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窈兮冥兮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有朋友疑惑地问我,道是什么?你所理解的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万物之原则,是自然之规律,还是混混沌沌不可知之物?你能告诉我她是人格化,还是非人格化?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你如何阐释你那看不到摸不到听不到的道?

我很高兴这些问题的提出,它们使我进一步思索、分辨和感悟。

我所理解的道不仅仅是原则、规律,她是万物之初始,自然之所成,是融原则规律于世间万物的生命力和原创力,也许从这一点上来说,她具有人格化特征。但她无需类似人的身形声音,她甚至是沉默的,寂兮寥兮;甚至是无形的,大象无形;甚至是无名的,人类所赋予她的任何名称,都是人类的自为,一个称呼她的符号(“大言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四十一章))。她融物质与精神于一体,在我的意念中,她气象万千、无所不在。她的存在不是用来看,用来听,而是用来感知的。

在老子这里,道是淡而无味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三十五章),就像不加作料的汤,味道纯之天然,没有麻辣香咸的辅料去刺激味蕾而让人知觉纯然之鲜香,体味余味之袅袅。这就是道的自然。我所认为的真理就应该是这样,她天然存在着,只要你去感知,只要你愿意感知,她明白无误地就在那里,让人们相信,让人们欣喜,让人们追求,而不是必须要通过奋斗乃至牺牲才能认识靠近并得到啊。真理应该像光,只要我们不是盲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我们就会被她的明亮和温暖包裹着全身。

以上是对朋友们问题的简要回答。以下还有几个问题,我自己想到的,就自问自答吧。

在老子时代既已显现出“不道早已”,人类尤其是帝王将相大都背道而驰,这会形成什么结果?对于道的永恒具不具备挑战性?人类对于道的存在是通过感知和老子五千言,这是不是足够?如果足够,对于背道之人,道有没有不同的对待?道的终极指向是什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窈兮冥兮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七十三章),道的自然使之安然,她甚至不担心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她。“反者道之动”(四十章),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物壮则老,物极必反,道的安然在于她深知这一道理,没关系,总会回来的,偏离是必然,回归也是必然,周而复始,周行不殆。道就在这里,赋予人类游离的自由,没有什么担心,一切都是自然,一切都是必然,人类的游离超越不了道的边界。想到这儿,总是会想到如来掌中的孙大圣,腾云驾雾变幻多端的超凡能力在如来那里,只是一场不知天高地厚的闹剧,并因此遭遇惩罚从而获得新生。这个寓意是极为深刻的。

老子主要告诉给我们道是什么、圣人应该如何如何,总体表述是积极正面的。只有极少的言语涉及相反的情况,“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这五千言之中的寥寥数语,不足三十字,极轻微地指出一些错误和后果,凶、费、亡、祸、咎这五个字告诉我们,背道会承担背道的结果,哪怕只是在微弱及浅要的层面,但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善恶有报。

道究竟要给信道的人什么样的收获,要给背道的人什么样的惩罚,老子并没有指示给我们。在终极去向这一重大问题面前,老子没讲天堂没讲地狱没讲永生没讲轮回,这和所有宗教都有着巨大不同。是他没有洞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有没有可能是“道”蕴含着更大的真诚和自由?人类可以没有任何牵绊地去选择自己的相信、欣喜和追求,并且对于自己的选择也无需怀着任何的期许和指望,完全只凭着一份赤子的坦然、真诚和大彻大悟的爱。

当不知道自己的去向和终极,人的存在是不是虚空?我想不是,人的存在就是感知道的过程,并最终坦然地走向他的所归之处,这个过程就是意义,这个结果就是自然。

道生天地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无法猜度。甚至对于这一目的,我也不愿去猜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677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我与地坛》全文,史铁生 史铁生我与地坛原文

高中一年级第一次读到《我与地坛》那时候才真正感觉自己是以一个“人”的状态存在!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灵魂!自此读了史铁生的大多数文章。来北京第一个“景点”即是地坛,我想看看在史铁生笔下出现无数次的园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噫吁嚱,哀吾生之多艰》 哀人生之多艰

这是哥大二时,马哲课还是毛邓三课来着,一小时内,一挥而就。唉,选择理科,是我学子时期的一大败笔啊!下附鄙人开天辟地之作。《 噫吁嚱,哀吾生之多艰 》余自幼常闻,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时至今朝,吾心志受其

声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窈兮冥兮》为网友眉佀月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