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流派》专题讲座《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课堂笔录
主讲:徐昌火 博士
课堂提问: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指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2简介“分布”理论。
1布拉格学派 2哥本哈根学派3美国的结构主义
The Linguistic Circle ofPrague
• 1926-1950,集体活动,集体论文 •马泰休斯、雅克布逊、马丁内
• 首次提出把音位学作为语言学的独立分支 •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被称为functionalists功能语言学派。
•在音位学、语体学、语义分析、语言教学方面不乏真知灼见。
• 对美国各语言学派的发展、英Halliday系统语法有很大影响。
基本观点 •1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性质才使人类有可能进行交流;不分析语言成分和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手段系统。
•3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重视书面语和口语的对比分析。
•4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要从说写者的角度考查。马泰休斯
•基于信息交流,提出theme主位和rheme述位概念。50年代有topic主题comment述题 •主位,指已知或公认的事实,不增加句子的信息量;述位,指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这对比较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功能和语体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Functional sentenceperspective 句子的功能前景/实际切分 • 用信息论的原理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句子的三个成分:主位(负载交际力最小的成分),渡位(有人说不必),述位(负载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这种研究揭示了语言系统中能够创造语篇的具体功能,正是有这种功能,语言才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为各种各样的交际目的服务。
雅克布逊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不是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有一定的结构欠缺,语言是一个动态结构,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不平衡的性质来自语言的交际功能。
•区别性特征说:用双分法,每个音位特征有两个值,如[+鼻音][-鼻音]。这些偶值特征主要用来表现音位的区别,称之为区别性特征。共分了十二对特征,这些特征是依据声学特征来规定的。十二对语音区别特征• [+元音性] [-元音性] • [+辅音性] [-辅音性] • [+聚集性] [-聚集性] • [+紧张性] [-紧张性] •[+浊音性] [-浊音性] • [+鼻音性] [-鼻音性] • [+延续性] [-延续性] • [+刺耳性] [-刺耳性] •[+急煞性] [-急煞性] • [+低沉性] [-低沉性] • [+抑扬性] [-抑扬性] • [+扬升性][-扬升性]
哥本哈根学派
•叶尔姆斯列夫1943《语言理论导引》
•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
• 其理论被称为语符学或Neo-SaussureanLinguistics。
• 美国SydneyLamb发展了他的学说并创立relational grammar关系语法。
•70年代Halliday常引用叶尔姆斯列夫的著作语言观
•涉及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重要性、与思维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用来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工具,是人类社会最根本最深刻的基础;语言是每个人的最根本的维持者,是寂寞中的安慰者。是语言赋予我们记忆,我们有借助于记忆获得温暖和力量。语言深深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个人和家族继承下来的无穷的回忆。语言研究观
•以往的语言学把语言研究作为一种工具,研究的是语言的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逻辑的社会的历史的各个方面,惟独没有研究语言本身,忽略语言的本质。必须把语言看成独立配套的自足体系,必须建立一套真正的语言理论,提出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指出研究方向。要有通过一系列的形式化系统来揭示语言的具体结构。要发现一种决定语言本质的常量,一个决定语言过程的系统,其变体符合于所有实体。经验主义的研究原则• 理论应能受实验数据的检验。
•语言描写要做到:1不能前后矛盾,2必须详尽无遗,3必须尽量简洁。123的顺序。
•具体方法:归纳法发现的是语言的变量,得出的概念往往不带有广泛的普遍意义。
•演绎法,从大到小,从一般到个别,不但语言理论要能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而且一切语言事实应全都概括在语言理论之中。语言理论应是什么样的?
