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余秋雨现象” 陈丹青评价余秋雨

评“余秋雨现象”

Pelliot(2009-02-27)

【陈明远博客文摘版编者按】推荐这一篇好文章,讨论“余秋雨现象”。

【陈明远按语】同学写的编者按,我略加修改删节;需要说明的是,本人(以及如北京方雨教授等)的专业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跟余秋雨没有任何利害冲突;而且由于“隔行如隔山”本人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并不知道什么余秋雨;因此,谁要再说什么“文人相轻”“红眼病”“靠批判名人来出名”之类的违反事实的污蔑性以及挑衅的辱骂话语,本人授权文摘版编辑自行酌情处理。而且,本博客公开批评余秋雨,摆事实讲道理;本博客是群言堂,凡引录他人文章,文责自负,并不代表本人陈明远的观点。由于“余秋雨博客”几年来一贯大肆删除跟余秋雨意见不一致的评语,总计达几万条之多,如此行为,在博客历史上罕见。若以对等原则观之,本博客对于一切污蔑辱骂的容忍,宽宏大度,有目共睹。此博文重新发布。请予谅解。谢谢!

许多年前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时就感觉他是个有点小聪明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家伙。后来就是在国外从一个台湾人手里翻过这本《行者无疆》。

作为一个在欧洲生活过多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者,当时就觉得他对欧洲文化的解读很扯淡,尤其是“地理文化”和“民族性”的体系框架。一看就是个走马观花的游客肤浅的旅行观感,自作聪明地在那里意淫。

这也能和也算敲打、追索文明?无疑能从其文章中看出他并无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功底和功力。一个学者没有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素养和学识也能大喇喇地解读文明?而且是世界文明?他的底气何在?

读过几本文化读物,再加上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的小聪明就足够了?他的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一半是他不踏实、走捷径的小聪明使然,另一半是舆论捧出来的。当然汽球能吹大还是因为本身的浮躁心理。

他的读物能够流行,表明本身就是一种流行文化,迎合了城市里新兴的小康而有闲暇的一部分人追求所谓格调生活的需求,也就是petitsbourgeois或我们所称的小资阶层的一批人。这是余氏散文或余氏体散文得以扩张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

这一余氏散文的主要消费群体追求的所谓深度只能是浅薄的伪深度,前者取决于他们的趣味,后者取决于他们的能力或者说思想素养。换言之,想要有些深度的“品味”,但又无力达到真正的深度。泛泛而言,浅尝即止又要摆pose的“余氏思想”的“文化作品”是满足他们情调和格调的佳选。

余秋雨的著述不乏灵光乍现,但若再深入一步就虚空了,现漏洞了。

他的功底使然。因而经不住有心读者和专业人员严谨的学识拷问和思想拷问。

余秋雨只是一个文人,一个学识功底并不强的思维比较粗泛的文人。

需请余秋雨本人正视,他的流行只是一个时代的针对一种消费群体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他的成就,但不是对其学力和思辨力的肯定。勿太拔高自己,将市场当学术和思想造诣的坐标。

因此,余秋雨确是一个大师,流行文化大师、小资文化的格调大师。这一点应当首肯。这是余秋雨到目前为止的坐标,他还能走多远不知,但目前并没有更远。

希望他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现实,看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和他在这一背景下真实的位置,他的“文化应景人”身份。余的思想风貌没有超脱江浙文化和上海环境的局限和它们所塑造的特征。这一点本人再熟悉不过了。

请继续点击

谈思想深度,谈国学与国际比较

评“余秋雨现象” 陈丹青评价余秋雨

余秋雨现象又有新发展

评“余秋雨现象”

中学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如何保证?

迷离恍惚——梦与醒之间的断片

略谈钱钟书与文怀沙—我们的两面穿衣镜

估估“余大师”、“文大师”的学术斤两

玉郎君点评余秋雨语录

所谓国学大师其实坑蒙拐骗

请看余秋雨怎样做学问

说谎骗人蔓延为中华民族的传染性肝炎

陈明远博客开博两周年致谢网友们

六学者纵论金庸辞职

金庸辞去浙大院长、博导前后

金庸是明星而非博导

真相:余秋雨文革时期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为何继续批评余秋雨

玉郎君解剖老余之一(摘录)

实录——精神文明遭遇的强暴

摘录余秋雨版本的 “普世价值”

罕为人知:秋雨打官司

余秋雨恨之入骨的沙叶新的言论

请听沙叶新——余秋雨的“眼中钉”说什么

余秋雨极度害怕而又仇视的人们(部分)

请自称不看报刊、从不上网的余秋雨睁眼看一看

不上网的余在网上的博文及网友们部分评论

央视大火的真相如何?

哀悼顾圣婴大姐姐

陈佩斯悲喜人生

娱乐圈的千古一帝

通向郭沫若内心世界的窗口

难道有如此做文字游戏一样做学问的吗?

倾国倾城的貌

老师,这就是你们中国人的摩登形象吗?

金钱掂量知识分子价值?(陈明远答记者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606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陈丹青访谈:国人尚未醒来

原文地址:陈丹青访谈:国人尚未醒来作者:张凤林陈丹青访谈:国人尚未醒来作者:陈丹青 2013-09-03 核心提示:“中国梦”当道的今日,陈丹青却反对时人“动辄中国”,皆因在一个太快的国度里,人的状况并未跟进。陈丹青的忧虑,在于“立人”。陈丹青

陈丹青作品《国学研究院》 国学研究院 陈丹青

陈丹青作品《国学研究院》24日晚上来自中国嘉德公司的信息称,中国嘉德2012秋拍即将揭幕,将呈现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门类拍品共3300余件,拍品于25日至27日预展,10月28日至31日拍卖,地点

评昆阳三中陈婉容老师的《摩擦力》 平阳县昆阳三中

评昆阳三中陈婉容老师的《摩擦力》昆阳二中叶巧翠5月15日在昆阳三中听了陈婉容老师的《摩擦力》陈老师以课前的筷子提米实验引入,引出《摩擦力》课题,用活动:用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有什么感觉?和举例:手推木块,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

陈丹青做客《凤凰非常道》 文字实录 张涵予 凤凰非常道

《凤凰非常道》:我们这些天都知道,全中国都被奥运会的“洪流”所席卷?我不知道您怎么样?陈丹青:还好,只要不太出门就行,四环那边不要去,我是开幕式彩排的时候,还有闭幕式的时候,我得去,就是这样。凤凰非常道》:闭幕式到现场?陈丹青:差不多是,团队的

声明:《评“余秋雨现象” 陈丹青评价余秋雨》为网友心凉小女无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