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绢人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这种以绢来塑形的工艺品,人物全身由上到下的服饰、衣料及头戴的绢花、手中的宫灯、绢扇等全部为上等的丝绸、绢纱和蚕丝。因而绢人制作原材料十分考究。由于绢人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侍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因此具有极其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风格。此外,一个绢人作品制作前期讲究创作动机、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每个作品(像:56个民族三维立体绢人)同时也涉及到了绢塑工艺种类的所有技巧,集中体现了绢塑艺术的难度和最高水准,是绢塑工艺的杰出代表。因此,我们在此次申遗上报材料时把绢塑工艺这一传统的民族技艺以“北京绢人”作为项目主体名称。
首先,中国民间的布制玩具被认为是产生北京绢人的肥沃土壤,绢人的制作技能是在中国民间的“针扎”与“彩扎”类制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考虑到绢纱保存有一定的年限性,因此可以考证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所以很难对绢人工艺究竟在何时形成并且何时独立发展出来做出判断。但是根据已知的史料可以肯定绢塑艺术在唐时,其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并且制作也已初具规模。载入的史书可见《全唐文》(卷八九六)罗隐的《木偶人》一文,文中介绍其制作过程时写到:“……以雕木为戏,丹濩之,衣服之。虽狞勇态,皆不易其身也”。这里“雕木”指的就是以木雕头部和身躯,“丹濩之”就是以彩色描绘面目,“衣服之”就是着以绢布之衣。
还有唐朝真观年间出土的陪葬品可作为实物,见《文物》1975年第七期“发掘简报”,其中详细记载了1973年9月,新疆吐鲁番县附近的阿斯塔那地区古墓群中发掘的唐代张雄夫妇墓中出土的“绢木女舞俑”和官木俑。这些随唐代张雄夫妇墓葬的陪葬品—木俑,仅雕出头部,胶于长方木的木拄上,以纸捻作臂膀,外罩丝织衣袍;精工细绘出眉目、发饰、花黄等,一丝不苟;其中的官木俑面部表情生动逼真,尤其是“宦官”们媚上欺下的各种丑态刻画得相当充分.“绢木女舞俑”分别梳理不同发式、装饰、姿态栩栩如生,表现了唐代绢塑造型艺术的高度水准。“官木俑”全部着装黄色花绫袍、黑腰带。“绢木女舞俑”则锦杉、绢袖,围以披帛,下身为彩色坠地长裙,裙外罩以轻纱,这种服装效果,使舞伎如在轻烟薄雾之中。其人物设计、整体造型的塑造确实煞费匠心。陪葬物“绢木女舞俑和官木俑”据考证为唐真观七年、公元633年(现在日本的美术人形和今天北京绢人的部分制作基本就是仿制唐代木偶人的工艺而成)。我们知道绢塑的历史绝不仅止千年,其中另外一个因素是从传说中的尧、舜、禹开始,自针织物有了美观、装饰作用后就延伸出了等级、尊卑,在此后漫长的历史中丝绸价值一直昂贵无比,运用到“针扎”、“彩扎玩具类制品上就更见其凤毛麟角,因此对于绢人的发展起源,专家学者多持有疑义,尚且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比汉唐更加久远的年代。
北宋时民间开始把绢人运用在大型活动中。据宋人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第六?元宵)记载:当时的“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猴又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而后宋人吴自牧撰的《梦梁录》中也有类似以绫绢塑人形的描述……这些大量民俗活动的记载都印证了在北宋时,“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并以绢绸彩结成人形”的制作工艺发展,绢塑的技艺已有了惊人的表现和初具一定的规模。
元以后,绢塑工艺不断发展,除了绢人,绢花也开始流行于民间。到了明时绢人、绢花、宫灯、“夹纱灯”百花齐放,非常红火。我国南方民间每逢端午时,还盛行制作平面绢人,赠与晚辈辟邪消灾;北方则以彩绢绫绸剪扎成的寿星佬和麻姑,作为祝贺寿诞的佳品;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元宵节,平民化的绢花、宫灯(纱)制作以及现实生活中实用的绢扇制作都曾普及于民间。仅据《崇文区地方志》上记载: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内务府御用工厂所设各种作坊中即有“花儿作”,后陆续流于民间。康乾时期,花市一带“各街、市花庄及住户营花者约占一千户以上”。至清中叶,当地住户多以造花为业。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前即有“花儿市”之名。一直到民国初期绢花行依然生意兴隆。”而绢人制品由于其技艺的高难度,则只在宫院显贵处见到,没有得到象绢花那样的普及程度。至1937年后,由于战乱不断所有绢塑工艺行当都开始日渐衰落,后几近绝灭。“北京绢人”名称史话