• 任意性的: •理论不依任何经验为转移,理论本身不涉及应用的可能性,也不谈及与实验数据的关系。它不包括任何实际假说,是一种纯粹的演绎系统,用来推导出各种可能性。
• 适宜性的: •理论中可引导出某种前提。这些前提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所以可能应用于大量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不可能加强或削弱理论本身,只能加强或削弱理论的应用性。语言理论解释的范围•语言理论要提供一种程序方法,以便首尾一致、详尽无遗地描写一切语言事实。不仅包括一切现存的语言事实(text),而且包括一切可能的语言事实(text)。
• 语言研究中的潜和显问题: • 1朱德熙的潜语法意义说; •2王希杰的词语生成潜显说。
语言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依存关系:AB互为存在的前提。过程中的一致性,系统中的互补性。 •决定关系:A的存在以B的存在为前提,而B的存在并不以A的存在为前提。过程中的选择性,系统中的规定性。 •共存关系:AB的存在没有任何前提关系,二者并存于一个系统之中。过程中的搭配,系统中的自治。
能指和所指:各分两个平面进行分析 • 1表达平面(能指) •11表达实体:语音的现实世界 • 12表达形式:音位学 • 2内容平面(所指) • 21内容形式:语法学:给实体装上的模式 •22内容实体:语义学:经验的现实世界 • 符号是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
元语言metalanguage=纯理语言
•叶尔姆斯列夫提出元语言这一概念,尝试了义素提取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 1逻辑学的元语言
• 2语言学的元语言
• 21用于语言交际的最低限量的日常词汇
• 22用于辞书编撰和语言教学的释义元语言
•23用于语义特征分析的语义元语言
总体把握: 1长处=形式化 •抓住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建立语言理论的形式化系统,使索绪尔的“关系论”具体化。 •尝试把语言学和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注意语言的可计算和可度量的方面,试着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精确的科学。 •在这一点上Chomsky受到启发。
总体把握: 2不足=结构问题归结为形式 •强调形式的绝对独立性,对实体的绝对排斥=排斥语言的物理性社会性,使语言研究失去了立足点。 •对抽象和概括的追求使得其语符学理论远离了具体的语言现象也远离了语言理论所应有的实际使用价值。 •作为其哲学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完全回避实践的准则,立足于以假定的定义作为其形式结构的基础。此定义具有浓厚的先验的色彩、主观的特征。
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 代表人物: • Boas1911《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 • Sapir 1921《论语言》 • Bloomfield1926《供语言科学用的一套公设》1933《语言论》
• 特点: •实用性:先调查语言,后理论概括; • 科学性:严格而完整的调查分析方法。
研究的缘起 • 1、人类学家记录和分析印第安人土著语言 •150个语系,1000多种互相听不懂的土语 • 2、暑期语言学讲习所,传教的需要 •3、二战期间培养翻译官和外语教员
博厄斯:自学成才的美国语言学创始人 •极力反对“语言是民族之灵魂”,认为语言只有结构上的差别,没有发达和原始之分。 •各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差异,来自各种语言的逻辑范畴的不同。各种语言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各种语言都有内容词和没有独立意义的关系词。不同的分类方法取决于各种文化的不同注意方面。某种语言的语法范畴不一定适合其它语言。
•1911《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阐述描写语言学的框架、描写方法。描写分三部分: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首先要描写一种语言的词素所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可能表达的东西。
萨丕尔: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入描写语言学
•语言观: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声音符号的惯例系统;说话是非本能的、习得的、文化的功能。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
•词根成分和语法成分是从实际语言中抽象出来又从实际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科学概念。词是活的语言中的实际存在单位,是表达理解之后的经验、历史和艺术的单位。句子是一个完整思想的逻辑对等物。
•所谓语法,不过是一种经过概括的感觉:类似的概念和关系可用类似的形式表达出来;一切语言都有“漏洞”。语法过程
•表示一个附属概念与词根成分主要概念的关系的形式手段。(研究语言形式必须注意语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表达这些概念的形式手段。)六种最常见的语法过程:
•词序、组合、加词缀、词根内部变化、词根的部分或全部重复、重音区别。语言的变化规律
• 语言来自各个说话人的言语变体。个人变体是随意的而语言变化有一定的方向。Whomdid you see? Who did you see?
