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BBC对梵高的《向日葵》的深度介绍。
在英国国家艺廊里,有一幅画,总是有人驻足欣赏,久久不肯离去。这就是梵高的《向日葵》。
每年有几百万人来看这幅画。
1886年2月,梵高突然的来到了巴黎,提前只给弟弟提奥写了一封短信,两个人相约在卢浮宫见面。(照片上市当时巴黎最火爆的红磨坊,这里成为很多印象派画家的聚集地)
这个阶段,印象派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疯狂的吸收着印象派画家的风格,比如莫奈、毕沙罗、高更等。尤其是修拉的点彩画法成为梵高主要模仿的风格此时的梵高像吸尘器一样吸收着印象派画家的菁华。(照片上是修拉和他的代表<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当时的巴黎,红磨坊成为最有名的夜总会,以夜总会的马戏团为题材的画家中,最有名的就是劳特雷克。梵高和劳特雷克也成为好朋友,他们两个人都成为巴黎当时画家中对社会底层的妓女赋予极大同情的。
秋天到来,蒙马特的花园照例满是即将凋谢的向日葵花。向日葵盛开的季节,梵高欣喜的开始绘画这些花。
梵高也采摘了一些回到画室,画他的向日葵。
梵高在这些向日葵的画法中,加入了非常多的技法,可见这是梵高着力于探索的那个过程。
1887年11月,刚从马丁尼克岛回来的高更走进夏雷大厦,当时这里正在展出梵高的画,其中《向日葵》受到了高更的关注,这次画展梵高一败涂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高更欣赏这几幅《向日葵》。
高更是当时最大胆和自由的画家,主张不要凭眼睛看到的事物来创作,要用内心的感受来画。
高更敏锐的发现了梵高的《向日葵》里面充满了荷兰风格但又具备印象派风格的独特画风。因此给予了梵高高度的认可。长期以来,梵高是非常崇拜高更的,得到他的认可当然是欣喜若狂。这也埋下了他们将要同住的伏笔。
梵高来到巴黎,这个时期,巴黎也正是绘画材料新技术发明的高峰期。
1908年发明的铬黄是用仅限于西比利亚才有的的一种矿物质研制的。
巴黎新颜料的出现,使得印象派的画色彩鲜艳很多,这个时候的梵高沉浸在研究色彩的狂喜当中,他随身携带的一个日本箱子里,满是五彩的毛线球,是为了寻求更多的颜色配比效果。
梵高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梵高深受父亲的影响,也曾立志要成为传教士。父亲的墙上挂着一幅圣经内容的画,里面就有向日葵。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代表着虔诚的信仰。
向日葵是1956年秘鲁引进欧洲的花,而高更是有一半秘鲁血统的。这可能也是他喜欢梵高《向日葵》的原因之一。
1888年,放浪不羁的高更继续他的探险,梵高来到了普罗旺斯的阿尔。阿尔的阳光非常灿烂,给梵高带来了创作的激情。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每天都完成一张画,进入疯狂的创作状态。
他租下了黄房子,提奥每个月给他250法郎的资助。他梦想在这里成立“南方画室”。但接下来,他面临的就是可怕的孤独。他说:与世隔绝的生活让我吃不消。提奥担心哥哥寂寞。热切邀请高更和梵高一起居住。当时的高更正好经济困窘,接受了这个邀请。梵高也希望高更成为他的创作老师和伙伴,共同分享理念,分担费用,共同实现梦想。
在等待高更到来的这段时间,他像个小学生等待老师一样充满期盼。为了让老师到来的时候,有个惊喜,他开始创作《向日葵》。这期间梵高画了三幅向日葵。
到了八月,梵高打破了所有对比色的定律,创作出惊世骇俗的《向日葵》。
梵高一生画了许多向日葵,有《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花瓶里的十四朵向日葵》。唯独没有十三朵的,因为基督教里,13是不吉利的数字。
从X光的探测中得知,左下角的这一朵向日葵是后加上去的。这样看起来的构图就感觉非常均衡了。
梵高非常重视质感,很多笔触式向上提起的,造成花芯怒放的感觉。
尤其是背景中的交叉十字笔触,打破了传统的构图和笔触规则。
很多地方的梵高的笔触充满遒劲的爆发力,只有观看到原作的人才能看见这样的笔法。
梵高的《向日葵》笔触非常粗狂,犹如雕塑一般。很多地方露出画布,说明创作时间非常短。梵高的创作,几乎都是饱蘸激情的,几乎很少有理性的反复描摹,他也成为史上画家里最激情的一个。
梵高最后在画作上用蓝色画了一道线,然后在花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非常绝妙的签名和花瓶的花纹一样精致。