绢人这一古老技艺以“北京绢人”名字出现是在我国新中国建立之初,这是这一民间手工技艺在历代传承中的又一重要发展和最为辉煌时期。
1954年,文化部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把以我国民族形式的传统手工艺品参赛国际儿童玩偶比赛的任务交给了当时为北京女青年会会员葛敬安,葛敬安老师到中央民族美院学习并查阅了历代留传下来的史料—图片、文字等做为参考,著名泥塑老艺人张景祜亲自动手帮助做好头型,从1954年10月开始做,葛敬安老师在各方面的大力协助下,终于用绢做材料制成了藏、苗、黎、彝、维吾尔五个少数民族妇女人形,康克清同志亲自参加了作品的审定工作
1955年初经过修改的五个民族人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玩偶人展览会”受到好评。前苏联的“火花”杂志1955年第24号登载了照片并予以介绍。从此,这一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传统技艺的“北京绢人”就成为了绢塑工艺的杰出代表。
“北京绢人”在近代的传承发展
1955年1月4日,葛敬安在北京自家院内辟了几间房屋,和李配芳、杜崇朴、张宗敏、陶慧敏、宋翠珍、陈明礼、张琴等七、八名爱好艺术、热心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女同志一起,白手起家,成立“美术人形研究小组”(即北京绢人);成功制作了“西施浣纱”“吹笛仕女”“李纨教子”和“秉烛夜游”4个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小说中的古装仕女作品。此后还有为庆祝建国10周年制作的“民族大团结”“中国万岁”“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
1957年“美术人形小组”改由北京市特艺公司和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双重领导,正式定名为“北京市美术人形研究小组”,经济上自负盈亏。小组的成员也逐步扩大。她们的绢人制品适合于国内外展品及作为馈送国际友人的礼品,象通过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国际要人的“吹笛仕女”,是她们送给周总理后,总理又转送给了前苏联的领导人伏洛希罗夫。同时部分作品在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出口换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61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当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知道了美术人形研究小组是自负盈亏,没有固定工资时,就从自己的储蓄中拿出三百元,后被葛敬安作为了该研究小组的福利金。
1964年,北京绢人作品“海棠诗社”和“荷花舞”参加了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获得很大成功,这标志着北京绢人工艺走向了成熟,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典、巴西等国纷纷定货,北京绢人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北京市美术人形研究小组人数大大增加,因此年底时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当时的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局长胡明、北京特艺公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领导等的关心下,北京市美术人形研究小组发展成为北京美术人形工厂;从北京市工艺美术技校中选拔了杨乃蕙、王天凤等雕塑系的毕业生加入进来。
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有一些行业象绢花、剧装、锦盒厂由于转产合并等因素加入绢人行列。当时做绢人的绢塑艺人达到了近百人左右,由于其专业性,他们入手块,涌现出来很多比较有影响代表人物:象贾绍菩、范正华、齐聪颖、滑树林、崔欣、杜蓓等人,他们技艺精湛、各有所长。其后,北京绢人工艺经过滑树林创办的街道企业—北京市北洋旅游工艺品厂发展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和高度。他们的工厂不仅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绢塑工艺技巧,善于根据绢塑材质的特点研制不同的题材,而且在北京传统绢人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从相关艺术门类中学习借鉴,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丰富发展了绢塑工艺。象:穆桂英系列人物造型;上官婉儿系列人物造型:杨贵妃爱情故事系列:木兰从军系列人物造型:貂禅拜月系列人物造型,此后,北洋旅游工艺品厂制作专营北京绢人,并聚集北京绢人工艺的最高技艺人才,收藏历代绢人名家的绢人代表作和大量原始工艺资料、头模模具、辅料以及原材料等,在保护北京绢人作品、传承北京绢人技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原料与工具
