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亦或是期待,经历了6年漫长的博士论文写作,终于迎来了所谓的专家盲审(提交的论文不署名)结果:上周收到校内的盲审意见(因为盲审意见是手写字体,而且写了比较详细的意见,而从我盲审之前的2次校内预答辩接受了系内6位不同专家的评审之后判断出来的),得以通过,多少让人欣慰,觉得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毕竟CAUP的大多数博士论文盲审不通过都是来自校内专家盲审。昨天,当我又收到另外一份等待已久的校外盲审意见(因为盲审意见是电脑字体,而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提交的纸质盲审意见表,反馈下来的盲审意见字体居然是电脑字体?电脑是怎么在我提交的纸质盲审意见表格当中恰到好处的把电脑字体打印上去的?最重要的是,这份盲审意见没有具体的建议,而上面已经明确要求专家给出具体意见)。
平心而论,我不是不能接受修改意见,哪怕不通过修改3个月的意见,我只是不能接受这种带有明显学术偏见的专家盲审意见。所以,最近我也在思考:对于国内的学术生态,对于那些年轻的学者真的可以不要自己的原则吗?一个没有原则的学者,怎么可能教出有原则的学生?学术的偏见如此严重,学科还怎么能发展?
不知为什么,对于TJLA目前的学术氛围,自开始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并且开始关注方塔园和冯先生之后,我才真正找到在CAUP的归属感,可那又是已经不存在的归属感。
此刻,我开始怀念冯先生那样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