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文章阅读设计 信任阅读答案孙道荣

1、北京中考网:《信任》

2、中考文库:《帮一个,是一个》

3、浙江省东阳市2010年中考试卷:《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江苏省扬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同一篇文章,不同出题)

4、江苏省扬州市语文模考试卷《剔掉多余的》

5、河南省2010年中考试卷:《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6、中考文库:《设置密码》

7、中考文库:《《笑声也是怀念》

8、中考文库:《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9、陕西省一检试卷:《你有多重要》

10、中考文库:《倾斜65度的阳光》

11、中考文库:《袖子的味道》

12、太原市2010—2011学年九年级测评试卷:《相约在春天开花》;

13、湖北荆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班调研考试:《进城的蝈蝈》;

14、福建龙岩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花朵本应芬芳》

15、南京市中考一模试卷:《爱的感应》

16、包头市2011年中考题:《命运可以随时拐弯》

17、南京市江宁区初三语文调研卷:《爱的移位》

18、苏州新区二中考题:《旧报纸里的温情》

19、重庆南坪中学考题:《敲门》

20、浙江义乌考题:《早晨从一朵花开始》

第一篇《信任》

信任

孙道荣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游玩东线。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辆揽客的小车。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选择两个代表性景点就可以了,上午游览郦山,下午参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郦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点押金?司机摆摆手,“大哥,不用,我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拔出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兵谏亭,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人员,原来郦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一听,原来我们跑错了门。他说,“大哥,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笑笑,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他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让我们下车。我以为这次他应该让我先把车费付了,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好多发往西安的公交车,其中一辆车正要离站。我忽然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带着儿子跳上这辆公交车回西安,那个司机可就惨了。不知道此刻儿子怎么想?

我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干。在一排排汽车里,我找到了我们包的那辆车。

在回西安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今天我有两次机会,可以乘别的车走,那样的话,你今天可就白干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

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大哥,你不是那种人!”

我笑笑,“你不能光凭感觉就相信别人。”

他用手指指坐在我身边的儿子,“再说,你带着孩子,这么乖的孩子,你会当着他的面,欺骗别人吗?”

他说的对,虽然我偶尔也难抵一些本能的诱惑,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会尽量表现出高尚、正派的一面,我得给他做出榜样。

“其实,大哥,今天,与其说是相信你,不如说是相信你的孩子。”我奇怪地问他缘故,他说:“早上你在和我谈价格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儿子的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是刚吃过早点吧。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就冲这点,大哥,我信你们。”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慨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的信任,我们才更不会溜走啊。

车到西安,我付给他车钱,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他接过钱,对着天空照了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起,习惯成自然了。”

我也笑笑。在这个信任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一个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6.作者以“信任”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7.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什么事情上?他凭什么信任“我”?

8.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9.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0.右面一幅公益广告也跟“信任”这个话题有关,

请仔细观察画面的文字构成,写出这幅广告的

创作意图。(不超过10个字。)

附未必标准答案

6、①点明文章中心事件与“信任”有关;②点明文章主题(“赞美信任带来的美好境界”或“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7.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没有让“我”预先付车费。信任“我”是因为看见“我”儿子吃完早点没有随手扔掉食品袋,证明“我”的孩子受过良好的教育,由此推导出“我”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不会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好的榜样。(意近即可)

8.不能。因为“想了想”一词表明“我”当时心里还不太信任司机,不敢贸然把手机号码留给一个陌生人。(意近即可。)

9.答案示例:①习惯成自然的动作呼应下文我们生活“在这个诚信稀缺的年代”;②司机并不信任所有的人,正因为如此,陌生司机对我们的信任就显得难能可贵。

10.答案示例:诚信(言而有信)方能成人(两个关键词)

(摘自北京中考网)

