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简介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
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所属几个师中,以第127师历史最悠久。该师一部的前身可追溯至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是在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中诞生的革命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4军(1928年改称红军第4军)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革命逐步发展形成的。经多次整编,1938年底,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1年,皖南事变改为新四军第3师7旅,抗日战争胜利后挺进东北。第128师、129师原为抗战初期党领导下的冀东、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1944年合编为渤海军区。抗战胜利后,以其为主力组成山东解放军第7师,另抽出一部编为热河纵队第1旅。1946年3月,山东解放军第7师、热河纵队第1旅和冀热辽第19旅在哈尔滨以西地区会合后,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1946年10月,与挺进东北的新四军第3师7旅合编为东北联军第6纵队。1949年3月,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952年7月,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关于“确保海南,建设海南”的指示,以第43军军部为基础与海南军区合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10月,第129师师部拨归中南海军建制,改为中南海军西营基地。另以第44军132师率第394团、395团与原第129师385团合并为第132师,归属第43军建制。原第129师所属第386团、387团改为独立团。1961年8月,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番号撤销。1968年7月,为加强广西方向战备,经毛泽东提准,恢复第43军番号。1969年10月,第43军改隶武汉军区。担任战略预备队任务。1985年9月,第43军番号撤销。
土地革命时期,第43军部分前身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苏区(后组成中央苏区)的斗争;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作为中央红军的前卫师之一,连续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完成了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中革军委奖励的强渡乌江22名英雄和飞夺泸定桥22名勇士等英模人物。
抗日战争中,第43军前身各部队转战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参加了平型关、广阳、午城井沟、崔庄、程道口、大宗家、刘家井子、杨口、淮安、利津、蒲滨等重要战役战斗,先后参加开辟和创建晋西南、冀鲁边、清河、湖西、皖东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在与日、伪、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能征善战、无坚不摧的抗日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第43军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热河保卫战、秀水河子歼灭战、攻夺长春之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百余次,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歼敌近18万人,毙敌第11兵团副司令胡若愚以下2.9万余人,俘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3兵团司令员张淦等以下近14万人。先后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团山子连”、“勇猛顽强连”、“渡海英雄连”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以刘梅村、蒲恩绍、李树亭、刘希洪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作战中,先后有2.4万人负伤,6986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43军奉命执行剿匪、整训、巩固海防的任务,开展正规化军事训练,参加海南岛国防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支援海南社会主义建设。复建后,移防中原,执行战略战备任务,参加抢险救灾、军农军工生产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出色完成作战任务,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涌现出“能攻善守英雄连”、“阻击英雄连”、“突击英雄连”、“遵纪模范连”和王玉山、曾瑞仪、万清华、郭友生、丁晓兵等英雄模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自其前身部队一部诞生,到1985年9月番号撤销,走过了58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卓越功勋,其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