制作绢人的主要材料有各色丝绸、棉花、金属丝等,此外绢人的石膏头模,在罩蝉浆纱后,需要描画点睛而成,要经过彩绘、缝纫、雕划、道具服装、头饰整理等十几道工序,不论哪一道工序,都需要高超的技巧;象绢人的穿戴,艺人们从彩绘剧装中得到启发,创造出“赛绣,使服装的纹饰具有针绣的视觉感;还有绢人的五手指,全部为缝制却完全找不到一个线痕。绢人作品要求的是赋绢纱以生命,施丝绸以神灵。特别是需要绢人艺人抓住历史人物“亮相”时一瞬间的神态,不仅表现出历史人物的气质、性格.还要给历史人物以静中有动、鲜活飘逸、优雅的神似感。这样的作品才能活灵活现传神逼真,而且这种美丽的再现,使得故事人物的背景及那时期的历史也意趣盎然起来。
材料:油泥或粘土,石骨粉,软皂,清喷漆,稀料,水粉颜色,国画颜色,广告色,桃胶,发丝(人造丝染色),浆糊,乳胶,黑绸布,黑白棉花,针线,纸毛,各色米珠,大小珠光珠,细铅丝,细铜丝,金银电化铝纸,各色自由绳,绢花瓣片,铅丝,小线,粗棉线,针织品,丝织品及各色丝绸蝉翼纱。
使用的工具:雕塑刀、毛笔、画笔、色碟、瓷碗、汤勺、瓷盆、剪刀、圆竹签、扁竹签、扁布条、刮浆刀、纸锤子,钳子,剪子,镊子,锉,刷子(牙刷)、夹子、粗细笔杆、画笔、缝针;
辅助工具:尖嘴钳子,桃嘴钳子,量具,刀具,掐丝钳子,搓丝木,膘丝棍、铁丝等。
2、 北京绢人制作工艺流程
北京绢人的制作,运用了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
“北京绢人”的头、脸和双手是用蚕丝制做的,全身从上到下的服饰、衣料、饰物、佩件、道具等等也大都选用上等的丝绸、绢纱做成,北京绢人即指全部经手工制作的绢塑三维立体艺术人形。
绢人头部:制作绢人头部需要先做头模,根据头部比例和五官位置先雕塑一个头型,然后在原模头型上面糊制棉织物和丝织物,待干燥后,再糊制第二层丝织乔其纱,最后糊蚕丝织物,晾干后再画出眼睛和睫毛,嘴唇、腮红,眼影。待美化脸部后,再剖开头部充填棉花等,便制成了栩栩如生的美女人头。
绢人手的制作:做绢人的手先要用五根细金属丝捆成手指的骨骼形。然后分别用脱脂棉缠绕成手指的形状,再用蚕丝织物缝出微小的手套,将手套翻过来,再穿在手上缝合后,再作出兰花指、佛手指等手型,有的绢人还需要为其染红指甲、带戒指。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不得露线头、不得露针脚。手势细腻才能神形兼备,手是技术高超,做工精细的绢人制作技艺的一个重要体现。
绢人体形的制作:制作绢人体形主要掌握体形结构。先用金属丝做成人型体骨架和四肢,造型比例要十分准确,人体三维定位尺寸,要典型化。因此要用棉花和纸毛充填得恰倒好处,使体形舒展、匀称。既要身材苗条,又要肩背圆润,胸臀丰满。为了艺术美,腿部要稍长些,身材也要适当夸张些,体现体形美。
头饰的制作:在制作头饰、头钗时,须采用金银丝编织而成,配以珠、钻串成造型。如凤钗、项圈、步摇、偏凤等钗环摇戈,突出人物个性装饰华贵典雅,凝固动态美。
道具的制作:制作道具工艺要求比例准确,形象仿真,景物烘托主题人物。
服装彩绘花式的制作:服装彩绘是绢人仕女的重要部分,一般采用考究的吉祥纹样,用赛秀工艺绘制而成。服装的彩绘要画出效果形象,如同绣上去。用金粉调漆料挤在线描的花纹上即可,然后涂上颜色,使仕女衣裳、围腰及马面装饰五彩缤纷、光艳夺目。
服装工艺方面的要求:服装工艺要根据典型人物特色来主要体现,效果仿真、飘逸,要结合历代仕女服饰、纹样、色调,故事情节要求再现整体艺术的美,尤其注意服饰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协调,突出人物特点。
北京绢人工艺的传承人名单、作品及谱系表
第一代:
葛敬安:1905年生于浙江嘉兴。1925年毕业于南京中华女中。解放初为北京女青年会会员。1964年兼任北京市工艺品出口公司美术顾问。1979年调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组工作。是“北京绢人”发展近代最重要的传承人。葛敬安曾经是北京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委员、北京织绣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绢塑研究会荣誉会长。主要代表作品有《吹笛仕女》《荷花舞》《海棠诗社》(1964年在法国巴黎参展)。
第二代:
杨乃蕙:1943年生于北京,北京市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绢塑研究会副会长。1962年到1964在北京工艺美术技校雕塑系学习。1964年7月进北京市美术人形工厂。师从葛敬安。主要代表作品有:《迎春读经》《观世音》《花木兰》等
王天凤:1962年到1964在北京工艺美术技校雕塑系学习,1964年到1965年在中国工艺美院进修。1964年7月进北京市美术人形研究小组。师传葛敬安。主要代表作品有:《文成公主》《孙悟空》《红楼梦人物?探春》等
第三代:
传承人滑树林,男,生于1950年,师传于葛敬安。现任北京市北洋旅游工艺品厂厂长,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绢塑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北京市三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滑树林曾在北京市特种工艺公司技术科工作多年,从事工艺美术丝绢变形工艺研究三十多年,曾经先后就任过北京市绢花厂技术副厂长、北京市绢制工艺品厂厂长等职。为了北京绢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绢塑艺术,主要代表作品有:《杨贵妃》(2001年赴法国蒙塔基市参加第68届国际博览会,获得特别荣誉奖);《红楼梦人物?宝钗扑蝶》(1990年;获得国家旅游产品银奖);80CM《大唐风韵》(获2005第二届北京市工艺美术展最高奖项“珍精品”奖,也是建国以来民间工艺首次获得的最高荣誉奖项)。
滑树林不仅是我国绢塑艺术的传承人,还是守护传承人的管理者。作为厂长,一个管理者的责任不仅是对传承人的工作、生活进行关心,更主要的对传承人的精神世界和其艺术创作有着鉴赏认定和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北京绢人的几辈工艺美术家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民间工艺,然而在面对现实境遇难免情绪徘徊波动时,有的砸掉头模,发誓此生不再做绢人时,处境艰难的滑树林默默地赊债借钱,为的是把大师们的绢人制作留存在大陆,从钱上拼不过外商时,就以老厂长的名义动之以情……因此经他手收藏的这三百多个不同时代大师的不同绢人创作作品,其中甜酸苦辣……各个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在滑树林的信念中有一点是非常坚定的:民间工艺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它不属于个人,不属于谁……“北京绢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工艺的奇葩,每个工美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发展起来。
自从1984年“北京绢人”老一代绢塑艺术家葛敬安老师和曾经转交建北京绢人馆提案的政协第六届委员会代表颜明宜老师,和爱国将领张自忠的女儿张连云老师视察了北京绢制品厂,看到由滑树林领导的北京绢制品厂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制作、并由滑大师等人设计出来的戏剧人物系列,生末净旦、古装仕女等,止不住的赞叹道,有这样热心的小厂长,这回建绢人馆有希望了!有心的滑树林就把建绢人馆当成己任,将近二十年如一日,为绢人事业不懈努力,多方奔走奋斗。
贾绍菩:《四美钓鱼》《清?香妃》等
范正华:《红楼梦人物?小红》等
齐聪颖:《钟馗》《扈三娘》《上官婉儿》等
崔欣:《关公》《观世音》《红楼梦人物?宝玉黛玉伴读》等
杜蓓:《天女散花》《拾玉镯》《敦煌仕女》等
滑淑玲:《大唐风韵》《绢人精品系列》《刘三姐》等
孔祥镤:京剧人物《挡马》《穆桂英》《关公》等
北京绢人工艺的主要价值
1、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北京绢人”是中华民族绢塑艺术传统的优秀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绢塑艺术的角度看,北京绢人属于三维立体软变形工艺,这是非常难于驾御的技艺,一个绢人作品身上集软变形技能绢花、宫灯、绢扇等于一体。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绢塑艺术支流身上,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国传统塑型艺术的精华。同时,中国传统的塑形与中国画有不解之缘,在北京绢人的艺术形象里面不仅是从绘画中学习借鉴,而且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直接的立体丹青。而且,每一代绢人工艺的传承人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大胆的进行工艺改进,从而给中国近代的绢雕艺术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绢人工艺最优秀的代表是中国近代绢塑艺术发展的历史缩影。它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民间工艺技艺的悠久文化,是研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虽然它在历史上时断时续、甚至很长一段处于失传状态,但是却无法否认我们丝绸大国这种民族传统技艺的本土特有性特征。因此发掘、抢救和保护北京绢人工艺,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美术史,乃至对世界民间美术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从“北京绢人”的名称就可以了解,她集中体现了京味儿地域的平民文化特点。同时,一个个仕女绢人形象,就是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历史教育题材,使大众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历史与人物,不仅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审美品位,实际发展了京派文化的平民性.北京绢人既是新中国的改进,也是对于中国民族传统绢塑工艺的继承、发展和贡献。