第二篇《帮一个,是一个》

帮一个,是一个
  文/孙道荣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他的十几亩农田里种地,这些土地上长出的庄稼,除了留给他的家人做口粮外,其余的,都被他变卖成盘缠了。
  他总是在路上。过去的16年,他徒步走了十万公里,最长的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山戈壁里,走了整整十三天。
  他的随身物品中,有一部相机,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当。20年前,他花了300元钱外加三袋麦子,从一位同学手中买回一部国产二手相机。这个当初藉以谋生的工具,后来被他用来拍摄另外一群人。
  迄今,他拍摄了十万多张照片。照片的主人,都是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宁夏等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失学儿童、他们的亲人以及代课老师的照片,没有一张风景照。如果你从这些照片中也看到了风景的话,那是一幅幅贫穷、荒凉、无助、绝望的风景。
  他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几十场展览。他用一根根绳子,将这些照片串在一起,挂在城市的街头,与其说他展览的是他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不如说是一张张极度穷困、极度悲哀、极度绝望的脸,他希望人们记住这些可怜的面孔,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
  他自创了一种爱心资助模式:一对一。如果你被某张照片打动,希望帮助照片背后那个可怜的孩子,那么,他会将有关这个孩子的资料,全部提供给你。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名孩子获得资助,重新回到校园。
  他是这样算账的。能借宿的,绝不住店;能步行的,绝不乘车。他省下每一分钱,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拍到更多的孩子。有个北京朋友,曾经请他吃了一顿饭,花了142元。朋友结账时,他心疼不已,他说,这是西部一个家庭一年的伙食费。说完,端起一个盘子,将里面的剩菜,呼噜呼噜全吃掉了。
  他叫王搏,他的身份是甘肃天水的一位普通农民。但是,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
  通过他的镜头,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其中一些孩子的命运,可能从此改变。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可是,相对于他拍摄过的贫穷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他所亲眼看到的还没有拍摄过的贫穷孩子,更是沧海一粟。拍的越多,走到的地方越偏远,接触到的贫困孩子和家庭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有人劝他,你不是救世主,那么多因为疾病、穷困失学的孩子,你帮得了吗?
  他说了一个故事。大海边,每次海水退潮时,都会有很多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烈日很快就会将他们烤焦。有位住在海边的老人,总是跟在潮水的后面,将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有人劝他,你这样能救活几条鱼,更多的小鱼,没等到你去救它们,就早已死了。可是,老人说,捡一条,是一条。
  王搏说,和那位老人一样,我也是帮一个,是一个。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一个都不能少,那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可是,有多少孩子,正在失学,有多少穷困的家庭,仍然挣扎在苦难的边缘。和王搏一样,我们大多是普通人,靠辛苦所得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帮助了一个孩子,就少了一张愁苦的脸;你帮助了一个孩子,这个世界,就多了一张笑脸,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题目训练]
  1.整体感知——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选文写道“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你觉得王搏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表达方式——选文最后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拓展延伸——右图是中华慈善总会的标志,请你仔细观察,结合选文,用几句话阐释该标志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王搏16年间不辞辛劳通过他的镜头,让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2.参考: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对自己节俭对贫穷失学孩子大方的人。3.议论。扣题,点明中心。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给别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篇《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浙江省东阳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1题。(共14分)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孙道荣
①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④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⑤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⑥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⑦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⑧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⑨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⑩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11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12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13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14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

7. 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这位母亲是怎么处理这场危机的?(4分)

8.品位第11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从文中再找出同样表达效果的一例。(3分)

9.第14段中“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你是否也佩服这位母亲呢?为什么?(2分)

10.找出文中与第①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说说这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句子:

作用:

11.如果你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你的母亲将会怎样处理?你又会如何面对呢?(2分)

参考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一)

7. ① 给民警打电话,要求承担责任; ② 复印并张贴致歉信;

③ 负责修理好所有划伤的汽车;④ 带着儿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⑤教育儿子要有责任感。

8.加点词语表现了母亲处理问题的迅速、果断,勇于承担,突出了母亲的高尚品质,更好地塑造了母亲的高大形象。(2分)例:第⑦段“毫不犹豫”“全部”(1分)

9.我佩服这位母亲。(1分)因为她果断冷静,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化 解矛盾,教子有方。(答出一点即可。)

10.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1分)写出人们态度的转变,用事实证明母亲化解危机的成功。(2分)