•语言变化的趋势1消除主语形式和宾语形式的区别;2用词在句中的固定位置来表达词之间的句法关系;3减少词的变体或派生,使词与概念的关系呈现为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
•语音变化诱因:更多的可能是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 主要讨论语言与文化、民族、思维的关系
•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
•人类没有观察世界的自由,一切观点都受到语言形式的支配,语言好像一副有色眼镜,事先为人规定了外界事物的形状和外貌。空油桶和满油桶,谁更危险?
评价 • 哲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 •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词汇和语义平面,对语言教学有启发),但是过于绝对化。 •语言对思维、行动、世界观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范畴和概念,反映了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分析。亲属词、颜色词。医生、天文学家• 但语言结构与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语言对人的思维的限制是存在的,但人类克服这种局限性的能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更重视所谓的“外部语言学”。
• Find any problems in reading the book,• You have any problems reading the book.
Bloomfield结构主义语言学: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中世纪的心理学基于宗教的灵魂说,19世纪Wundt的Mentalism重视“意识”和“内省”。 •20世纪Watson的Behaviourism以洛克和休漠哲学思想为基础,即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经验,只有通过客观的可观察的实验而获得的材料才是可靠的,这使心理学有可能成为一种科学。社会行为都是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学习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的结果。• 要点:根据可观察可推论的现象来研究语言。刺激和反应 • 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 •劳动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
• 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做了桥梁。• 语言行为Act of speech和实际事件practical event • 公式:S → r …… s → R •S外部实际刺激,reaction语言的代替性反应,stimulus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外部的实际反应。
总体把握 •语言研究=观察客观素材+假设+验证+理论
• 语言系统=语音层+语义层+语法层
• 直接成分IC分析法
• 发现程序:音位--语素,分布/替换
•向心理论和离心理论
形式和意义:传统语法缺乏科学的严密性
•意义: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
•要给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必须对说话人的世界里的每个事物都有科学的精确的认识。因此“在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说明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的状况为止”。
•意义难以确定,语言学的描写工作在于对语言形式作出比较严格的分析,同时假定这些语言形式具有稳固的和可以确定的意义。出发点:为了克服传统语法在建立语法范畴时滥用意义的弊病。
音位分析理论 • 1音段音位:区别性特征/非区别性特征 •2超音段音位:音高、重音、音调、语调 • 区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意义、不可再分、互补、示差。
• 用“最小音差对词测验”the minimal pairtest确定不可再分割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单位--音位。
•音变:1同化作用2类推变化3语义变化所引起语法形式的类
• 语法形式=free form+bound form粘附形式
• 用“形式类”,不用传统的词类,后者实际是用词的classmeaning来区分形式类,即指出一个形式类的词汇形式所共有的意义特征。但类别意义是很难作出明确规定的,只能通过描写所出现的情境特征来区分形式类。
语言中的形式手段 • 词序 • 功能词 • 屈折 • 派生 • 语调 •语法=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形式排列。
实现排列的方式:1次序2变调3语音修饰4形式选择关于语言规范和语言教学
•18、19世纪的语法学家大都是规定性的,常宣布某些变异是“不正确的”,或“不好的英语”。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一切变异都是地道的英语。传统语法是企图用哲学概念来规定语言范畴,把文字摆在了不适当的地位。学外语应先听说后读写,要大量操练,注意运用情境。不宜讲解语法理论,这不经济而且给学生带来混乱。
Immediate constituent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法
•语言结构是若干个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每个较低层级的成分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可以清楚地揭示线型的语言结构中的层次构造。
• Poor John ran away.