2、 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为一种艺术和优秀的工艺文化,北京绢人继承并发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其时断时续的承传中、不仅综合了中华民族的多种传统文化,其工艺本身和民族艺术制品就是一部沉甸甸本土文化历史,由于其工艺上的特殊性,因此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北京绢人曾多次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参加各种重要的展览,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不仅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古老人物的了解,也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国古老文化历史传统的了解,同时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中不可低估的人文特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绢人艺术家为国家研发制作了大量的北京绢人产品,行销海内外,并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绢人艺术家创造的财富更是显得尤为可贵。
3.实用价值与科学价值:
北京绢人工艺制品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北京绢人工艺精致细腻,人物造型多姿多彩多样多元,体现出整个绢塑工艺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的民族绢人工艺在历史上几经沉浮而生存至今,不仅说明着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和艺术价值,也体现出一定的民间工艺文化的影响。作为“历史名片”,各个时期的绢人工艺都反映了当时那个朝代的工艺状况,也是当时各个层面的历史、文化的见证。北京绢人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是研究中国工艺史的鲜活材料。其艺术独特的表现活力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在北京发扬光大并且最后融于京派文化的特点。
当年,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葛敬安等绢人艺术家曾给予了高度重视。毛主席在收到葛敬安代表美术人形小组的绢人献礼后,还请办公厅的同志送来了感谢信,勉励美术人形小组要再接再厉。
当今开放的中国尤其需要这样独特的工艺品作为国礼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发掘、抢救、保护北京绢人工艺,对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高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北京绢人工艺的濒危状况
同其他众多的民间传统工艺一样,绢塑工艺目前也面临着传不下去的尴尬,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唯一生产北京绢人的北洋旅游工艺品厂举步维坚,由于绢人生产的全部工序延续着手工操作的传统模式和工艺流程完全处在完善之中,绢人厂的现状和整个绢塑艺术处于穷困潦倒、风雨飘摇中。随着绢花厂从原来的一千多人到现在还剩下不足二十多人值班看守着倒闭后的厂房……滑厂长在1987年另起炉灶的这个不足十人的小企业如今成为了北京绢塑工艺的星星之火,虽然二、三十年来北京绢人的发展一直小本经营,但是却名气在外。这也部分归功于绢人第三代传承人,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原北京绢花厂技术副厂长滑树林,他对绢人一直痴迷和执著,并且自觉地把民族绢塑艺术变成了个人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在他身上顽强地体现着这种民族技艺文化传承人和守护者的纫性和耐力,这是北京绢人可喜可贺的一面。但是我们从绢人技艺时断时续的历史传承上需要分析一下传不下去的原因:
1.微利维持、艰难度日