11.答案略。建议:对于母亲的处理,应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自我的面对,应围绕着正视错误,敢于承担来说。

(此为东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0年扬州市中考试题:

概括相关情节,填写在空格内(字数与所给空格数相同)。(4分)
发现危机—→□□危机—→化解危机
致电警方—→□□□□—→□□□□—→修理汽车—→□□□□
21.小说题为“危机”,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是什么?(4分)
答:
22.摘录文中与画线句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分)
答:
23.教育需要智慧。“母亲”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
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80~100字)(6分)

答案:

20.示例:“处理”教子认错贴致歉信 领儿道歉
评分标准及说明:1处1分,共4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超过字数不得分。
21.示例:这 位母亲面临的“危机”一是车主们因车被划伤而愤怒地要重惩划车}人(2.分),二是自己孩子犯了错却不能认识这是犯错(2分)。
评分说明:正确归纳两个层面的内涵即可得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22.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句话是“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1分)。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是:车主们一“怒”一“笑”,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明划车事件因得到赔偿和孩子认错而圆满解决,侧面烘托母亲对危机处理的智慧(2分)。
评分说明:不强求用“对比…‘烘托”等术语回答问题,能正确理解、明确答题即可得分。
23.示例一:母亲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前提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她没有雷霆大怒,没有严厉呵斥,没有粗暴指责,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切身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心灵上也没有留下阴影。

示例二:母亲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懂得承担责任。“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表明她本可以逃避责任,但她主动担当,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好榜样,引导孩子的心灵趋向纯真。
示例三:母亲让孩子亲身体验改正错误的感受。她让孩子亲手做认错的事,亲口说道歉的话,这是让孩子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懂得知错即改就能获得别人的谅解的道理,教育孩子不逃避责任,学会担当。

示例四;母亲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她以儿子的折叠车和人家的私家车比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认识错误;有些父母信奉“打骂出孝子”,用责罚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
评分标准及说明:“启示”正确,来自文本,2分;联系文章或现实具体阐述,3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1分。
以上示例仅作参考,不必拘泥于此,学生言之有理就行,但脱离原文,凭空牵扯,不应得分。

第四篇《剔掉多余的》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0.4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5分)

剔掉多余的 孙道荣

(1)走进朋友老陈家的院子,就看见一堆刚运回来的树根。老陈埋头其中,弯曲的脊梁,很像一段未经雕琢的树干。

  (2)老陈是我们这带颇有名气的根雕艺人。他的根雕作品,粗犷、写意,蕴意深刻,颇为玩家赏识。

  (3)看见我,老陈打声招呼,继续专注地盯着他的那堆烂树根。只见老陈手扶一段黝黑的树根,由衷赞叹,真是天造地设啊。我好奇地循声看看那段树根,盘根错节,通体黝黑,枯而不烂,与其他树根,并没有多大区别啊。老陈看出我的困惑,笑着说,过半个月,你再来看。

  (4)半月之后,我再去老陈家。只见他的工作室里,多了一件根雕作品:一散发浓须大汉,弓身屈肘,作思考状。美髯如丝,条缕清晰,似可穿风;肘上青筋隐隐可见;埋在腕中的脸,只见半张,额上皱纹密布,栩栩如生,似乎正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5)惊问老陈,这就是那件不起眼的树根雕刻而成的吗?

  (6)老陈颔首。

  (7)再问老陈,你是怎么精雕细刻而成?

  (8)老陈笑了,摇摇头,没这么复杂:“其实,那段树根刚运回来时,我就发现它是一座天然的思想者雕像,而我这些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树根上那些多余的部分,剔掉而已。”

  (9)老陈的话,勾起了我对根雕的兴趣,请问其详。

  (10)老陈随手拿起一段小树根,问我,这是什么?

  (11)我看了半天,茫然,不过是一段根须茂密杂乱无章的普通树根啊。

  (12)它是一只蟾蜍。说着,老陈拿起一把剪刀,将根须贴底剪掉,只留下几根短须;又拿起凿子,将树根上面的枝节全部切掉;然后,用刻刀在树根的主体部分雕琢……一段段根须、枝节,在老陈的刀下纷纷坠落。须臾,老陈将雕刻好的树根托在手上:你再看看,它是什么?

