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忘忧草与中国的母亲花 忘忧草和黄花菜


忘忧草,其实就是黄花菜,很多人可能大跌眼镜,小文艺的玻璃心都要碎了,那么文艺的东西怎么可以有成为饕餮之物!而且还“黄花菜都凉了”,是什么意思!
然而,这种草,还有一种风雅的名字:萱草。而且,她最早就叫萱草。
那么,萱草怎么就能忘忧了呢?!是药理作用吗?的确,署名晋陶 弘景的《本草注》记载:"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味甘而气微凉,却湿利水,除热通淋,可止渴消烦,除忧郁宽胸膈,令人心平气和。晚清时期著名的《医方论》也说:"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似乎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篇叫《萱草花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与实验报告》的文献,认为此药有镇静安眠作用,且少有副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是肝功能障碍伴有失眠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但我个人感觉,这个附会的可能性相当地大。
萱草忘忧的“功效”,可能是文化的作用,而非药理使然。
这得从最早的记述开始。《诗经·卫风·伯兮》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这里的“谖草”即萱草。该诗应该是一位妇人思考出征丈夫的诗篇,她在屋后种植一些萱草,以表达思念之情。每当看到这个草花,内心的忧愁就消散了。汉代毛苌等为诗作解释,说“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样一来,可以说就开了萱草忘忧的前河。晋张华《博物志》云:“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嵇康《养生论》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看来,到了魏晋时期,萱草又名“忘忧草”已成共识。这后来影响到了医学著述。
但是,在古代中国,萱草除了忘忧,还代表母爱,堪称中国的“母亲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诗经》说起。《诗经·卫风·伯兮》本来应该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篇。但是其中说“言树之背”,背,被解释为北堂。北堂指母亲住的北房,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比如孟郊有《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因此,古代又称母亲居室为萱堂;母亲的生日称萱辰;萱亲也成为母亲的别称。古诗文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当然,母亲思念儿子,种花解忧,也解释得通。

另外,与此相关的,萱草又名“宜男草”,大意是女性吃了以后可能会生男孩儿。这也是从《诗经》里附会出来的。周处《风土记》即说:“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姙人带佩,必生男。”而此前,曹植也写过《宜男花颂》,其云:“草号宜男,既晔且贞。”这“宜男”,就是萱草。唐玄宗时,兴庆宫中栽种了多种萱草,传说有人作诗云:"清萱到处碧鬖鬖,兴庆宫前色倍含;借问皇家何种此?太平天子要宜男。"语含讥讽,可能是为寿王李瑁或太子李亨鸣不平吧。
黄花菜、忘忧草与中国的母亲花 忘忧草和黄花菜
萱草又叫健脑菜,顾名思义,食之可补脑,恐怕是无稽之谈了。
萱草晒干后,就是黄花菜,也有叫金针菜的,比如在广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5326.html

更多阅读

永不瞑目的玛莎、渡渡鸟与孤独的乔治 渡渡鸟灭绝的原因

永不瞑目的玛莎、渡渡鸟与孤独的乔治旅鸽(?——1914.9.1)公元19世纪初期,北美大陆的天空曾飞翔着一种形如斑鸠、但体型略大的鸟类——旅鸽。旅鸽又名漂泊鸠(学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数量最多时竟有50多亿只。有一位鸟类学家目睹过,

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有多大 印度和中国的差距

这些天印度人有点儿烦,筹办英联邦运动会接连出现问题,麻烦不断。运动会开幕在即,新德里枪击事件、通往尼赫鲁体育场的在建人行天桥垮塌、场馆屋顶塌陷、运动员村设施和卫生条件令人作呕等,闹得沸沸扬扬。有些国家代表团以及一些大腕儿运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大国崛起历史论文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

毛远新与他的母亲 盛世才的下场

毛远新与他的母亲陈 益 南 /文按如今的时髦说法,毛远新应是一个公众人物。只是,他这个公众人物的历史轨迹,尚有很多不透明之处。今年出版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

声明:《黄花菜、忘忧草与中国的母亲花 忘忧草和黄花菜》为网友雲淡風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