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的特点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的特点
造型艺术(PlasticArts)是艺术形态之一。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machen)。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造型艺术就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它通称美术 ,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造型艺术把握。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它并将书法、篆刻纳入其外延。
  造型艺术的特征是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相比较而言。区别在于前者以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另外前者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与之相对的音响艺术称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决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将其通通包容在内,故而被认为最适当的名称。至于造型艺术的分类,T.利普斯将其分为形象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后者也常简称空间艺术,但比普通意义的空间艺术狭窄。形象艺术指再现自然或社会的具体形象和观念形象化的绘画、雕塑,抽象的空间艺术指以抽象的空间和体积构成的工艺美术和各种设计等。造型艺术的特点为再现,M.弗尔沃林将其又区分为再现自然和再现观念的两种,分别称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并认为,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是物体造型;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形成观念造型。之后,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上这两种类型并存,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

范围

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 造型艺术类。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它并将书法、篆刻纳入其外延。造型艺术的特征是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相比较而言。区别在于前者以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另外前者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与之相对的音响艺术称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决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将其通通包容在
至于造型艺术的分类,T.利普斯将其分为形象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后者也常简称空间艺术,但比普通意义的空间艺术狭窄。形象艺术指再现自然或社会的具体形象和观念形象化的绘画、雕塑,抽象的空间艺术指以抽象的空间和体积构成的工艺美术和各种设计等。造型艺术的特点为再现,M.弗尔沃林将其又区分为再现自然和再现观念的两种,分别称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并认为,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是物体造型;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形成观念造型。之后,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上这两种类型并存,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

历史起源

史前时代的古物,很少有象从多陀纳(Dordogne)洞穴中发掘出来的那些驯鹿期的雕刻那样引人注意。在那些人类和动物的遗骸以及石制和骨制的用具中,我们曾经发见过许多鹿角的造型艺术碎片,上面有雕刻的花纹。那些雕刻大概都是临摹动物的,因为很清晰又很正确,使人立刻能够作动物学上的鉴定。何者是野马、驯鹿、山羊、野牛,不会弄错的。其中尤以一把鹿角短刀为最有特色,刀柄上刻了一匹正在跳跃的驯鹿图形,手工之精美,就是现代艺术家也不过如此。我们已经说过,雕刻的材料是驯鹿的角;而照专家的判断,鹿角是只有在新鲜的时候才能雕刻的,所以我们断定那位无名的艺术家是与法国南部的那些驯鹿同时代,换言之,就是那幅图形是属于最远的古代的。自从部歇尔德柏尔德(Boucher dePertheo)的这个发现以后,我们对于人类种族的年代的观念,已经有了显著的增进;但是没有人曾预期太古时候的人就有这样的艺术成绩。这种艺术工作和太古时代的文明太不相配了,自然就有人故意把这种不方便的发掘物斥为赝品。但是说赝品是必须有证明的,而发掘时的情形却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2如果不是有些旅行家在现代的野蛮人中,也看到有同样的艺术活动,则此驯鹿时代的艺术工作,恐怕也将和其他未获解决的史前时代的问题一样搁置在一边了。最原始的民族却有如此卓拔的才能来创造逼真自然的写实作品,实在是奇怪的。

发展历程

“造型艺术”一词在17世纪欧洲开始被使用时,主要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等艺术样式,是一个为了与具有实际用途的工艺美术等形式相区别而提出的艺术概念。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就通过对雕塑作品《拉奥孔》与诗歌(文学)的比较分析,将"造型艺术"概念放在视觉造型艺术的空间艺术范畴里面,文学等非空间性的非视觉性的艺术形式则被排除在造型艺术的概念之外。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美术界和文艺理论研究开始普遍使用这一概念。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造型艺术是最为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除早期人类所使用的甚为粗糙的砍听器和刮削器等石器工具外,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原始文化遗址的发掘中,都发现了造型艺术的踪迹。1879年,西班牙人在阿尔太米拉石洞中发现了一批由红、黑、黄、暗红等颜料画成的野牛、野猪和野鹿的岩画,总数达一百五十多个。据考证,它们属于旧石器时代,距今已有1、5万年以上。1940年,法国人在蒙蒂尼亚附近发现了由各种颜色的鹿、牛、野马构成的山洞岩画《拉斯科洞窟壁画》。该壁画也属旧石器时代,距今约有1万多年。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磁山、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有花纹装饰的陶器。到了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已经出现了动物和人物的陶像。正是从人类原始状态下的造型艺术活动开始,造型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演进,从简单的上古岩画逐渐地丰富和发展,衍变成了由现代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诸如美丽的《蒙娜丽莎》油画、宏伟的故宫建筑和神秘乃至复杂的某些现代主义雕塑作品,它们都起源于我们祖先在岩石上用箱石画下的那头野牛,或者是一块陶片上的波浪符号。