  (13)一只睁着双眼,鼓着腮帮,后脚撑开,作欲跳状的蟾蜍,跃然眼前。

  (14)真是太神奇了。

  (15)老陈收刀,说,很多人以为,根雕是雕刻出来的,错了。一段原始的树根,其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根雕艺人无非是发现它,并将这件作品中多余的部分,剔除掉,还其本来面目而已。

(16)老陈深吸一口气,感慨地说:“……”

(17)是啊,把多余的部分剔除掉,剩下来的,就是本质,就是精华,就是真实的自己,这不也正是人生的大境界吗?(2009、10《杂文报》)

20.第(1)段 画线的句子用比喻描绘“老陈”,在丰富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作用?(4分)

21.第(4)段和第(13)段对老陈刀下的“思想者”和“蟾蜍”分别作了细致的描绘,你觉得对这两件作品描绘的侧重点和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22.你觉得“老陈”是一个怎 样的人?为什么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3分)

23.根据上下语境揣摩一下,第(16 )段“老陈”会感慨地说什么?请以老陈的口吻,补全省略掉的内容。(4分)

参考答案:

20.(1)能突显老陈作为根雕艺人的身份;(2)能体现老陈醉心艺术,专心工作的神态;(3)能体现老陈朴实无华、不修边幅的特征。(达到任意两点得4分)

21.对“思想者”的描绘侧重体现外在的精细,可谓须发毕现,目的是为了突出老陈的雕刻技艺精湛;对“蟾蜍”的描绘粗重体现内在的精神和气韵,目的是为了突出老陈深厚的艺术修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22.老陈是一个醉心艺术事业的人(1分),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是因为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2分)

23.提示:可以从人生的梦想、人成长中的困惑、诱惑、负担等不同角度切入,以体现对文章主旨理解的多元化。要适当注意表述的口语化。

示例: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想做这做那,根本不现实……人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剔除掉一些梦想,也不断地甩掉一些包袱,这样,你才能把自己雕刻成你真正想成为的人。

第五篇《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20l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9.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10.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11.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2.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案:

(一)(共15分)

8.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

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9.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

10.“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1.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l分)

12.委婉地批评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意思对即可。2分)

(此为2010年河南省全省中考语文试题)

第六篇《设置密码》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二)课外阅读(13分)
设置密码
孙道荣
为了防范儿子擅自使用电脑,我们可谓动足了脑筋。将房门锁起来,他总是能想办法
找到钥匙;将房门钥匙带走,他竟然冒险从阳台爬进我们的卧室。即使我们都在家,他也
会乘你洗澡或者上厕所时,钻个空子,溜进卧室过把电脑瘾。
无奈,我们将电脑设置了密码。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家的存折密码都是儿子的生日。
电脑密码于是也设置为儿子的生日。给电脑上把锁,看他还有什么辙。
星期天,我们有事出门,留下儿子一个人在家。卧室门开着,省得他又干出什么冒险
的事情来,反正电脑有密码保护。
我们失算了。下午回到家,小东西正埋头电脑前,眼睛玩得发直,连我们开门进屋,
也浑然未觉。密码被他破解了。
我们赶紧修改密码。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必须弄点又好记又让他难以破解的密码。
我们决定换成他妈妈的生日来做密码。这小子,我和他妈妈的生日,告诉他无数遍,可他
就是记不住,这让我们很失落。
孙道荣文章阅读设计 信任阅读答案孙道荣
又一次出门,我告诫儿子,不准碰电脑。儿子很乖巧地说,我知道你们换了密码,想
上也打不开电脑了啊。我暗自好笑,谅你也解不了,没心没肝的东西,谁让你连爸爸妈妈
的生日都记不住?
晚上回家,儿子果然安静地在做作业,呵呵,密码有效。
可是,走进书房,我却大吃一惊,几只抽屉被翻得乱七八糟,就像被贼洗劫过一样,
赭红色的户口薄,摊放在显眼的地方,我立即明白了。看来儿子为了破解我们的密码,真
是煞费苦心啊。我相信他现在一定已经记住了我和他妈妈的生日,可惜不是因为亲情,而
仅仅因为它们可能成为密码。
伤感,无奈,愤怒。
又得改密码了。简单的,对付不了儿子;弄个复杂点的吧,一不留神,连我们自己也
会忘记。思来想去,颇伤脑筋。妻子忽然一拍脑袋,有了,用他奶奶名字的全拼,儿子不
知道奶奶的名字,更不会想到我们会用他奶奶的名字来设置密码。
这其实仍然是一个简单的密码,母亲的名字只有九个拼音字母,但是,对儿子来说,
这恐怕确实是一个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密码。
这次密码修改后,儿子果然一直未能破解。
电脑安全了。我却高兴不起来。
儿子不能解开我们的密码,无法擅自打开电脑,这固然是我的初衷,可是,他不能破
解,也让我很矛盾,很失望。其实儿子只要对我们这个家,对自己的亲人多关注一点点,
我们设置的密码,就都很容易破解的啊。孩子,你很聪明,但你缺少的,是对自己亲人的
了解和关爱啊。
19.文中写“我”三次设置密码。三次密码各是什么?结果如何?(3分)
答: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文中画线句“伤感。无奈,愤怒”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电脑安全了。我却高兴不起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向我们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怎样的严重问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父亲节里写给父亲的祝福语。请你结合语境,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
整。(2分)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祝您节日快乐!
(未见答案)

