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众多红楼之尤物的指向----林黛玉;尤三姐林黛玉 失身于宁 尤三姐

原文地址:众多红楼之尤物的指向----林黛玉;尤三姐(林黛玉)失身于宁府贾珍贾蓉,即失身于皇宫皇帝。作者:

众多红楼之尤物的指向----林黛玉;尤三姐(林黛玉)失身于宁府贾珍贾蓉,即失身于皇宫皇帝。

红楼二尤,即尤二姐和尤三姐。是的,不肖说小说中的二尤淫奔猛浪,性格鲜活,即便后来各种文艺作品中演义的红楼二尤无不风声水起,深入人心。

“尤物”一词源自湘莲和宝玉的对话。

湘莲道:你既不知他偷娶,如何又知是绝色?

宝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两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这里庚辰本批:可巧。)他姓尤。

此后便引出湘莲那名名言: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王八。

请看之一,元妃省亲时,贾府采买训养的十二个小戏子出演。其中头牌龄官执意不作贾蔷安排的《游园》、《惊梦》二出,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引出“能养千军,不养一戏……”的大段批语,紧接着,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在“好生教习”处,有批云:可知尤物了。又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再批:又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这里批者两次将龄官称作尤物。

之二,怡红院中,都出去玩了,只麝月在,宝玉让其也去玩,麝月尽责。宝玉提议给她蓖头,正赶上睛雯回来取钱,见情景冷笑道:交杯盏还没吃,倒上了头了!下面情节是,还是麝月聪明,知晴雯出去定然返回听这边儿说什么,偏宝玉不妨,说了句晴雯的坏话,被睛雯当场捉到,一顿数落,引出一大段批语,其中有曰: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嫉愈甚。

之三,还是元春省亲时,命各姊妹作诗,“贾妃看毕,称赞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此处脂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红楼梦》中尤物何其多也!又:作者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将小说人物比作尤物其用意何在?众多小说人物,特别是正副、以至几副十二钗均是核心人物——林黛玉之分身,即林黛玉之原型竺香玉的分身。这里刚好林黛玉位列尤物之中,原来作者批者反复轮番出场多个尤物,目的是要读者籍此产生联想,最终指向主人公——林黛玉,即背面历史所隐的竺香玉,也是作者之作传之人。

一、这些“尤物”其相貌均相像一人,即都像黛玉。

先说龄官,第二十二回,凤姐笑道: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接下来,宝玉使眼色给湘云,意思不好直截了当说黛玉:湘云便收拾东西欲回家,即不愿看人眼色,宝玉又苦留,又遭湘云奚落;黛玉偏不领情,也恼了,宝玉劝了这个又劝那个,几个人打起罗圈架,闹得不可开交。

再说尤三姐。第六十五回,当尤二姐、尤三姐有一搭没一搭与琏二爷的跟班兴儿聊家常时,逗出兴儿的名言:见了姨表亲和姑表亲的两位姑娘连大气都不敢出。二姐说:当然,大家子应有规矩。兴儿道:不是!是怕气大了,吹化了薛姑娘,吹倒了林姑娘。其中谈到林黛玉长像——面庞身材和三姨不差什么。

再看睛雯,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听王善保家的打睛雯的小报告: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吊眼来骂人,妖妖娆娆,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这里作者不仅点出黛、睛二人长像相似,益发连黛玉的身材体型特点都借机比附出来了,也是作者的不写之写法。黛、睛之想象另还有依据,脂批曾称:余谓睛有林风,袭乃钗副……;回到上面,王夫人听了谗言即刻要睛雯来见,书中写道:“一见他钗歪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个轻狂样给谁看?“全书中堪比西施的唯有黛玉,这里作者强调的是,就连神态,睛、黛都想像。

