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解读 心经讲解

今年夏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对我说:“藏佛归来”四个字,然后我就醒了。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我迷惘了很久。于是,我翻了一些经书,想为佛做一点什么?当我看到《心经》时,当然也看了一些解释,觉得一些佛学禅师,用以经讲经的方法来讲心经,我觉得思路有点问题。本来《心经》是将内容庞大的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的简洁经典,来面向大众的,你用以经讲经的方式来讲经,等于又讲回去了。所以,我想用文义解释,历史解释,再加一点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读一下心经。言语可能刻薄,但是我是带着一颗诚实之心来说的,决无不敬之意。

下面我们看到的《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有人说是指观世音菩萨。是玄奘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而改的。我认为不是。一,如果是避李世民的讳,只避一个“世”字既可,为什么改两个字呢?二,李世民是兴佛之帝,他见佛也要下跪,其有上级避下级之讳之理。我认为观自在菩萨是一个团体的名称,他包括观世音菩萨在内,是所有参佛有成之人的集体名称。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是动词,”深“是形容词,表示程度。“般若”为梵语音译,指通达妙智慧;  “波罗”为梵语音译,指到彼岸。“蜜多”为梵语音译,意为无极。“时”是状态词。“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指带你到智慧彼岸乃至无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前面讲的“观自在”。“观自在”是指观察主观的自己,观察客观存在的环境。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应该是表示客观存在的一种说法,这里不是看见,或者闻到,想到,摸到等等感觉到的带有主观的意识。五蕴是指范围,这个范围有多大,是我们人身,是整个社会,是太阳系,还是银河系,还是整个宇宙,现在还说不清楚。“空”有人说是虚空,是没有的意思。我认为不是。如果是虚空,是没有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五蕴两个字呢?好比说:一楼空无一物,二楼空无一物,乃至五楼都是空无一物,你想想一栋五层大楼放在你的面前,你居然说空无一物,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我认为这里的“空”是指单纯的意思。就好像有的人说的,他穷死了,穷的只剩下钱了。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有人说舍利子,是如来佛手下的一个最智慧的弟子,名子叫舍利弗。于是,有人便把心经的产生的过程,描绘成这样一个故事,如来众弟子围着如来,观音菩萨对舍利弗说了这些话,如来赞同,众弟子认同的一个常景。我认为不是。从佛教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应该是这样的。释迦牟尼是和中国的老子同时期的人。老子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玄奘取经归来的时间,是在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之间。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如来众弟子,是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以来,到玄奘西天取经之时,一千多年之间,印度佛教界,不同时期里的出类拔萃的僧人。他们是对佛教有过完善发展贡献的,才会以如来弟子的身份,在佛经中留名。譬如,我说“我师法王曦之”。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知道我的字,是什么样的。都知道我是不可能和王羲之握手的。

所以,舍利子根本不是如来佛手下的最智慧的弟子舍利弗。而是,如来的佛骨。复原后的常景是:佛家弟子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修炼后,得到心得的,包括观世音菩萨在内,所有参佛有成之人对着如来的佛骨,做的一个佛学概论。玄奘门为什么要将舍利子说成舍利弗呢?这就是玄奘门大师的高明之处。佛教有个行业操守,不打诳语,要说实话。如果说实话,佛教又如何生存发展!多少善男信女是带着祈福祈夀的心愿来礼拜你的,你把佛骨展现在大众面前,傻吗!因此玄奘门改一个字,便有了如来众弟子围着如来,观音菩萨对舍利弗说了这些话,如来赞同,众弟子认同的一个常景。这样一改,即不犯戒,又能添若干文采,不好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切,感觉到的一切。是我们的客观世界。“空”,前面说了,不是虚无,而是单纯。单纯到什么程度,单纯到思维,理性的思维,也就是智慧。前文说的“度一切苦厄”,什么才能度一切苦厄呢,只有智慧才能解一切苦厄。“异”是不同的意思,前面加个否定词,变成同的意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智慧,是智慧决定我们这个世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是指我们的主观的客观的一切行为,都是智慧,是智慧决定我们这个那个。

舍利子

再一次暗示我们,人都是要死的,佛主也不例外。

是诸法空相

“诸法”是指各种规则,“空”这里的空字不是虚无的意思,也不是单指智慧的意思,而是指智慧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意思。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智慧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是永恒的绝对的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只有在智慧的思维里,我们才能忘记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一切。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明”是亮的意思,前面加个否定词,是“暗“的意思,再加个否定词,又变成了亮的意思。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肯定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思维的前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不过就是明暗两个字。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人生也不过就是生死而已。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无"是指没有,苦集灭道是状况描写,是指苦难集中起来堵住道路的意思,"无智亦无得"是指没有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既然没有什么办法,回避苦集灭道这几种不好的状况。那就学有智慧的人那样,去修行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这一句是状态描写,无有恐怖一句中的无有是什么意思呢?玄奘大师是唐朝人,唐朝人,文风尚简.无是没有,是否定,有是肯定词.这两个字并列使用,不是现在的没有的意思.而是可能没有,可能有的意思.这也是佛教弟子不打诓语的原故.不能否认两种可能的存在.为什么大家都在修练般若波罗蜜多,有的人看到了天堂的美好,有的人却看到了地狱的恐怖,这就是个人的缘份了.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是一句大实话,也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如生死,有生必有死,既然生了,就要面对死亡,为什么还有多少人,回过头去寻找长生或再生呢?究竟是研究研讨的意思,涅槃是指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大多数宗教教派都不承认死亡这个概念。正因为他们不承认死亡,所以研究研讨涅槃,才有意义。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很多佛是因为修行了般若波罗蜜多,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据般若波罗蜜多是开发我们大脑的一种方法的说法,阿耨多罗应该是名词,应该是古人对大脑某区域的叫法.三藐三菩提应该是说,在大脑的某区域,有三个小小的点,藏着多种大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心经中,只出现一次.却是标明了修练的结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所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有成人士对般若波罗蜜多的评价。无等等是指适合所有人仕,没有界限。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这是修行的方法。也就是摆出寺庙里的佛像肢态,以“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的语言暗示自己,进入自我瞑想的观自在状态。

心经解读 心经讲解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大脑开发率,只占整个大脑的5%,如何去开发整个大脑,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确是个方法。据说,洪绣全大病一场后,便能行医治病。由此可见,智慧就在我们每一个的身上,只有智慧才能解一切苦厄。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开发大脑智慧的一种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7711.html

更多阅读

旁生——正法念处经•畜生品 正法念处经讲解

旁生——正法念处经·畜生品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畜生品第五之一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如实观诸地狱。知业果报。一百三十六地狱中。众生寿命长短增减如实知已。观第二道无量饿鬼。略而说之。三十六种。及观业行。亦如实知。彼

若通房中术,欲海主沉浮 机关男沉浮利欲场

房中术,起源于上古时期,形成于“轩辕黄帝”期间,自轩辕黄帝之后有书“素女经”。素女经讲解的则是房事养生。古代称之为仙学的一种,又称为秘术,一般不轻传。在上古时期,生产力基本上以人为主,大的部族,吞并小的部族。 一个部族的发展必不可

曾仕强 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8

曾仕强 易经的奥秘(1) 何为易经 讲解全文《画外音》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那么《易经》到底是怎样一部书?又如何能读懂?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我们人生会

声明:《心经解读 心经讲解》为网友笔墨挥洒尽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