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结构示例:
1.并列式(宇翔《“无畏”的代价》)
不敬畏自然,则必然会遭到自然严厉的处罚和报复。
不敬畏生命,则必然会遭到生命的唾弃。
不敬畏法律,则必然被法律制裁,被社会淘汰。
2.正反对比式:(邓澜《有所畏才有所成》)
人因心存敬畏之心而更加谦卑而豁达;
若不存有敬畏之心,则导致道德沦丧,理智丧失,最终酿成大错。
3.递进式(兰兰《人生无畏才能更好地前行》)
人生无畏指的是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不畏权威,不怕牺牲。
要做到无畏,就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奉献的精神。
4.综合式(王钰《人要有所敬畏》并列+递进)
心存敬畏之心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拥有敬畏之心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心。
敬畏之心来源于你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5.综合式(晓微《人存敬畏万事可成》因果+正反对比)
我们要心存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则。
敬畏生命,敬畏规则,使我们严格律己,坚守道德底线。
无所敬畏,使人迷失自我,忽视道德,甚至违法乱纪。
6.辩证式(贵城《畏与不畏》)
有所畏,我们做事便会小心谨慎,精益求精。
有所不畏,我们做事便会放下包袱,勇往直前。
有所畏与无所畏间的取舍,需要我们把握好“度”。
作文修改示例:
敬以立志 畏以求知(子恒作,蔚蔚改)
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道路上,以敬立志,志便得以笃定;以畏求知,知便得以坚实。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及敬畏之心,将之作为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引以为然。尊重知识,敬畏真理,以此立志,才能激发动力,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相比西方顶尖大学校训如牛津大学“信仰与科学”、杜克大学“知识与信念”、耶鲁大学
“光明与真理”,国内一流大学诸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虽然也是催人进取,但却明显少了一份对真理的敬畏与信仰。以此为校训,固然可在校内培养风尚,希冀学生博学笃志,却不能在心中树立先于他人、优于他人的志向,也无法另辟蹊径,引领学生踏上知识探索之路。
如果你失去了对知识的敬畏,你就失去了对事实和真理的尊重,失去了学习和继承的责任,也失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从这一方面说来,对真理的信仰和敬畏,比起博学笃行这些具体的求学目标,可更是举足轻重了。
现在有很多学生,包括一些硕士生和博士生,已习惯于“涂黑”、“复制”、“粘贴”。为什么学术界“假冒伪劣”泛滥成灾,“抄袭剽窃”愈演愈烈?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学者只追求浮于表面的功利,而丧失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真理是学者心中的神灵,学校与学者一旦丧失了敬畏真理的精神,必将失去探知进取的能力,甚至成为亵渎真理和科学的蚩蚩者民。
尊重知识,敬畏真理,是求学者的立志之本。懂得敬重知识,在求知中谨言慎行、脚踏实地,才能做到以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严谨治学。
南怀瑾个人博学多才,三教经典博辩无碍自成一家之言,但其著书立说总是十分谦虚,从书名可见一斑:《孟子旁通》、《论语别裁》,乃至《大学微言》,这种低调诚恳的态度应该是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神圣不可亵渎的敬畏吧。
盛名之下的胡适先生,却总以“半部著作”论天下。他的开山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白话文学史》等,只有上卷,而未出版下卷,故而被人戏称为“上卷先生”。唐德刚先生说,胡适的治学态度原是最严谨的,成了大名之后,众目所视,使他更加小心 ,不敢“忽悠”任何一位读者。他抱定不把问题彻底弄清楚,就不动笔的态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相比当今某些稍有“名气”的“名人”,名气看涨便急急忙忙著书立说,花样翻新地炒作,甚至雇人捉刀。如果胡适先生当年有这些“名家”万分之一的“勇气”的话,恐怕下卷,乃至下下卷早已有之了。
而对于我们这芸芸众生,更要对所不知晓的领域怀着诚恳的态度,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断去伪存真,用知识来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
立志、求知,唯有懂得敬畏,方能笃定而坚实地在求学路上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