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食用压榨植物油(现代科学技术工作者称它为毛油)已有数千年历史。食用的结果是:吃着香,吃得健康。
现代科技工作者则认为:压榨植物油中含有泥沙、金属粒子、游离酸、色泽深透明度差,各种植物油又有不同的怪味。因此需要精炼,使植物油变成耐储存不易酸败、色泽浅、透明、非常清亮,外观很好看的食用植物油。
压榨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大致是:
将压榨毛油加热到85°C左右,加入磷酸,使溶解在油中的磷酸酯钙镁复盐水解。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从油中析出,作为油脚除去。脱胶后的油品经真空干燥除去水分成为干燥脱胶油。
干燥脱胶油再加热到85°C左右,加入烧碱和油中的游离酸反应生成肥皂,并以皂脚形式分离出去。脱酸后的油品再水洗、干燥成为干燥脱酸油。
干燥脱酸油加热到120°C,经真空析气,再用导热油加热到250 ~270°C,于脱臭塔内真空脱臭。然后冷却、精密过滤,成为精炼油。
总结以上精炼过程,目的就是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
经过精炼的食用植物油,成分稳定了,容易存放了,颜色浅了,更透明了,更清亮了,也就是外观更好看了,这是精炼取得的效果。
然而精炼食用植物油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多的害处,甚至可以说是灾难。
害处一,精炼过程要消耗部分原材料,更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大量的水资源。产生部分废渣和大量污水,污染环境。违背绿色环保原则。另外,精炼过程要损失部分油料,得不偿失。
害处二,在脱胶过程中,脱去的是溶解在油品中的磷酸酯钙镁复盐。多种植物的种子胚芽都含有这种物质,例如米糠、麦麸。尤其在油料作物的种子中含量最为丰富。这种磷酸酯钙镁复盐,经过化学变化可转变为植酸、肌醇。植酸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植酸钙还可以治疗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疾病;肌醇有代谢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帮助体内脂肪的重新分布,在供给脑细胞营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还能促进毛发的生长,防止脱发和湿疹。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变、肝炎、脂肪肝、血中胆固醇过高等症。植酸和肌醇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极其宝贵的物质,是肌肉能量的来源。精炼食用植物油却把它给除去了。精炼精炼,食用油的品质因精炼而变差了。
害处三,脱色和脱臭的过程在250 ~270°C和高真空下进行,其中维生素A 、D、E、K以及类胡萝卜素,均遭到破坏。这是食用植物油的另一大损失。高温条件下,许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遭到破坏或异构化。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高温破坏了食用油中的部分不饱和脂肪酸,这对人体健康极其不利。
害处四,脱色和脱臭使许多沸点较低的芳香族化合物、酮类物质、甾醇类物质挥发殆尽,这些物质对于人体同样有益。经过脱臭,食用植物油的怪味没有了,但香味也没有了。这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也没有了。
脱酸是精炼唯一说得过去的一个理由,因为脱酸可以预防食用油酸败。
但是,这里我想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在卖油郎那里买新压榨的油吃。每年就把打麦场种上菜籽。因为菜籽成熟得早,收麦前就收割了。再把打麦场压实压光。每年可以收获八、九十斤菜籽,从油坊换二十多斤菜油。我们家有十来口人,可以吃上一年。经过一年的油,也没有怎么变味,只是装油的容器底部有少许沉淀。这种沉淀也确实有点怪味。但并未影响上部的食用油。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防止食用油酸败并非一件难事。例如可以采用隔绝空气的密封包装,或加入对人体无害的抗氧化剂等等办法。
另外,除却游离酸,并非对人体就是好事。油中的游离酸,在常温下就可以和碱性物质起皂化作用。所以我认为游离酸,对人体排出多余的油脂是有帮助的。脱酸之后的食用油,这种能力大大减弱了,或者说在人体温度条件下,食用油的皂化能力变弱了。如果食用油中的游离酸能在人体温度下得到皂化,不但它本身容易排出体外,它还可以带走一部分未皂化的油脂排出体外。这就是皂能洗油的原理。
现在我们国家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急剧增加,而且不断年轻化,我认为和精炼油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顺便说一下,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将地沟油回收加工推上餐桌,因为它和精炼植物油很相似。目前已有许多报告会,让人们掌握精炼油和地沟油的区别。然而一般普遍老百姓,还是难于识别它们的差别。如果食用油不精炼,无论是大豆油、菜子油、亚麻油、还是花生油,它们各有各的外观和独特气味,地沟油是很难模仿的。
文章的结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要用于食品行业,应慎之又慎。食用植物油的精练是科学技术用错了地方。精炼食用植物油浪费原料,浪费水资源,损失油料产品,污染环境,炼掉的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宝贵物质,精炼过后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让我们回到过去,食用植物油不要再精炼,吃我们祖先吃了几千年的压榨毛油吧。这种简单压榨的油才是高品质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