梵高这张《向日葵》本身是打破互补色的常规画出来的作品,而这一点点补色却起到了绝妙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画面里最精彩的一点补色。
“我打算画12株向日葵,成为一首蓝色和黄色的交响乐。”梵高为自己的家买了12把椅子。因为耶稣有12个门徒。梵高特意为高更买了一把更精致高贵的椅子,可见他对高更的重视。(左面是梵高的简陋的椅子,右面是为高更买的高贵的椅子)1888年10月,高更终于来到梵高的黄房子。高更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幅向日葵,他说:“这幅画是花卉作品中的极致之作。”
相处的甜蜜期里,他们共同创作,共同讨论,但是个性上截然不同的二人,很快激发了他们的很多冲突。雨季来临,两个人不能出去写生,于是争吵、躁动充斥在狭小的画室里。两人的性格不合暴露无遗,他们在艺术上的观点也水火不容。
他们在绘画风格上的分歧也很大。高更主张的是加入自我的感受,而梵高特别重视写生的第一感受。因此,梵高临摹了自己的一张向日葵后,感觉很不喜欢,他没有在给提奥的信中提及这张画,也没有给它署名。
著名的割耳事件发生了,在出事之前,梵高非常不正常,他抱着圣经到处传教,仿佛被耶稣附身。在圣诞节的前两天,他们吵了最后一架。高更离开后两人再没见面。
在梵高住进疗养院两个月后,他回到了黄房子。看见一封高更的信,心中冷冷的要求梵高把《向日葵》送给他。
梵高立刻回信:“在发生这些事之后,我实在不想把画送给你。但你选择这幅画的品味,令人欣赏,我决定画一幅一样的送给你,让这件事有好落幕。”为了挽回他们的感情,梵高画了两幅复制品。但是他没能有机会当面将画交给高更,就去世了。
梵高曾在信中画了一幅构图,将邮递员太太的两边,放上两幅向日葵。他希望能给中间的画带来温暖的气氛,也希望增加感恩的气氛。他一直认为向日葵能给人们带来幸福。
梵高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棺椁上献上向日葵。他在奥维尔的墓地,也经常有人献上向日葵花。
人们怀念画了向日葵的这个画家,他的精神,也被人们视为向日葵精神。
梵高兄弟去世后,在乔安娜的努力下,梵高的画被人们所知道。十年后,梵高的假画就出现在市场上了。为了帮助购买者分辨梵高的画,她出版了一本甄别梵高画的书。
有人开始临摹和造假《向日葵》。因为,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梵高究竟画过多少向日葵,梵高的向日葵究竟有多少个版本。
梵高的名气越来越大,高更也开始说起梵高和他的交往,并标榜《向日葵》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
为了怀念梵高,他要求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去向日葵的种子,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他也画下了他种植的向日葵。
《向日葵》最早在1923年借给英国展出。英国国家艺廊几次请求购买下这幅画,乔安娜都以:它是属于我们家的,为理由拒绝了。
但是理事会坚决要求购买,以国家的名义。最后乔安娜终于同意了。
1924年2月6日,它正式落户英国国家艺廊。售价是1325英磅。
1987年3月30日,凡高自己的第一幅复制品《向日葵》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开始以5百万英镑起拍,然后一路飙升,拍卖的11秒后,就打破乐画作的拍卖记录810万英镑,最后,以2250万英镑(3950万美元)卖出。
买家是日本的安田火灾与海南保险公司总裁后藤安夫。
梵高生前,他的画无人问津,死后打破了有史以来画作拍卖的最高纪录。
很多人对《向日葵》致敬,毕加索也在其中。这是跨世纪的两位大师的相遇。
这是苏格兰一个园艺公司的广告,用了46万亩麦地,25万颗种子,才完成了巨型的《向日葵》。
英国的女艺术家在银行里领取了60磅的硬币,制作了一幅金钱版的《向日葵》。然后她将硬币送回银行继续流通,这幅画就成为一个行为艺术,无数的人都可以拥有这件作品的一部分。
在英国国家艺廊的纪念品展厅里,《向日葵》的作品林林总总,有30种之多。明信片是最赚钱的商品,人们总会看完原作,再收藏一套明信片。
梵高的《向日葵》最后成为了他和高更友谊的象征,也成为他一生灿烂和,内心虔诚的象征。人们看到向日葵,就会想起一位伟大的荷兰画家——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