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梦醒老师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公开课的评课稿
评课人:翁世雄
今天王梦醒老师的课题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洋流》的第三部分知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型是新课。本节课王老师是按材料展示到知识理论总结这条主线贯穿本节课,符合《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针对本节的评价具体如下:
一、本节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图和史实材料、新闻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世界洋流分布及成因,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独特和成果明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中虽然设计几个问题,但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故未能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述,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三、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能依据大纲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是符合《教学指导意见》。
四、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设置简单的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考思维意识,能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
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转移的过程,而应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把握。故本节课采用激疑导趣——设疑导读——启思乐动——概括升华的四个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实践——感性的思维转换过程,完成教学。是王老师本节课的特色。
五、几点意见
1、在课堂中积极发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老师是个引导者,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未作及时的总结。
2、 情境设置的问题,知识总结时王老师未形成有效的板书总结。
3、 未能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述,真正的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