•切分原则:成结构、能组合
• 框形图分析(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 帮助分化歧义:没有买好房子。
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运用 •IC分析法,较好地分析了层次结构,但不能揭示句内的语义关系(隐性语法关系) •教室里安着空调。
• 难以分析的:层次形式和意义表达不一致 •1状+动+宾:坚决地支持正确的意见 • 2离合词:生他的气 • 3兼语式:请你来 •4双宾语:告诉你一件事
发现程序discoveryprocedure
•1音位层:先分析出有区别的语音成分,再分析出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归并成音位
• 2语素层: • 21把每个词语分成若干最小的音素序列 •22把具有同样意义并不在同一环境中出现的语素交替形式归并为语素单位或说语素 •23把各交替形式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别的语素归为一类,即归并为形式类。
Distribution分布理论
•这或许是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现:研究语言成分的分布就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 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配列构成语言的语法
•对语言的音素结构进行全面的建立在关系上的分布描写需要把握两个实体,一是语音一是意义,这样才能确定语言单位的同一性,才能论证语言的分布,从而实现真正语言学的描写。
•哈里斯:一个成分的分布,是这个成分在其中出现的一切环境的总和,这个成分可能有的一切位置的总和。对归并音位、语素起指导作用。substitution替换 • Harris哈里斯:替换是描写语言学的基本方法。 • 用于研究语音、形态、语素序列等。 •变动一个因子时,其它因子保持不变。 •对替换手段加以反复运用,达到确定音位、语素,归并“形式类”的目的。
• X—Y:—代表所研究的成分,XY是它的环境或说位置。凡能在X—Y这个环境出现的语言单位,彼此构成一个替换类,彼此可以相互替代。凡能相互替换的单位就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
向心结构理论 •按整体功能与其直接成分的功能是否相同,把短语分为endocentric construction(并列式、主从式)和exocentric construction(主谓、介宾结构、连词结构) • 见朱德熙1985。 •主谓:布/离,朱/向,吕/离或向 • 动宾:布/向,霍/离,朱/向,吕/向
描写主义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
1解放前 •张世禄撰写的《语言学概论》(1930)最早介绍了布龙菲尔德的早期理论。陆志韦的《国语单音词词汇》(1938),用“同形替代法”分析了词的构成,反过来被美国描写语言学家海里斯所借鉴。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国语入门》《中国话的文法》全面运用美国描写主义研究汉语。《国语入门》《中国话的文法》
•《国语入门》写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教外国人学汉语。在第二篇“北京口语语法”中,分为“词”、“句子”、“造句法”、“造词法”、“复合词”和“词类”等八章,运用描写主义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语法。
•赵元任从结构主义入手,分析汉语语法单位的层次、功能和分布。在词法方面,抛开概念意义,按照语法功能标准将汉语词类分成八类,并且分析复合词的类型。在句法方面,归纳出汉语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主从结构、动宾结构、连动式五种基本句法结构;按照位置关系或分布来确定主语和宾语,打破“主语—施事”、“宾语—受事”的观念,提出“在汉语的句子里,主语可以从字面解释成主题,谓语不过是跟主题有关的话”。在分析句法结构的方法上,不再采取中心词分析法,而采取结构主义语法直接成分分析法。
2解放后、文革前
•1952年到1953年,丁声树等《语法讲话》,依据赵元任的思路和框架分析现代汉语语法。50年代,中国科学院语言所对汉语词语的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出版了《汉语构词法》。该书吸收了结构主义,创立了区别词和非词的扩展法,使汉语构词法研究摆脱了传统语法词和非词研究的不确定性的束缚。根据扩展法和利用形态(词缀和重叠等)标志,归纳出构词类型和构词成分,细化了描写语法学的汉语构词法。《讲话》和《构词法》成功地运用了结构主义理论和方法,徐通锵、叶蜚声(1979)“参照结构分析法分析汉语而取得成功的两个范例”。
朱德熙1961《说“的”》 •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汉语语法。•《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用结构主义的“归并”和“对立”概念考察了现代汉语形容词,首次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和状态两类并且描写了两类的形式特征及其不同分布。