审美特征

在造型艺术的领域中,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不同,不同的艺术种类的美学特点各有差别。例如绘画与雕塑,摄影与绘画,雕塑与工艺美术,它们彼此间的差异性也相关书籍许是天壤之别。虽然它们同属造型艺术范畴,但是我们对它们的审美要求则各有不同。然而尽管造型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从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加莱辛所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归纳起来,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造型性:空间物质形式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它的造型性。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和拘留在平面空间中创造着或平面感或立体感的二度形象;在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艺术家们则用泥土、木石、金属为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三度形象。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的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历史和审美蕴涵。
  2.到达顶点之前永固性与瞬间性:造型艺术由于塑造的是可视的空间性的静态形象,因此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适合表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的。所以,艺术家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而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只能是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的凝固,是它(或他)在瞬间构形象展现。莱辛在《拉奥孔》中曾谈到:"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造型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瞬间性,说明它只是一种空间艺术而非时间艺术。正因为此,造型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学会观察时间生活与事物过程,学会在事物过程的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捕捉瞬间形象。姿势表情尽管可以暗示某一显出特征的动作,却只应表现出那个动作的开始或准备,或者说,一种意图,否则就是表现出动作停顿回到静止状态。一种蕴藏着整个世界的一切可能性在内的精神处在静止和独立自主的状态,对于雕刻的形象是最理想的。
  3.从再现到表现:造型艺术的另一个审美特征是长于再现而力求表现。从传统角度看,造型艺术是长于再现而拙于表现的。莱辛曾说过,绘画所处理的"是一个眼见的静态,其中各部分是在空间中并列而展开的。绘画由于所用造型艺术的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这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绘画只能满足于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或是单纯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用姿态去暗示某一种动作。"无庸置疑,造型艺术在再现事物的形象方面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作为一种静态的造型,它不同于文学艺术可以通过语言直接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像音乐等时间艺术,直接表现作者浓烈真挚的情感。然而造型艺术的现代发展却打破了传统的再现的藩篱,日益由再现转向表现。这种表现性是指艺术家通过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某种意识及情感倾向。关于这一点,法国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说过:"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想。"无论是在绘画、雕塑、摄影,还是在建筑、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门类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造型艺术本身的外在形象,往往还可以通过它们去感受艺术家或作者们的意识和情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大师们将充满宗教理想的世界拉向人间的人文倾向。  在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中,人们可以理解作者对义民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在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里,人们可以发现艺术家对现存世界的嘲弄直至批判。造型艺术之所以会成为观众与艺术家们进行心灵交流的媒介,重要的是因为,艺术家总是要根据自己的某种意识或带着某种情感去选择创作主题,并且要根据自己的这种倾向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要把这种倾向溶入作品之中。正是由于这~点,人们在欣赏造型艺术作品时,可以在理性上与情感上接近艺术家,同样,造型艺术也成了艺术家意识与情感倾向的凝结物。造型艺术的再现性主要是指造型艺术家倾向于使用再现生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识与情感倾向。绘画中的写实倾向。建筑中的功能主义设计、新闻摄影、非抽象雕塑等,都属于此范畴。这种再现性的造型艺术的价值在于某种"艺术的真实",对欣赏者的欣赏不会造成障碍。造型艺术的表现性主要是指造型艺术家倾向于使用非现实的抽象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识与情感倾向。绘画雕塑中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的非美倾向、实用艺术中非均衡设计等,均在此列。在表现性的表现中,形式本身意义超过了造型艺术品的主题意义,观众的自我欣赏和体味的意义超过了作品的一般意义。此类作品的出现,对观众的欣赏和理解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表现性的表现往往将造型作品变成了一个多义的符号对象,所以它也往往对观众的欣赏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型艺术由于其先天的再现性艺术的特征,总是力图打破再现的藩篱而努力走向表现,去追求和建构一个深远的意味世界。

************************************************************************************************

艺术美学



  艺术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为艺术哲学。其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其“同一哲学”基础上的。它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美和艺术是绝对的象征和体现,声称艺术哲学是对源自“绝对”的艺术作本质的探讨,认为“在艺术哲学划定的哲学的特殊领域里,我们可以看到永恒的美和一切美的原型。”

艺术设计美学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1)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3)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之美的依托

  我以为,设计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可以说,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市场规律,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

  自大工业时代拔地而起时,传统的手工艺美学一夜之间在机器的隆隆声中被涤荡得体无完肤。工业时代要求大批量、程序化、符合成本利润法则的新型产品。

  一时间,功能主义似乎成为万古不变的审美法则。其简洁、科学的设计原则风靡整个文明大陆,造就了前工业时代的历史奇迹——市场充斥着一色的功能主义的产品,这一时期的设计之美为现代主义风格所主宰。

 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功能主义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机器的批量化要求,同时又狡黠地照顾到基本的美学原理,而大众也从批量的廉价产品中得到了使用性的

极大满足,何乐而不为?

