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父母的爱》 群文阅读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六组课文

彭林荣

姓名

彭林荣

年级

五年级

议题

父母的爱

选文篇目及来源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人教版第六单元四篇课文,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宽广。以单元导读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整合,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父母之爱的深沉宽广。

2、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3、对比阅读四篇课文,了解几篇课文的异同,读中学写。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教具准备

群文略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明确要求(约2分钟)
  同学们,现在我们拿到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请大家翻到第六组课文看看,对比一下,人教版教材与我们学的西师版教材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每个单元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每篇阅读课文前面也有一段话。)观察得真仔细。每个单元课文的前面的那段话叫单元导读。每篇阅读课文前面的那一段话叫自读提示。

齐读第六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内容。(生读)读了导读的内容,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讲父母的爱;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要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看,通过读短短的一个单元导读,我们就能了解到这么多有用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讲讲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抓住那些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来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二、阅读概览,归纳内容(约6分钟)
  (过渡):前几天,老师已经请大家自己阅读了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板书四篇文章的题目:《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老师还请同学们在预习本上认真填写了《群文阅读记录表》。现在,我们先来交流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学生汇报:
  这四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
  2.由学生汇报引出主题并概括主要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爱伟大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慈母情深》──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表扬、批评都是爱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写的诗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会看病》——母爱深沉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3.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阅读,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真能干。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那你们读这些打动人心的文章时,找出了哪些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请你给大家读一读,再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让你感动的原因。在你读之前,请先邀请大家把书翻到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一)《地震中的父与子》(约8分钟)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语言、外貌等语句,感受父爱的伟大

预设: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感动的原因,并想想自己是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如:“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时间很长,挖掘得十分艰辛,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等等。)

(2)读了这句话,你们能想象出父亲在36小时中是怎么挖掘的吗?谁来说说?

(3)小结:刚才我们抓住对父亲外貌描写的这句话谈了体会。(板书:外貌)

过渡: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段让你感动?

2、“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

(1)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父亲的?

(这是对父亲语言的描写)(师板书: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让你感动的原因。

(如:“父亲找儿子的决心很坚定”等。)

3、总结:是啊,从描写父亲外貌、语言等语句中,我们看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过渡: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爱也是那样的深沉。在阅读《慈母情深》时,你在阅读表中又写下了哪些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请继续交流。

(二)《慈母情深》:(约8分钟)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等的语句,感受深深的母爱

预设: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感动的原因,并想想自己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从“掏”、“数”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3)小结:我们从母亲数钱的动作,体会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板书:动作)

过渡:课文中还有描写母亲动作的语句吗?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请继续交流。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动作的倒装句、排比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1)你为什么感动?结合重点词句说一说。

(母亲很劳累,很辛苦。)

(2)仔细读读,看看这段话跟我们平时写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倒装句和排比句,强调了作者看到母亲时的吃惊,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辛苦)

过渡:课文中还有对母亲动作的描写吗?请继续交流。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你为什么感动?也结合重点词句说一说。

(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争分夺秒,拼命挣钱。)

4、总结:母亲挣钱不易,却毅然给“我”钱买书,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其它两篇课文。

(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约5分钟)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写人物的内心感悟的语句,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1、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在检查你们的阅读单时,发现许多同学在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都提出了自己没弄明白的地方。现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大家相互解答疑问。如果在小组内还不能解答,就请待会儿提出来全班讨论。

2、小组讨论(2分钟)

3、全班交流:你们组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1)从这段话中,你们知道这里的“两股风”各指什么吗?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巴迪的诗究竟写得好不好?面对同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巴迪的诗写得很一般。从“精彩极了”,我们体会到母亲非常爱他,因为她想鼓励巴迪坚持写作。从“糟糕透了”,我们又体会到父亲也很爱巴迪,他想严格要求巴迪,时刻警告他不能太骄傲。)

(3)小结:看来大家都明白,热情鼓励是一种爱,严格要求更是一种爱。这个道理起初巴迪并不明白,曾感到委屈难过。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巴迪才渐渐体会到这一点。你们交流的这段话其实写的是巴迪内心的感悟。(板书:内心感悟)

(4)“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谁来说说?

