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晁错传 晁错传

晁错为什么会被腰斩东市作者:与心幽欢

《汉书·晁错传》原文及翻译:作者:小敏

意大利拾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e04880101hzhm.html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翻译: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除了要自己智慧超群,能为君主鞍前马后建立功勋,还得步步为营,不能使自己的行动过了,也不能让君主觉得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及,是在敷衍塞责。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做到所谓的明哲保身吧。

话虽这么说,这么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总是陆续地命丧于君主无情的屠刀之下。如秦国的商鞅、汉代的晁错、明朝的于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朝的晁错吧,看看他到底做错了什么,竟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一,擅起事端

首先当然得肯定晁错具有先见之明,能察人之不能察,能点出那些不测之忧。各诸侯国的反叛,必然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他更知道不削藩他们会反,削藩他们更会反;既然横竖都是反,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把他们一举歼灭。于是御史大夫晁错就向汉景帝建议加强中央权力,实行削藩政策。

如上所述,既然这么合情合理,我为什么说晁错是擅起事端呢?理由是,晁错仅知道各藩王必反,应当尽早去削除那些藩王罢了;藩王们反叛之后,该如何对策,晁错的心里是没有底,他的心中没有一套成熟的削藩计划。各藩王一旦反叛,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时昏了头竟让胆小的汉景帝去御驾亲征。是不是显得很草率呢?

其二,使天子挂帅而己居守后方

我们知道七国叛乱的直接原因是晁错挑起的,可是当七国真的反叛了之后,晁错没有与此时立志捐躯赴国难,而是想当然的欲借汉景帝御驾亲征提升将士士气一举歼灭七国,就有些想当然,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堂堂天子竟然被臣子将了一军——御驾亲征有生命危险,不御驾亲征又会被国民瞧不起,汉景帝心中必不是滋味,这就让袁盎有机可乘了。

其三,临阵铲除异己。

袁盎与晁错同朝为官,素日两人就不和睦。在天子面前,袁盎来了,晁错必定借故离开;晁错来了,袁盎也必定会立马告辞。两人在朝中势不两立,晁错说袁盎通敌卖国,袁盎说晁错扰乱朝纲唯恐天下不乱。汉景帝在自己被将军的条件下,不然会听信袁盎的话,去迎合各诸侯国的口号——诛晁错,清君侧。还没与敌人斗上,反倒自己的阵营先乱了。我不得不感叹,晁错的气量实在太小了点!

其四,不懂外交军事谋略

晁错与贾谊一样非常了解秦朝的过失,但晁错对秦国的一切好像只知道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只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秦国兼并六国采取的那些远交近攻,分而灭之的谋略晁错一点都不知道借鉴,而是对那“七国”骤然削之,那七国不联合起来一起反叛中央政府那才怪呢?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是晁错自己为求大功,操之过急,不知明哲保身,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汉书·晁错传 晁错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6601.html

更多阅读

项羽虞姬配偶关系考辨 项羽与虞姬

《项羽文化》2011年第三期发表宁业高论文项羽虞姬配偶关系考辨——兼与王立群诸先生商榷宁业高摘要《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曲笔讳隐,使得项羽虞姬的配偶关系或夫妻或主妾幽遏不明,史存其说,扑朔迷离,委实一宗千古谜

唐诗七言律诗韵编第三部分anianuan 声韵 七言律诗

唐诗七言律诗韵编第三部分(anianuan)声韵王维 酌酒与裴迪(澜、冠、寒、餐) 酌酒与君君自宽,  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  朱门先达笑弹冠(1)。  草色全经细雨湿(2), 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  不如高卧

《汉书·萧何传》原文及译文 汉书萧何传

《汉书·萧何传》【原文】萧何,沛人也①。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②。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③,何独以五④。秦御史监郡者⑤,与从事辩之⑥。何乃给泗水卒史事⑦,第一⑧。秦御史

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亡恩泽 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声明:《汉书·晁错传 晁错传》为网友我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