二、这群尤物都与主人公宝玉有些瓜葛。

黛玉自不必说,与宝玉乃到作者是一生一世的情缘。

[转载]众多红楼之尤物的指向----林黛玉;尤三姐(林黛玉)失身于宁 尤三姐

睛雯也不必说,是宝玉最为亲近之一。在其死后,享宝玉专为其作诔文,通部有此待遇者,唯晴雯一人。

龄官与尤三姐同宝玉的关系属同一类型,这里放到一起讨论。表面上看似无甚关联,即龄官恋着贾蔷、尤三姐恋着柳湘莲,与宝玉何干?的确,简单的、平面的看确无什么关系,但仔细研究发现,二者所恋之人都是二爷,即贾蔷——蔷二爷;柳湘莲——柳二爷,属书中二爷系列中的成员,且并不知蔷大爷、柳大爷在何方。这就与宝二爷挂起钩来。在龄官画蔷一回中,按照霍氏理论曾论证出龄官在地上所画之字并非蔷字,而是作者曹雪芹的字——霑字。这还能说与宝玉乃至作者没有关系吗?在这个问题上脂砚斋曾武断地批出:书中情案必从石兄挂号,然穿插神妙、各有各稿。龄官与贾蔷、尤三姐和柳湘莲当然是书中之情案,当属这个范围。

三、安排穿插若干尤物的目的和作用。

作者倾毕生心血著述一部《红楼》,其中目的之一就是“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这里的他,就是曹雪芹一生所恋之人——竺香玉。竺氏短暂的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大起大落、魄丽多彩。从一个被人买来卖去的小戏子,到作者的伴读,再到被曹府认作女儿,成为大小姐,再到入宫做女史女官,进而被雍正纳为妃、贵妃、再升为皇后,雍正死后攫开为皇太后,至乾隆朝出家在皇家寺庙修行,后又朝花夕拾与作者再续情缘……这样的经历在古今中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问题在于雪芹安心为其作传,原封不动地照实写来绝对不可,当时之文网恢恢,又牵连皇室宫闱,无奈之下,作者采取了分合之术,将竺氏一生各个阶段投射到小说中若干个女子身上,用如椽之生花妙笔,点化出竺氏各个方面、各具特色的多彩人生。“尤物”一组便是这奇法秘法之一。

拿睛雯来说,通部看去,《芙蓉女儿诔》是最耗心血、最吃功力的一篇文字。其中叙到晴雯是“生侪兰蕙、死辖芙蓉,”而且上帝的这种权衡“至确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意思是恰如其分。可翻遍全书,未见晴雯有何秉赋——除了抱病补了一回裘,撕过扇子,再就剩打骂小丫头了。读者不禁要问:作者诔的是睛雯吗?!果然在宝玉与黛玉讨论“公子多情、女儿薄命”句时,脂批云:观此知虽诔晴雯,实诔黛玉也。又云:若云必因睛雯而诔,则呆之至矣。观者至此恍然大悟,但仔细一想也不对,黛玉是比睛雯身份高贵,文化水平也高,但也谈不上秉赋事业。黛玉除了讥讽过人,再就是有几首闺阁诗词,如何当得起“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再看这句:“姊妹悉慕幽娴,妪媪咸仰惠德,”这说的是黛拟或睛雯吗?作者如此来为黛玉或睛雯贴金,也太不实事求是了。再看作者用的典故——“鹰鸷翻遭罘罬;闺帏恨比长沙;巾帼惨于羽野……”直拿被诔之人比作屈原、贾谊、舜等史上大牌。睛雯、黛玉何德何能敢与之比肩。再看作者有的大量实典——“镜分鸾虽、楼空鳷鹊、带断鸳鸯,……”有其共同的特点,即全是用说夫妻之间的情感的,是宝玉与睛雯挨得上,还是宝玉与黛玉靠谱全都不是。用典准确、妥贴是旧时文人很注重、在乎的事情,况且作者作诔之先开宗明义: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方是,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切。作者冰雪聪明之人,怎会犯上述种种低级错误呢?答案只有一个同,即作者所诔是另有其人,拟出小说人物并诔之是为掩人耳目,真实目的是要诔那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也就是那位位及皇后、皇太后的竺香玉。为达此目的,作者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巧手安排、埋迷藏底,又明修栈道路,暗渡陈仓,于无声处听惊雷。轻轻的一个“尤物”正是这种手法的一个展现,是开启作者既埋且露心扉的一把钥匙。