•《说“的”》发表,依据语法功能(这里说的“功能”与功能语言学的“功能”或“语境功能”概念不同,结构主义的“功能”只是指“语法功能”或“形式功能”)的同一性原则探讨了汉语“的”字的分布和性质。《说“的”》完全抛弃传统语法学从意义入手的方法,试图用一种形式化的分析方法(提醒——所谓“形式化分析”与“意义化分析”相对立,就是“分析形式”)阐释汉语语法现象。
•分析“的”字的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X”,与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把三个带“的”格式的语法功能上的异同归为“的”的异同。根据结构主义的功能原则,把分离出来的不同性质“的”分析为三个不同的语素。
•首先,通过副词来区分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这里的副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2)不能修饰名词,不能做主、谓、宾语。除了单音节副词和有一类双音节副词不能带“的”,可以带“的”的这一类副词加上“的”后的,基本语法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即:“F的=F”。这样“F的”中的“的”被看作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记作“的1”。
•接着,通过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迭式区分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记作R,可以分成两类Ra(只能在“的”前头出现)和Rb(不只在“的”字前头出现)。“Ra的”语法功能和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Rb单用时相当于副词,而“Rb的”语法功能也和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即“Ra的”=“Rb的”,所以R后的“的”是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记作“的2”。
•最后,通过单音节形容词(A)、动词(D)和名词(M)来确定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A的”=“D的”=“M的”,它们的功能跟名称的功能基本相同,即能够作主、宾、定、谓,不能作状和补。因此,这里的“的”是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记作“的3”。
评价《说“的”》 •朱德熙所使用的“分布”和“功能”与方光焘的“广义形态”具有一致性,但更具体而明确。这种形式化的分析方法舍弃意义,避免了意义的不确定性干扰。然而,正因为舍弃意义而导致了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的一致性,致使本来具有非同一性(表达)的语言现象变得貌似同一(分布),反而不能够简洁地揭开语法的面目。例如“懂的少,不懂的多”和“我懂的”中的两个“懂的”并不具有语义上的同一性,作者却把它归为形式上的同一性。文章一发表就在语法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方光焘组织南京大学语言专业的师生展开热烈讨论,黄景欣、陆俭明、吕叔湘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进行探讨。《说“的”》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结论是否正确,而在于尝试用一种新方法分析汉语语法,正如黄景欣(1962)所说:朱德熙“试图全面地、系统地运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分析现代汉语语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2《论句法结构》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
•文章依据“层次分析法”和“语法形式”两个概念,分析了狭义同构、广义同构、异类同构、同型同构等宽窄不同的同构格式。这些类型的划分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扩展法或替换法。虽然划分类型详尽,分析精密深入,但是仅仅从语法形式进行的分析,即使是最严格的狭义同构也不是真正的同构。为寻找“真正同构”,作者提出运用“变换”分析法挖掘结构体内部隐含的语义关系以分化同形句式。如变换分析法可以把“处所词+动词+着+名词”格式,分化为“台上坐着主席团”和“台上演着梆子戏”两类。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来源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海里斯,但又不同于海里斯的“变换”,更不同于乔姆斯基的生成性“转换”。朱德熙的“变换”分析方法植根于汉语语法事实,意在揭示相同句法结构中隐含的不同语义结构。变换分析法的运用把汉语语法研究从显性语法关系分析引向隐性语法(语义)关系研究,更深地揭示汉语语法规则,扩大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范围。
•朱德熙《句法结构》的发表,标志着汉语语法学开始突破美国结构主义的纯形式化描写,呈现出由传统成分分析法、结构层次分析法再到语义变换分析法的转变。再一次表明中国语法学以一家为主,但不拘于一家之说的兼容性特征。