第七篇《笑声也是怀念》

中考文库(现代文阅读1):中考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专练

笑声也是怀念

孙道荣

①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追忆侯耀文先生的访谈节目。

②侯耀文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在送别侯耀文先生的队伍中,有人拉起一个黑色横幅:“何时司马光再砸缸”,让人不禁想起他和赵丽蓉老师合作的令人捧腹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音容笑貌宛若眼前,而正值盛年的艺术家已经作古,生命无常,让人唏嘘不已。

③我们一家在看这个节目时,妻子准备好了一叠餐巾纸,放在身边。她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她估计自己会忍不住伤悲。

④电视台请来的嘉宾,都是侯耀文先生的至朋亲友,二哥侯耀华,四叔常宝林,以及他的4个得意徒弟。

⑤舞台后面的大型屏幕上,是侯耀文先生生前的照片,主持人穿着黑色服装,几位嘉宾也是一脸严肃,场上的气氛果如所料,沉重,压抑,充满悲情。

⑥话题从耀文、耀华哥俩谈起。侯氏三兄弟,侯耀文最小。耀华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那时候,经济困难,兄弟之间的衣服,像全国人民一样,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哥是新三年,耀华是旧三年,耀文只好是那缝缝补补又三年。为这事,耀文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兄弟三人中,耀文长得最快,成人后,老小的耀文身高最高,老大反而成了最矮的。

⑦我听到场上,忽然冒出窃窃的笑声。是那种轻轻的,怯怯的,仿佛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笑声,但发出笑声的人,一定也觉得在这种场合,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所以,他似乎在努力控制,但最终还是忍俊不禁,吃吃地笑了出来。

⑧我注意到,主持人的脸上有些错愕,这一定是她没有预料到的。一场追思会,怎么才开场,就出现了笑声?可是,很快,观众席上,笑声不可遏止地爆发出来,连绷得很紧的侯耀华先生的脸上,也隐约露出了一丝笑意。

⑨此后,场上一再爆发出阵阵笑声。痛失手足的侯耀华先生,痛失良师的耀文的徒弟们,痛失最偏爱的晚辈的常宝林先生,在回忆起耀文生前的点点滴滴时,一桩桩,一件件,将生活中真实的可亲的侯耀文先生呈现在观众面前。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个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包袱,在身后,被他的亲友们抖了出来。侯耀文先生再也不能走上这个他所热爱的舞台,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配合着这样一场特殊的演出,将笑声留给他同样深深热爱的观众。