还是通过这篇诔文,可进一步验证之。

在诔文后部,乃歌而招之曰: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这里说的是芙蓉女儿出行天地间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即玉虬、瑶象,如拿当下进行比附,就是专机、专列、空军一号之类;紧接着叙其出行时“卫危虚于旁耶?”也就说相当于现在的一级警卫;后面叙其所列之处接待规格:“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酒之灵,曾作咸池之舞……”绝对是国家元首级的。这在睛雯或者黛玉均不通,而放在身为皇后、皇太后的竺香玉身上则顺理成章,因为无论生前身后、人间仙境,地位和规格是不变的。

再来解析一下另一个尤物——龄官。在“龄官画蔷痴及局外”一回中,正文写道:再留神细看,只见这个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态。这是作者再一次点出龄官长得与黛玉想象。

书中紧接着写到:伏中阴睛不定,片云可致雨,忽一阵凉风过来,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遍查字典,上面雨字头,下面有三点水的唯有霑字。

龄官除长像外,也是病弱之身,一如黛玉。《识分定情怡梨香院》一回中,龄官说: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一般也是瞧大夫、吃药。贾蔷为了“免免你的灾病,”将一两八钱银子买来的一只雀儿放了生。原本贾蔷弄了个雀儿来是为哄龄官高兴,谁知龄官偏不领情,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牢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儿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听听,这话的口气,是不是跟黛玉一个稿子。

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使龄官与黛玉绾系起来,目的很明显,正是要道出背后的历史的真实,黛玉之原型并非大家闺秀,而象龄官一样的出身低贱的小戏子。女戏出身自然不好写在黛玉身上,作者刻意安排了龄官这样一个人物,其目的之一,就是承载着黛玉之原型出身来历以及学戏这一段史实。难怪在大观园建造之时,贾蔷回说:下姑苏聘请都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脂批去:画蔷一回伏线。凡各物事、工价重大,兼伏隐着情字者,莫如此件。因为采买来的女孩子中有黛玉的原型——竺香玉,以至影响到作者的一生,当然是唯此唯大。而且书中提到林黛玉的籍贯也是苏州。

另有两处提到林黛玉的诗才学问时,脂批云:非学力所致;亦不是从读书中来。这就很奇怪,明明是林如海延请名师授业,五六岁时还聘贾雨村为西席。看黛玉给香菱讲谈写诗,那学问非同一般,从何而来?其原型竺香玉从小无从念书,进入戏班子学戏,按其描写应该是一班昆曲,当时对于昆曲的掌握,要求文化素养较高,学习戏词剧本过程中掌握文化知识,进而能诗善赋是完全可能的。加之竺氏绝顶聪明,后又给作者伴读,学问长足进步,致作者常自叹不如。否则上两条批语无法理解。

还有两处批语提到林黛玉不喜欢看戏。但在《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回中,当宝钗给宝玉念了一段《寄生草》喜的宝玉拍膝画圈,又赞宝钗博学。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无唱《山门》你倒《妆疯》了。”一个不爱看之人,这里脱口而出,用剧目比附之恰之速,正如脂批云:今古利口莫过于优伶,此一诙谐,优伶亦不如此急速得趣……不爱看戏却懂戏,盖因其出身于此。

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为其上演十二支新制《红楼梦》,警幻令其“先阅其稿,后听其歌。”有脂批:“警幻是个极会看戏人。今之翻剧本看戏者,殆从警幻学来。”甲戌本批语为:“警幻是个极会看戏人。近之大老观戏。必先翻阅脚本,目睹其词,耳听彼歌,却从警幻处学来。”单看批语如坠云里雾里,警幻乃一仙子,何来会不会看戏,再说阴阳隔界,警幻也犯不着教大老或给大老示范。但按霍氏分身理论,警幻乃香玉的一个分身则一切迎刃而解。首先香玉出身梨园,当其换位到观者角度对于表演和欣赏最能体味到个中甘苦,加之其聪明好学善于总结,发明出诸如戏词先行等技法是顺理成章之事;香玉进得宫后,在宫中看戏过程中玩出点新鲜花样传至民间,引得大老们纷纷效仿也在情理之中;现如今当我们走进剧院,不论是捧阅戏单、剧情简介,还是看着各种方式的字幕时,可不要忘记,其发明者是几百年前的出身戏子的竺香玉皇后。