(如:我们既不能因为听了赞扬的话就骄傲自满,又不能因为听了批评的话就灰心丧气,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完善自己。)

(5)总结:读了巴迪这些内心的感悟,相信我们都明白了,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学会看病》(约8分钟)

重点引导学生品悟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感悟母爱真谛。

过渡:对儿子写的小诗,母亲和父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面对生病的孩子,《学会看病》中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

通过阅读,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得最精彩?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母亲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忐忑不安”)

(2)理解“忐忑不安”:从字形上来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

(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

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

(3)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忐忑不安?

(引导学生抓住“坠”、“时间艰涩地流动”等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忐忑不安的心情)

(4)小结:看,这里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细腻,紧紧吸引住了我们。(板书:心理活动)。

过渡:句子中还不止一处写到了母亲的心理活动。你还找到了哪些精彩句段?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1)你体会到母亲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后悔)

(2)文中是怎样细致地描写母亲后悔心情的?读一读。

(3)结合课文内容,相机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的意思。

……

3、从全文看,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母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小结:孩子独自走后,母亲忐忑不安、心痛难忍,犹豫过,后悔过,担心过,自责过,经历了许多痛苦的心理感受。但她还是没有被心软战胜,最终还是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了。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要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5、总结:这正是母亲的良苦用心啊!这样的母爱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五、对比阅读,读中学写(约3分钟)
  1、今天我们重点分享了这本语文书上的四篇文章。对比一下,这四篇课文在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四篇文章都抓住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表现父母的爱,但写法上各有侧重)

2、总结: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深沉与宽广的父母之爱。是啊,从我们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对我们倾注了无穷的爱。同学们,请你运用从这四篇课文中学到的写法,用笔记录下父母对你的爱吧!  

群文阅读记录表

文章题目

让自己最感动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段

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写作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

慈母情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会看病

教研部门推荐意见

该课议题鲜明,能在教学西师版教材的基础上引入人教版教材作为课外群文的补充。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几篇课文的异同,学会了作者写人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懂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同意推荐。

单位签章

2013年 11月16日

附:阅读材料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群文阅读《父母的爱》 群文阅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会看病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
  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8125.html

更多阅读

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备课知不足,教后方知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

《狂野的爱》。。。 狂野的爱完整版

不想晚睡,却熬不过这部《狂野的爱》,荒诞混乱的两个钟头,留给我千丝万缕的纠缠不清,想着,先缕一缕再睡咯……也因为苏菲玛索,才让我支撑到影片的最后,带着颗几近崩溃的神经百度上求索。才知道,导演波兰人安德烈.祖拉斯基是苏菲的准老公,一

爱的目光—《母亲的目光》读后感吴嘉俊 母亲的目光阅读

母亲的目光是伟大的,是慈祥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一份爱,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母亲的目光》讲得是作者非常喜欢看儿子睡觉,但却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物质和愚蠢把母亲赶走,现在后悔了,想再一次看到母亲慈爱的目光,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假

泰国电视剧《旋转的爱》分集 旋转的爱分集剧情

《旋转的爱》Ⅱ第九集 王立朋 发现柯薇妮出血了,他急忙带柯薇妮去看医生,但柯薇妮却落跑了,她事后向王立朋解释,谎称自己是去找自己原来的妇产科医师,而医生说,她和孩子都健康。 斐柏查借故说自己没有适当衣服,所以不能参加农场的丰收派

《回家的诱惑》中人物分析 回家的诱惑全集爱奇艺

《回家的诱惑》又名《回家的欲望》中的人物简要分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艾莉,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她是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的坏女人,可是又是个好女人,一个真正爱着洪世贤并为洪世贤生了一个完整无缺的好孩子的女人,她满足了洪家传宗

声明:《群文阅读《父母的爱》 群文阅读》为网友作死小达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