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乐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介绍
向将来的孩子解释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就会有点难了,每个孩子都会对这个故事提出许多质疑,包括她们为什么要拼死拼活保护不属于自己家的财产。他不是不会懂得的,因为他们没有生在当年的那种气氛里,没有生活在那种努力要使刚刚到来的新生活不受一点损害的激情当中,或许,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会明白信仰的重要性。
人,能有信仰,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古龙说:“不论什么样的感情,只要是真的,就值得尊敬”。我,不曾生活在那个时代,而且也曾在少年时代对那些英雄故事提出过质疑,但恰恰是在经历了这个时代的种种不安之后,我反而开始明白并且尊敬那些故事,那些人,因为他们对信仰的真挚程度。
古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以蒙族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这是作者在总谱的扉页上写的说明。
这部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共同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于1972年开始创作,经过了五年的艰难历程,直到1977年初春,才得以正式演出。
《草原英雄小姐妹》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编配,在西洋乐器的烘托下,充分表现古筝乐器的独特魅力,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全同共分五个部分,不间断地连续演奏:
1.草原放牧;
2、与暴风雪搏斗;
3、在寒夜中前进;
4.党的关怀心间;
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协奏同摘用了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的曲调片断和阿拉腾奥勒所作的一支内蒙歌曲的曲调片断,作为音乐素材。乐曲的引子,向我们展现了朝气蓬勃的内蒙草原,这是作品的背景。简短的乐队序奏,引出了贯穿全曲的由古筝演奏的体现“小姐妹”英雄气质的主导音调。
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刻画“小姐妹”欢乐、活泼的放牧情景,曲调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短调”的写法:第二主题反映“草原放牧”的另一面:发自内心的热情歌唱,赞颂美丽广阔的草原,曲调吸收内蒙民歌中抒情“长调”风格,除了用古筝,还加入了双簧管的演奏。
第二部分“与暴风雪斗”,着重刻画“小姐妹”的英雄气质。由低音弦乐器的震音和定音鼓等打击乐器的滚奏开始,接着是木管乐器奏出半半下一步行的边音,一下把人们带到暴风雪的环境当中。随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以各种形式展开、变化,把原来欢快、舞蹈性主题变奏成具有战斗性进行曲的风格,并多次出现。在这一段落中,古筝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它的表情幅度和戏剧性效果,与乐队紧密呼应、交织。
第三部分由表现“小姐妹”在寒夜中艰难进行的音乐开始,在不时出现的表现暴风雪后凛冽寒风的弦乐背景的衬托下,独奏古筝以摇指奏出了悠长、徐缓的旋律。随后,古筝在奏出“小姐妹”行进的步履声时,长笛又吹出了她们发自内心的歌声。由弱渐强,由远而近的“马蹄声”表现寻找和援救小姐妹的乡亲们到来了。音乐进入了第四部分。在圆号和大管的三连音音型伴奏下,由短笛、长笛、第一小提琴奏出了热情的旋律。随后,古筝奏出一个质朴清新的歌谣式的曲调,并以此引出了表达对祖国无限深情的音调,这个以古筝与大提琴加圆号相呼应的曲调,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并把音乐推向一个激动人心的抒情性的高潮。
《千万朵红花遍地开》是最后一部分,这再现“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这时的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活跃、明亮,并具有“结论”性质,草原红花遍地开放,草原小姐妹成为所有少年儿童的榜样。我们可以听到,乐队模仿了内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风格,使音乐更加突出了蒙古族的特色,音乐由小调转换到大调,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使音乐主题显得更加辉煌。
音乐结束了,一个时代过去了,当年纯朴的蒙族小女孩龙梅和玉荣已踏入政界,成为委员和代表,出现在各种会议上,当有人问起她们是不是当年的所做事感到后悔时,她们说,不后悔。我知道,那是真的。
弦外音
吴祖强:我国著名作家,尤其擅长民族器乐曲的创作。早年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作曲,解放后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修。主要作品有古筝协奏曲《划原英雄小姐妹》,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改编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古筝与管弦乐协奏音诗《春江花月夜》等。
[载自《四弦上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