3文革后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目的不是建立完整的语法体系,也不着重阐述语法理论和方法,而在于说明现代汉语语法学存在的问题或何以成为问题,同时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
•80年代初期,《中国语文》杂志社发起了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析句方法讨论的观点分为三种:
• 1.坚持中心词分析法,反对层次分析法。史存直,认为层次分析法是只注重形式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内容的形式主义,而中心词分析法兼顾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能够保持句子的格局,将两种析句法结合“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
• 2.主张层次分析法,反对中心词分析法。邢福义,批评中心词分析法忽略了句子的层次性,把层次性的句子结构看作同一层面上多成分的结合体,把整块运用的向心结构拆散成独立的零件,让丰富多彩的事实迁就于六种成分搭配排列的句子格局。
• 3. 依据新的思路,寻找新的析句法。 •史有为提出层-核分析法。陆丙甫提出了中心词和层次性相结合的“主干成分分析法”。卞觉非主张采用图解法来分析句子,即以直接成分分析法为基础,用图形并辅以文字说明来概括直接成分的功能类目。
•80年代初的这一讨论虽然是针对汉语析句法展开的,但是实际上反映了西方传统语法学和美国描写主义语法学的理论方法之争。中庸之道的中国人,采取了层次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的结合思路,标记句法关系的层次分析法成为新老兼顾的实用方法。哲学思考 •中心词是句子结构的核心,层次性是语言符号编码过程的内在次序,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使用过程的外在联结。因此,中心词分析法的基础是语义搭配成分的主从,层次分析法的基础是语义搭配成分的顺序。其实二者并不完全对立,句子结构的静态分析,应当是表达逻辑性(语义搭配成分的主从性)和结构层次性(语义搭配成分的顺序性)的统一。
•虽然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基本合乎这一目标,但是由于汉语的词没有形态变化而主要依据语序,采取“主—谓”中心格式说明句子成分或结构关系,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就是外在联结线条性与语义搭配成分的主从性的矛盾,致使汉语的主语确定出现麻烦。
小结: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
•描写语言学注意的是整理事实,搜集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根据这些材料对各种语言单位由小至大逐步加以切分和分类。强调事实的全面、观察的仔细、方法的客观、对语言某些分布或替换特性的精确描写。
•语言理论“必须给已知的话语素材提供一个实用的、机械的方法”,建立Discoveryprocedure,严格地按“语音-音位-语素-句子”的顺序进行,从底层到高层进行描写,程序十分严谨。
Chomsky对描写语言学的否定
•无论我们的观察如何仔细,方法如何客观,“实验”如何可靠,在我看来,所获得的事实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这些事实是否符合那种解释性的理论,而这种理论的目的则是要说明语言能力的基本原则。
•任何企图确立发现程序的努力,都必然会导入极其费心、极为复杂的分析程序的迷宫,而对许多有关语言结构的本质的重要问题却没有提出答案。
对方法论的否定
•1归纳法不可能完整地描写语言。
•2单向的发现程序违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在分析某个层次上的结构时应尽量利用其他层次上分析的结果,避免对共同性质的重复说明,以便使整个语法理论实现最大限度的精简。
•3列举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分类,是分类语法。科学不是以分类为目的,而应提出理论假设,揭示现象背后的那些观察不到的过程和机制。仅分析表层结构现象,就“无从揭示深藏在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及语义内容的表达背后的机制”。
对认识论的否定
•结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是empericism,洛克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出生以后通过经验获得的(白板说)。心理学基础是behaviorism,心理意识等因素最终都应归结为行为,行为均可看作对stimulus所作的response。
•Rationalism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靠经验也靠天赋遗传(先验),否则很难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mentalism探讨行为的抽象认知模式,“应把人的心理看成一个特定的生物系统”,语言学要“从抽象的角度反映某一些物理机制的特点”。感想• 传统语言学对语言中社会内容的偏爱,出于与语法本质无关的原因。
•结构语言学要建立研究语言形式的科学,但其以分类描写为目的的研究范式无法满足现代学术研究对科学解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