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李商隐的《梦泽》诗很有名,说的是楚王喜欢腰身纤细的女子,楚宫美女争相节食减肥,以至于饿死也在所不惜。
该典故出自先秦典籍,《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於莫敖子华”篇载楚臣莫敖子华对楚威王说:“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楚士约食,冯(凭)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莫敖子华对威王谈论楚国历史上的名臣,威王叹息说今天没有这样的人物了,莫敖子华于是讲了上面的故事,说灵王好细腰,臣子就拼死节食,饿到虚弱,要站起来一定得扶着点什么才行;坐在车里也得凭借车前横木才能起身。可见君王的好尚影响至大至深,如果您“好贤”,那么臣子都会争当贤人,像历史上楚国名臣那样的贤人就会出现了。
原来最早争为细腰的是“士”不是“女”。为 了迎合国君喜好朝野上下忙减肥是全社会的普遍风习,不仅仅局限于宫中。
《墨子·兼爱》讲了同一故事,还增加了两个类似典故:晋文公好“恶衣”,臣子就穿着老羊皮袍,戴着粗糙的布帽,用皮绳系着剑上朝;越王勾践喜欢勇士,臣下就赴汤蹈火地展示英勇。《荀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都曾举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的例子说理,可见其流传甚广。
节食的“士”转换为“女”起于何时无法确知,《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子马廖的《上长乐宫以劝成德政疏》,引证楚王好细腰故事,概括说:“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朝中已置换成“宫中”,峨冠博带的大臣变成了争宠的嫔妃。仅就这一转换说,形象鲜明了,文学意味增强了,警世的意味倒略有削弱。幸好马廖的文章有大量引证的特点,以后传诵久远的民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就出自该文,与楚王好细腰的故事一起生动阐释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