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赏析——高山流水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中国古典音乐赏析——高山流水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伯牙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后有人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这是纪念两人的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跌岩起伏的旋律,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0506.html

更多阅读

介绍书本《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 才子佳人乾隆皇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荣誉出版,上下册/16开/56.5印张/1175千字。封面内容概述:“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不如说当今中国人爱唱最情感的流行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六大长篇传奇故事,正是中华儿女自

中国音乐教育史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总结

中国音乐教育史第一部分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一、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首先,人类音乐的起源离不开劳动,但也离不开人的审美、生理、生存及宗教的发展与需求。其次,音乐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模仿,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陶渊明篇》十二首

古典诗词赏析:《陶渊明篇》十二首目录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4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5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6 陶渊明——《答庞参军》7 陶渊明

声明:《中国古典音乐赏析——高山流水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为网友北极以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