⑩一场将近两个小时的追忆访谈,就这样,在一次次笑声中度过。这也许不是电视台的初衷,甚至也出乎我这样一个坐在电视机前普通观众的意料。它就像一场告别演出,一如既往,侯耀文先生再一次将笑声留给了我们,这是他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11}很多人都以为,在大师侯宝林的家中,一定总是笑声不断,充满欢乐。侯耀华回忆说,恰恰相反,父亲在世时,他们家常常是鸦雀无声,在外面演出累极了的父亲,需要安静地休息,需要安静地构思,需要安静地创作。生活中的侯宝林,生活中的侯耀华侯耀文兄弟,都是严肃的,甚至是无趣的,但是,只要走上舞台,只要面对观众,他们总是一次次,为我们带来笑声和欢乐。

{12}为他人带来笑声和快乐,这就是侯耀文的一生,也是所有相声喜剧演员,送给观众最好的礼物。我们享受着这份快乐,我们学会笑对人生,我们也用发自内心的笑声,怀念这些可敬的大师们。

(选自《扬子晚报》2009年1月14日)

1.文章第②段,为什么会在送别侯耀文先生的队伍中,有人拉起 “何时司马光再砸缸”这样黑色的横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着意交代“妻子准备好了一叠餐巾纸”,请问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用了“耿耿于怀、忍俊不禁、不可遏止、一如既往、鸦雀无声”等一系列成语,请你选用其中的两个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第⑦段起开始写到追忆会场传出的阵阵笑声,你觉得这阵阵笑声跟追忆会的气氛协调吗?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是这个横幅的内容是侯耀文经典小品中的一句台词,二是以此来寄托人们对侯耀文先生艺术才华的敬佩以及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一方面因为这是一场追思会,一定会引发妻子的泪水,另一方面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3.略

4.略(答题要点:从文题来分析,怀念的方式有许多种,笑也不失为一种怀念的方式。再说侯耀文先生是一个相声演员,为他人带来笑声和快乐,这就是侯耀文作为相声小品演员送给观众最好的礼物,所以文章中出现的阵阵笑声并不会影响追忆会的气氛,反而更能突出侯耀文先生一生给我们所带来的快乐)

第八篇《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四)阅读下面课外选文,完成25—31题(共13分)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孙道荣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是最后一个坐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jù()来就是这样的。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lán()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拣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搛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从厨房里传来“兹拉”声。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叮铃铃!”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啊。


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选自《杂文报》2009年3月3日)

25.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与生jù()来波lán()壮阔
26.结合修辞方法,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27.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3分)

28.“写小事抒真情”是我们在写作时老师反复强调的写法,请简要分析本文这种写法。(3分)

29.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本文,读完本文,请你策划一次近期孝敬父母(老人)的行动打算,并说出决定那样做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25.俱 澜
26.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勤劳,时刻关爱着儿女的性格特点。
27.文中的母亲一位勤劳、善良、时刻关爱子女的伟大母亲。
28.本文通过描写一家人吃饭时母亲总是站起来忙里忙外的生活细节,揭示了世界上最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父爱这个主题,生动、感人。同时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29.思路点拨:只要围绕“孝敬父母”来写,语句通顺,理由充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九篇《你有多重要》

陕西省一检的小说阅读《你有多重要》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5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来。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之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们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了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回来。
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子是斜的!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是开着的,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剧烈的抖动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出去,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可能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也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了。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微弱的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地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爬了出来。
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10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之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此时他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他的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摘自《人生与伴侣》2008年2月上半月刊字数:1694)


(1)对小说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一个靠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走出大山的青年,在受到重大挫折后,决定回到故乡,在大山的怀抱结束自己的生命。

   B.车祸发生时,处于有利位置的他,准备跳窗逃生,但遭到了惊慌失措的乘客们坚决的反对,于是他果断地把机会放弃了。

   C.在乘客逃离险境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提出由自己来代替他保持车身平衡。读者由此看到人性中自私卑怯的一面。

   D.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后果不堪想象,所以获救后,惊魂甫定的乘客四处寻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他却已悄然离去。

   E.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心理、神情等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这种力求客观的叙述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简要分析。(6分)