扯得远了。这都是“尤物”一词引发的推演,否则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林黛玉出身女戏的结论。

掌握了上述方法,再来论证尤三姐与黛玉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容易了,甚至读者中不乏跃跃跃欲试者。君不见,尤三姐死时,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内含“红玉”二安,即香玉的小名。作者设计尤三姐这一人物一定要通过尤三姐道出一段历史实情,也就是小说人物林黛玉身上不好也无法表现的,即由尤三姐来承载。循着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找一找有哪些内容是通过尤三姐表现的。

尤三姐恋着柳湘莲,我们已论证过柳湘莲是二爷系列中一员,也就是说是宝玉的一个分身。当二姐并贾琏问三姐择夫标准时,三姐提出:姐姐只往五年前想……在三姐自刎后曾给柳湘莲托梦,言:妄痴情待君五年矣。书中反复强调出五年,这在小说其实没有意义。而在史上则大有益处,是精确的记录。既然三姐与湘莲的恋情折射着黛玉与宝玉的恋情,那么必然有宝黛之恋中无法通过小说表述之处,这个五年便是。原来,宝黛之间曾有五年的离别,也就是香玉进宫去的五年,这在小说无法表现在宝黛身上,作者巧妙安排了三姐与湘莲的恋情,不经意间,人不知鬼不觉的交待出五年的离愁别恨。所以,当二姐向贾琏介绍五年前在一个场合结识柳湘莲时,脂批曰:千奇百怪之文,何至于此!

同样道理,在五年的分别时 间里,背后历史中的人物竺香玉进入宫中,在书中用尤三姐自思,今忽反悔,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这一回的总评中说:尤三姐失身时,浓妆艳抹,凌辱群凶;择夫后,念佛吃斋,敬奉老母。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佛、文君一流人物。入宫就等同于淫奔无耻,就是失身。这样的意思根本无法安排在林黛玉的身上,而且放在元春身上也不妥。足见作者何等聪明,轻轻一个“尤物”便搬运尽了。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何以见得尤三姐这五年是入宫了,的确,书中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叙出,这就要通过字里行间,“使出龙象之力”体味之。上面提到:三姐“活是红佛、文君一流人物,”贾琏也说三姐:“古今第一个的,”对这些言语都不可泛泛看过,这些评价在小说是不通的,至少是言过其实,分明是另有所指,直是隐写背后之历史人物,也就是那位竺香玉皇后。再者,三姐失身是肯定的,失身于何人书中没有正面描写,但按照雪芹的不写之写手法,综合起来看,是失身于东府,即宁国府,其当家人是贾珍,恐怕还有贾蓉。宁国府隐写清皇宫,三姐失身于此还不明确吗!至于三姐失身于父子俩的问题,即贾蓉所谓的“脏唐臭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包括柳湘莲所言“剩王八”也较复杂,需用专文另述。

三姐一回正传的题目即为:淫奔女改行自择夫。在贾琏、二姐与三姐商议终身大事时,有几段批语值得重视。在“尤三姐便知其意”处,脂批:“全用醍醐灌顶,全是大翻身大解悟法。”在“酒过三巡,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外有脂批:“全用如是等语,一洗孽障。”单从小说看很难理解,家里人围坐,谈婚论嫁,左不过郑重其事一点,何谈“醍醐灌顶”?“大翻身”又是什么翻法?原来,从上述可知,三姐嫁入皇宫谓之失身,当皇帝老儿驾崩,作为皇后,皇太后能自主择夫不正是“醍醐灌顶”吗!,不正是“大翻身”吗!也是“一洗孽障”。