北京绢人工艺是由丝绸绢纱等软变形技艺及经掐、缠、描绘、缝制等十余道工艺制作完成的。其做工精细、繁杂,又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所以劳产率本身就不高。“北京绢人”的成本、效率和收益在当今根本无法成为正比,在目前的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能力。一个手工绢人艺术品平均需要一个艺人做一个月,市价仅300--500元间;大师级的创作艺术品也仅为800到1200元间。而日本的美术人形、韩国的芭比娃娃由于采用机械流水线作业,在网上的拍价仅为60元。由于北京绢人厂过去以外销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萎缩,每年广交会定单的减少,
2004年在广交会上以至出现颗粒无收的尴尬场面:0订单。而现在制作北京绢人的北洋旅游工艺品厂只能靠裁员和到处欠债得以生存,好在他们还有过去收藏的300多个名家绢人作品可以抵债,所以目前所租地--学校,在绢人工厂厂部至今四年未交租金的情况下也并没赶他们出来,还有就是在百工坊的工作室租金对于他们也一直是个不小的负担。
2.大师的稀少与人才的断档
制作北京绢人的老艺人像葛敬安等相继谢世,人才匮乏。由于此行业的手工艺人工资待遇偏低,人均月平均工资在正常情况下仅600元,尽管是工艺美术大师级别的滑树林厂长2004年每月的平均工资仅为537元,今年眼看已经过3月份了,他还未领到一分钱;他们创造着一段历史的美丽与传奇,而心中的美好又是另一种高度。近年来,年轻人的就业流向偏重于发展快、效益好的行业和部门,象滑大师的厂子连自身生存都难以持续,生产制作的工人从1986年的一百多人到现在的连厂长总共6人,还得实行计件工资。在制作目前这件获得2005第二届北京市工艺美术展最高奖项珍精品奖80CM《大唐风韵》时,甚至连计件工资制标准也不能达到。滑大师只能跟艺人们商量,做成功有工资,做不成功一分钱都没有。大师的风险当然更大,要不要做都是一种胆量,做不成功还得贴不少钱。,即便做成功的8个“唐朝的美 女尽量体现出了‘罗薄透凝脂’的真实之感,采用了透明的纱衫,设计成半罩半露的样式,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在人物体态上,也尽显唐代仕女‘浓丽丰肥之态’。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以前的脱胎工艺容易受空气、湿度的影响而变形,现在的材料进行了创新。结构上,严格按真人人体比例制作,光头发用蚕丝一根一根捋上去,就要用几天的时间。手不能露针脚、露纱头,使绢人形象达到完美逼真。可当经过滑厂长给我们计算,在还没算运往西安的包装费用后,已仅剩下不到千元了!这种艺术品的包装运输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运到西安,虽然“北京娟人”现在解决了回缩和变形的工艺,但是存在着极有可能让美女变柿饼的意外可能。总是乐观的滑大师看见我们咋舌,忙解释说,至少等于自己不用往外贴钱搞科研了,工艺过程也拿到手了,一部分的原材料也在进行复制。他甚至自己给自己打了在90分以上的分数。版权有了,交了答卷,心里塌实多了。今后再做……建馆……让北京绢人走向世界……尽管我们也使劲试图去理解作为民间美术工艺大师滑树林的境界和快乐,可就是太象在看着一个现实本的“唐吉歌德”了。
3.从事绢塑工艺制作生产的工厂破产、从业人员的减少
2004年12月,全国最大的传统绢花工艺生产基地、集中了上千种传统绢花手工艺的北京绢花厂由于各方面原因宣布破产,这对整个北京绢塑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对北京绢人等传统工艺品项目的传承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绢花厂1000多名职工中的四五百从事绢塑工艺生产的人员大多退休或另谋出路,这种熟练艺人的流失对绢塑工艺艺术的传承可谓影响极大,也是一种人才浪费、资源浪费。原北京绢花厂技术副厂长、北京民间工艺大师滑树林虽然自己开办了这个北京北洋旅游工艺品厂,但目前也仅能安排不到十名退休返聘人员。另外从事绢塑设计制作的大师、工艺师现已全部退休。可以说,真正的民间绢塑工艺已是到了需要进行保护、抢救的地步,否则,这门工艺在不久的将来又面临着失传。
4.从事绢塑工艺制作和市场化运行
“北京绢人”有许多密不示人的制作技艺,虽然国外的同类产品制作工艺根本无法和我国相比,在北京绢人展室的橱窗里陈设着十几尊奖杯,有2001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绢人《杨贵妃》被评为国家金奖,有2002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颁发的金奖,有2004年法国巴黎世博会荣获珍宝展奖,有2005年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大型绢塑《大唐风韵》作品经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推荐,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北京市工业促进局认定为北京工艺美术珍品,并颁发珍品奖和奖金(这一奖项是建国以来民间工艺首次获得的最高奖)。每年出国展览,北京绢人都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并且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然而这和市场运行完全是两回事。当今工艺美术行业严重地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现实中市场的假冒伪劣、质次价低的工艺商品无序竞争和传统手工艺美术产品的质高工细,劳产率低形成反差,其抗争的结果往往是前者生存发展,后者消弱倒闭。
