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位于龙肯寨子西南2公里的帕敢公路旁,此处为高地砾石沉积沙矿,出产质地细腻的玻璃种、冰种翡翠原石。含翡翠砾石的沉积特点是:上层为黄色沙砾石层,下面为灰绿色砾石层。莫西沙翡翠岩脉一共分三层:第一层为白砂皮,白盐砂皮,黄砂皮居多;二层为灰白皮居多,比如大象皮,水泥皮;三层为黑皮多,比如象皮脱砂,黒赖子皮,三层料子也叫底料。莫西沙以种水,刚味著称,色其次;色的特征是二层以上有色或飘花,必定偏绿;二层以下色必偏蓝。据《翡翠原石之旅》记述:莫西砂场口砾石土沙掺杂,翡翠矿层相对疏松,自表层至深层依次为黄红砂皮、黄白砂皮(砾石皮层较厚)、鹅卵石脚、黄蓝石脚(砾石皮层较薄)、小鹅卵石脚、蓝黄混合石脚、毛、蓝石脚层,所产玉石个体较小、玉质高,常达糯化底至玻璃底。在莫西砂场口对面拱起的小山丘,是莫西砂—玻璃贡,专出玻璃底玉石,一般在4—5公斤左右,没有大件料。
自1971年港台玉石商人将缅甸人丢弃的无色翡翠加工到极致的首饰以后,这种高档无色的摩西砂石头,就成为了抢手的热门货。尽管传统翡翠界排斥这种无色的翡翠,但它所体现出来的翡翠最高质地(种水),还是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莫西砂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产出了翡翠中最高境界的两种翡翠:起胶的翡翠和起荧的翡翠。对于莫西砂场口原石的产状,H.潘和掬水闻香都进行过精辟论述:
【H.潘】莫西砂石头的皮壳别具一格,主要有白沙皮、灰砂皮和比较少见的红沙皮三种类型。白沙皮是最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摩西砂石头含铁量都很低,即使是红沙皮,皮层红色而肉色还是偏白色的。就其皮壳而言,可归纳为三个典型特征:(1)脱砂皮。这是莫西砂石头的典型特点,有些石头几乎全部脱砂,有些石头则部分脱砂,即使那些有砂皮的石头,总也能在某些部位找到脱砂感;(2)刀砍状纹路或蜂窝状表皮。部分莫西砂的石头可见清晰的刀砍状表面纹,大部分石头可见表面滴水状的圆形或不规则状的凹坑,有时非常像蜂窝状表面;(3)凹凸不平的丘 陵状表皮。这在那些带有多期水路充填的莫西砂石头中十分常见,有时这些又与蓝花色紧密相关,突起部位常常表现出深色的皮壳,系种水变化的差异化硬度造成。
如果莫西砂原石的擦口为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而且棉大。擦口若为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擦口为乌黑色,其肉为玻璃种,做出的成品后光很活。这种后光很活按今天的说法叫“起萤”,白棉点也不明显了(俗称“棉化掉了”),肉中只要有一丝丝绿,则在成品中就会折射成满色(俗称“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因为种不够,加上棉多,所以皮壳包裹下,擦口在光线反射下,只能呈现本身的颜色,加上皮壳的颜色灰白色,同理可证深灰色和乌黑色也是一样,特别是乌黑色,因为种好、水足、通透,所以擦口在光线射进肉时,把皮壳的颜色也反射出来了。看看下图这块料子,典型的莫西砂玻璃种,种老,取货高,有手环,非常完美,可以说是公盘中的娇娇者。沙皮底下有发黑的晶体,这就是玻璃种的标志。一块料子是不是玻璃种,要看它的皮壳是否有乌黑的晶体。好比一块玻璃,横看是无色,侧看是蓝黑色,这是光线折射的原因。当然,具体的石头情况大不相同,有一种石头发黑,但取出货来变白变净,有一些却会变成油青、灰底。所以,如何判断石头与个人阅历、对石头的了解度、取货后的效果都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蜂窝状皮壳的翡翠种份特别老,而且常有细棉,如果发现有纯净的局部,可磨出高档无色玻璃地,起莹光的翡翠戒指蛋面。刀砍纹皮壳翡翠,常常会棉比较少,有大的裂隙,但种份达到起胶的品质,显得细腻与滋润。通常砂皮翡翠的水头足长,品种会起胶起莹。砂皮翡翠则常见到阳色和蓝花,多为冰地翡翠。
摩西砂位于新、老场之间,产出目前市场上涨价最快的石头,就是冰种、玻璃种的无色或飘蓝花石头。5年前,每公斤价格在20-50万之间,现在已经到了200-400万。现有的采矿实践表明,摩西砂有三种顶级品:无色起荧光的品种、起胶的灵动品种和飘兰花玻璃品种。
摩西沙的沙感较大,凹凸较重,风化感觉并不到位。这是由于摩西沙本身就是新厂料所致。但依旧是出高种水的厂口。与莫湾基的翻砂相比,莫西沙的砂通常较平,莫湾基的砂较尖。
莫西沙的料子你会发现翻砂除了针状突出以外,还存在顺纹的纹理。莫西沙中,针状紧密型翻砂较好。大粒度+小粒度的翻砂是风化不匀的表现,中层料表现为无皮或局部薄黑皮翻砂的表象,容易水长种嫩。莫西沙的那种平行的刀砍纹路是多重水路的影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