听的。
被誉为真诚乐观的“交响乐之父”的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路先锋,他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交响曲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2部,还有大量小型的声乐与器乐作品。海顿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乐观、亲切、真诚、爽朗、幽默。他的《C大调古钢琴奏鸣曲》早在19世纪就被编入了为钢琴学习者编订的钢琴曲之中,它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是非常有名的。同一时期的贝多芬也是作品颇多,《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是贝多芬初期钢琴奏鸣曲的顶点杰作。乐曲中慢拍引子的头几个弦,反映了作品的标题“悲怆”,由此我们可领悟这部作品是一部悲壮激昂、热情洋溢的奏鸣曲。这部构思雄伟、手法简练的作品一直以其戏剧性的力量激动着人心。
当你已初熟悉了贝多芬后,可以顺乐史之流而下,去认识群星灿烂的浪漫派了。但也不妨溯流而上,先去叩莫扎特之门。莫扎特的作品中,我偏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这是莫扎特为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所作的序曲。该剧包含着对封建贵族制度的揭露和讽刺,剧情在紧张的一天之内发展,在序曲中用极快的速度来反映剧情发展之急剧。歌剧《费加罗的混乱》序曲言简意赅的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那种轻松而无节制的欢快,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与古典主义时期相比,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更多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萧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在前文中已经较详细的提到了舒伯特,他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给人一种寻求未解之谜的神秘感,《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是他在1822年创作完成的。这首交响曲的构成是独特的,它只有两个乐章。正因为它不同于一般交响曲3个或4个乐章组成,所以用了“未完成”的字样来形容。其实如果从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上看的话,这首交响曲就谈不上“完成”或“未完成”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没有瑕疵的佳品。勃拉姆斯这样说过:“这部乐曲在形式上似乎未完成,但它绝非未完成。这两个乐章都很充实,那优美的旋律使每一个人的灵魂都被无限的爱所拥抱,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它用充满了温暖和亲切的语言向我们喁喁私语,如此具有大众的魅力的交响曲,我还从未听过。”
走进古典音乐、聆听经典作品,曲式多样,有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圆舞曲、交响诗、舞剧、清唱剧、歌剧,在这些众多的曲式中,舞剧也是受观众喜爱的,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及声光等艺术形式,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天鹅湖》取材于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整个作品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天鹅湖》组曲柴可夫斯基的杰作之一,它从舞剧中选出六段乐曲组成。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乐还包括《胡桃夹子》《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等,然而他的作品中,我们最为熟悉非管弦乐《罗密欧与朱丽叶》莫属。
音乐不但鼓动了时间,更鼓动我们以最精妙的方式去享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