(3)在情节安排上,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分条写出。(6分)

(4)这篇小说以“你有多重要”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C E(分别为3分,2分)

(2)有孝心,体谅父母辛劳;有才华,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有爱心,顾全大局,勇于自我牺牲。(各2分)

(3)照应开头:再次写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比喻暗示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转变:回家积蓄力量,准备新的起飞。(各3分)

(4)

第十篇:倾斜65度的阳光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天气终于放晴了,连续阴雨了十来天,拧一把,每个人的心都能拧出一大盆水来。
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将他一手带大的。如今奶奶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常回去看看,是对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好的日子?
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从家里转下,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骑着车,穿街过巷,阳光时而温暖地洒在我们身上。
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了下来。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前面高楼的影子,像笼子一样,将老楼罩住。他说,我家就住在这里,进去坐坐?
我点点头。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
二楼。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暗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彬啊,你回来啦?”彬是他的名字。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领导,也顺路来看看你。
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笑笑。
他将老人搀到阳台上,我赶紧帮忙,上前将阳台的门拉开。很逼仄的老式阳台,摆着一张躺椅,躺椅上铺着一床棉被,几乎将整个阳台占满了,边上放着几盘花草。他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躺椅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天的太阳正好啊。
他帮奶奶压好被子: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
老人用手遮在额前,那敢情好哇。好了,彬,你快去上班吧。他附在奶奶耳边说,那等会你自己回房间时,小心点啊。
告别老人,走出门,他忽然站住了,和我聊起来。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2点半到3点半这一个小时时间,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晴天,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原来是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曾经有段时间,我对他经常上班中途请假,还有点看法呢。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他叹口气,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唯独他们这幢老楼,一直未拆迁。高高的大楼,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晾晒的衣服,其实基本上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气。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总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晴朗,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刚退休,帮人家做钟点工,她和顾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2点半钟,放假让她回一趟家。
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他身上,你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的霉旧灰暗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幢能经常晒到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我相信他能做到。
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老式居民楼,但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心的震撼
有一个读者看完这篇文章后,在孙道荣的博客中留言说:文章感人至深,看得眼睛湿湿的。是的,文中的那句“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多么富有心灵的震撼力!奶奶的爱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真切,那样的炙热!我们就是在那份平凡的关爱中茁壮成长的,你感悟到了吗?
且读且思
1.文中的“彬”为什么在天气晴好的日子的下午两点一刻总是请假回家?
2.“我”对“彬”经常上班中途请假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3.说说“但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这句话中的“另一束阳光”的深刻含义。
4.你对文中的“彬”有何评价?

答案:1.“彬”在这段时间请假回家是为了搀扶奶奶到阳台上晒晒太阳。2.“我”对“彬”经常上班中途请假的态度开始时有看法,后来看到真相后,对“彬”的孝顺表示赞赏。3.“另一束阳光”是指“彬”对奶奶永远的感恩之情。4.文中的“彬”是一个懂孝道有感恩之心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069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轻点关门阅读答案 轻点关门阅读短文答案

原文地址:轻点关门(阅读答案)作者:晴宣 轻点关门1、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

孙道荣作品 教子孙道荣阅读答案

注意力孙道荣一对夫妻,去郊外度假,他们住进了湖边的一座房子。推窗见湖,湖水涟漪,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夫妻俩很高兴,决定多住些日子。第二天一早,丈夫就兴冲冲地起床了,他的精神,看起来好极了。妻子却一脸倦容,她有气无力地对他说,昨晚没睡好,断

翻阅塔克拉玛干|沉石|阅读答案试题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翻阅塔克拉玛干|沉石|阅读答案试题时间:2013-4-25 11:53:30点击:102  内容提要:翻阅塔克拉玛干沉石①仿佛是遥远的传说,宇宙在诞生之际,孕育了茫茫星际,而在漫长的星云翻转之中,有一部书遗留在了地球。那部书在新疆,她横跨天山南北,那本

声明:《孙道荣文章阅读设计 信任阅读答案孙道荣》为网友蔴吉西瓜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