就拿大型绢塑《大唐风韵》来说,该作品从设计到研制,从改进工艺到提高艺术品味配套落成,6个绢塑艺人整整干了近八个月时间,光用工料钱就超过了五万元人民币,还不算展柜罩子底座运输等有关费用,而在展会工艺品拍卖会上的拍价仅三万九千元人民币。厂长滑树林大师苦笑着说:“我们经过艰难困苦奋斗已经努力迈上了北京绢人的高台阶,看到了一线曙光,说明我们尽力尽心了,二十多年没有白费力气,应该高兴才是。但我们不能做亏本的生意,无奈中只有穷则思变,在品质、品位、品牌、品格上再下苦工。
5.民间传统制作工艺将面临失传的因素
由于绢质料的贵重、娇气、绢人制作技巧高难复杂,虽然唐时绢塑人形在手工制作技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其制作技艺由于一直处于完善阶段,所以留传下来的资料很少。绢人制作与木制、陶瓷制、泥塑、面塑等表现立体人物形象的造型艺术相比,由于丝绢质料难以保存,经不起风化,氧化,尤其是雨水的腐蚀等客观原因,留存下来的技艺究竟还剩下那些也需要研究。其二,这种手工制作一望而知就知道是中华民族的民间工艺制品,但是绢人与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关联并不大.世界人们提起绢人时想到的是日本的美术人形(日本绢人),这是因为现在绢人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国粹.日本每年都要过女儿节、七夕和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隆重的买来绢人这一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供奉或作为装饰.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流失危机也正源于此……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寸松曾经说过,绢人的历史也就是日本人学习我们的历史,大唐的文化、现在日本妇女梳得传统的发迹,包括绢人的制作,都是那会儿由中国传到日本的.东瀛扶桑,仅高等美术人形学院就不下十所,日本的绢人制作做工精美,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和花道、茶道一样,这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艺术,很多有身份的妇女热衷于此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并提高素养。确实技艺是无国界的,并不是我们不希望别国做得比我们出色,如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大村落,其实我们放不开的是中国曾经是一个以丝绸大国著称的国家啊!然而,“北京绢人”单靠滑大师的北京北洋旅游品厂怎么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而且这种民族技艺的发展不会就护今天的现代化中纯手工制作有多么弥足珍贵的现实。
北京绢人工艺的三年保护计划。
1.对北京绢人工艺技术的保护。整理并出版葛敬安《北京绢人》一九八五年元月誊印本一册。并对老绢人艺人进行采访,作完整的工艺口述史;将老艺人的工艺技术流程全面录像拍摄或制成图片;有针对性地挽救濒临失传的北京绢人工艺绝活并且解决工艺手工中的技艺难关:像回缩等。
2、建“北京绢人”馆。初步计划与北京市崇文区科协联合,准备在计划筹建的崇文区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崇文区的一所学校内)设立“绢塑艺术馆和艺术插花教育分馆,在对下一代人进行传承教育中,达到保护北京绢人的目的,同时为几辈老绢塑艺人建“北京绢人”馆的梦想做一奠基。
3.对“人”的保护。现健在的绢人工艺大师年龄大都已退休,身体状况不佳,但均有保护绢人工艺的热情,因而对他们各方面的保护应该及时进行。需要提供他们以较好的工作环境,选拔一批优秀的传承弟子,研究他们独特的工艺手法,整理各种相关资料,出版完整的、图文并茂的绢人作品和工艺制作书册,利于北京绢人传统技艺的保存和进一步的探索发展。
4.对历代绢人工艺精品进行研究。通过对历代工艺精品原料的分析和仿制,了解传统绢人工艺的制作特点,总结优秀经验。
5.培养传承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拔一批优秀的绢人工艺传承弟子,为老艺人和工艺大师招收学生,培养传承人。
6.建立绢塑行业协会,建立大师联谊会,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7.为北京绢人工艺艺术的传承人和代表作建立完整档案,为绢人工艺制作工艺、工艺大师以及技艺传承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