三姐泣道:姐姐今日请我,自有一番大礼要说,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了,世人也知,说也无益……请注意:“大礼”可不是“大道理”,那可不是小门小户的谈婚论嫁,而帝王崩后,太后论嫁,谓之“大礼”何等贴切;从小说看,三姐即便与贾珍有染,也是姐夫小姨偷情,怎么也谈不上“世人也知”,而背后历史之“从前丑事”是曾为皇帝的妃子、皇后,则称作“世人也知”就再恰当不过了。

再看择夫一节中,当说到所择何人时,三姐说二姐知之,二姐想不起,贾琏自作聪明说是宝玉无疑,二姐、尤老等亦以为然,三姐否认,并有一段说辞。此节看似平常,问题在于批语大有名堂,在尤三姐便啐了一口处,脂批:奇,不知为何。有什么可不知的呢?一个女孩子家,被公认自行看上了宝玉,自己否认,啐了一口是很自然的事,何至批出:奇,不知为何;再往下,“我们姐妹十个,也嫁你弟兄十个不成?”处批、:有理之极!有何道理,简直是当有此理!首先,宝玉没有十个兄弟,甚至连姐妹俱无,在一次宝玉向黛玉掏心窝子时说:我也同你一样,上独出。十人嫁十个不成立了,那么十个嫁一个成立吗?果然,按照分身法理论,不仅湘莲、连贾琏亦是作者之分身,十二钗、六十钗,何止十个,是众多嫁一个,这不正是“有理之极”吗!再往下,:众人听了都诧异:‘除了他,还有哪一个?’”处有批:余亦如此想。到这里恐怕人人都如此想。果然,其所择之人,除了宝玉,即作者,没有别人。请看:批语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领读者由不近情理到最终下定论的。最后,尤三姐笑道:别在眼前想,姐姐只在五年前想就是了。在此有批:奇甚。有什么可奇甚的呢?五年前一个偶然机遇认识了湘莲,很正常嘛!但如前所述,五年前热恋的是宝玉,即作者,被迫分别了五年,如今再行择之,不是奇甚又是什么!

总之。三姐之为“尤物”,其功效一如上述几位。均是作者将不方便记述在主人公身上之事迹,“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如实记录在一群分身人物身上,为了不使其淹没,作者用“尤物”将其串起,时常逗起读者警觉,提出疑问,探究根由,以致挖掘出背后所隐。

试想,若不是雪芹的这等手法,背后所隐的历史人物竺香玉出身优伶,又伴读于作者,热恋中活活被拆散,进得宫后由妃升至皇后,雍正崩后以皇太后身份出家,后又自行择于作者……这些史实,通过小说,以不近情理的一组“尤物”相连,辅之以其他手法佐证,层层叠叠,丝丝入扣,作者批者一唱一和,一边藏迷、一边揭谎,观者只要循着作者、脂砚的指引,拨开迷雾,就能让雪芹深埋之史实重见天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6144.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中的建筑系列之一奇怪的贾赦院 红楼之贾赦的逍遥人生

奇怪的贾赦院:历来读《红楼梦》的人,无不对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感到奇怪。荣国府内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应该说贾赦的地位要比贾政高,但是荣国府正府确是由次子贾政

林黛玉之死研究综述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

林黛玉之死研究综述马琼虎(河西学院文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之死成了“红学”研究领域内最大的谜。可以说,《红楼梦》不止,林黛玉之死研究就不会停止。因此,关于林黛玉之死这个问题,在“红学”界形成

贾敏生前一再向林黛玉灌输贾府知识的玄机 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

《红楼笔记》之七百九十五风之子原创近来几篇文章,引来几位挚友的争论,罪过。关于林黛玉初进贾府的相关情况,包括邢夫人,我还会有进一步分析,很多《红楼梦》的问题,都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解决的,需要不断深入,不断感悟,不断分析,真相才会渐渐

声明:《转载 众多红楼之尤物的指向----林黛玉;尤三姐林黛玉 失身于宁 尤三姐》为网友森树白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