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乌青的诗是“废话诗”,比如下面这首最让人喷饭的:
【《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别白特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还有
【《一种梨》
我吃了一种梨
然后在超市里看到这种梨
我看见它就想说
这种梨很好吃
过了几天
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
我又看见它,我想说
这种梨很便宜】
这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些碎片化的生活和瞬间的心情的直接表达,同时又是重复的枯燥的平坦的生活现状。不断地感叹白云为什么这么白是什么样的心情?徒劳的,空洞的赞美会发生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第一次,无法想,第二次,似懂非懂,第三次,不敢想。在这幅画面中只有一个对着天空喟叹的人,声音从细碎到尖锐直到歇斯底里的刺耳,诅咒着无法摆脱的孤独!根本没有必要知道白云为什么这么白!这幅画面给人看到的,是天地人之间几乎一无所有的空旷。
至于那只梨的味道,也并不是很重要。我只知道,曾留在他口中的美味,只过了几天就荡然无存,在他的记忆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梨子的味道似乎有所隐喻,是那些曾以为刻骨铭心的过去的感情吗?也许是也许不是,经历过的人心头会受到些许的触动,那是伤口处吹拂着的敏感的风。
【《三十岁》
我居然已经活了三十年
想想真是烦恼
一个房间
三十年
会积下多少灰尘
每天刷牙洗澡吃饭睡觉
换了多少牙刷毛巾
吃了多少饭菜
每一觉都有所顾虑
不管是早起还是晚起
三十年
一万多天
我还将活多少年
眼前的问题
还要不要去解决】
这是一个机械化的人的生活片段,我们每天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将这种厌倦用滚筒一样的语言榨取出来,令人感到酸涩。这样的生活,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生活,迷茫无定的前景,每一个普通人都在经历着这样的生活。它像一条长久浸满了水的毛巾,每个文字都泡涨了,只是将这些水发文字挤出来,把这些琐碎的事情拼成一个人生枯燥的全貌,其酸涩就跃然纸上了。没有激情,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人感觉不到酸痛,然而这却是最可怕的事情。
乌青的诗中,我感觉最好的是这一首:
【《爷爷,85岁》
我的爷爷
像一块海边的石头
其实哪里像?
爷爷是一个人
一位85岁的老人
他和海边的石头有什么关系?
我亲爱的爷爷阿
你像一个金属陀螺
好吧,这更是胡扯
我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我面前桌子上刚好
有一块来自海边的石头
和一个正在旋转的金属陀螺
同时我在思念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一辈子住在
一个海岛的山村里
勤劳善良质朴
善于放牛种地养羊
老了喜欢独自出去散步
经常找不到人】
一个青年,独自在房间里,面对着桌子上仅有的两件摆设,想起了他的爷爷。但是,他自己也很明白,爷爷和石头与陀螺并没有相似之处,可他仍然是这样去联想了!这思念超越了常理,也超越了文学的规范,它就是一种将世间万物都幻化成思念对象的强烈的情感。之后,爷爷的形象缓缓出现,似乎又和石头与陀螺建立了某种联系,海边的石头代表了海岛,而陀螺一辈子都在原地打转,这不就是一位一辈子都没离开海岛的老人的写照吗?最后,“老了喜欢独自出去散步,经常找不到人”这句话,又将一件人们司空见惯,却又不常提起的事情摆在读者面前。他在担心,爷爷是否又走丢了,那个勤劳善良质朴的老人,像海边的石头一样,像原地旋转的陀螺一样,只能在习惯的海岛上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有无可抗拒的衰老,才让他离开了80多年不变的生命轨迹。书桌前的青年,海岛上的老人,这两幅画面互相呼应着,这其中的感情与故事,恐怕一言难尽。
只要你的感触是真实的,你就可以写诗,你在写诗的同时,就把自己画进了画里,成为这首诗作所描绘的景象的一部分。这些感触有的是珍贵的,有的是琐碎的,但正如同画作也需要底色一样,即使是最琐碎无聊的感触,也有它存在的些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