  风格成为流行时,它必然造就审美的异趣,自成体系。功能主义最具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价值取决于它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

这一原则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审美体系——简约主义、极少主义……产生了许多功能形式完美统一的优良设计,并将日常用品引入到了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

  但是,市场的反复正如股市的跌宕。

  当机器越来越多,生产能力越来越强时,广大人民开始不再满足于“用”的简单要求。

  不可否认,功能主义有着进步的意义、相当的生命力和合理的存在价值。但是,它绝不是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一旦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终于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时候,看倦了功能语言简略协调和单纯韵律的人们便开始垂青于新的造型语素,现代主义灌溉出的冷冰冰的造型语汇开始遭受市场的冷落。

  后现代,这一现代主义的对立派开始在市场上阴谋变革。

  现代主义内敛,后现代主义则张扬,它把内心的狂热和激情撕扯的淋漓尽致,市场也宽容地默许它夸张表现。这一时代变得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但是仔细分析,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其实后现代主义并没有风格,它的风格就是蔑视风格和体系)无外乎也满足了市场的达尔文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过激的革命,完全符合市场的规律。

  我们知道,市场的主宰——消费者终究是具有感情的活生生的男人和女人,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需要理想的寄托,需要有情调的生活氛围。现代主义单纯追求功能的产品使生活充满了冷漠,如果不是因为它好用、流行和廉价,人们是不会把机床似的产品搬回家的。

  在生产力和价格允许人们选择的一刹那,后现代主义的热情便开始走街串巷地吆喝,商业设计以新奇和花样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其核心是“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牺牲功能已经不再是一种罪过,视觉的满足和心理的充实此时可以被定义为高于触觉和手感的功能要求。

  可以看出,正是市场规律造就了设计风格的起落跌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故事只是历史的昙花一现。

  市场法则时而维护严格的科学设计原理,时而纵容设计师单纯的个人表现,时代的进步以及某些历史的偶然因素造就了设计风格的不可预见性和意趣盎然,充满挑战和迷乱。

  风格瞬息万变,唯一亘古的是市场及其规律。

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才会造就这一审美

设计艺术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其研究对象包括设计艺术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计划、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表现形式风格等;从造物的形态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审美时尚到市场消费等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研究。

(一)功能之美

产品的实用功能虽然与其自身的功能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实用功能却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它的审美评价,实用甚至可以转化为审美。“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即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不仅使设计摆脱了和纠正了18、19世纪以来重外在形式不注重产品内在功能的偏向,同时也创立了一种简洁、明快具有现代审美感性和时代性的新风格,深刻发掘了来自功能结构的美

(二)材料之美

因为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工艺手段,即所谓“材美工巧”,各种材料在表现上各有各的特点,它直接关系到器物的功能与审美。手工产品,人利用双手亲自去接触材料,用心去感悟、探究材料的性能、质感、特征,扬长避短地按照其性能显示其材质。中国古代家具的典范——明式家具的成就之一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材质的质地美。不同的器物,在选材、表现手法、加工技术、制作工艺以及精神价值上都各具特点,在因材施技中,最终达到传递视觉美的信息,形成物与人的亲密无间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高度统一。

当今,材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它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往往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一项新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关键也取决于材料。当然,现代工业设计更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持。在现代设计中,特别强调产品结构和环境设计中的装饰构件在形态、质感、色彩、肌理甚至光影效果上的处理,充分显示出高科技材料的特性。只有运用适当的技巧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要,并获得纯真和美的效果。

(三)技术之美

技术美与功能美是相伴而生的另一种审美形态。两者具有不同质的内涵和规定性。技术美是从其审美价值的本源和构成形态上作出的界定,而功能美则是从其审美价值的表现和效用形态上作出的界定。

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分支,较之于一般美的哲学的思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用性。它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的美学分支学科。它与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相并列,构成了美学的三大应用学科。

技术美学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美学是美学原理在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设计观念在美学上的哲学概括。技术美学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问题,而且涉及文化学、符号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知识。

(四)科学之美

科学美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本质上是一种理智的美。如果从形态学角度作表态考察,可分为科学理论美(包括科学公式美)和科学产品美。如果从创造学角度做动态考察,又可分为科学理论创造之美和科学实验之美。科学美不仅体现于科学研究成果,而且显现在科学创造过程之中。

科学美是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这一点很重要,它揭示了科学美的独特性。科学美绝不是“自在之物”,它是科学家的理智对大自然的感知、领悟和发现。科学美所显现的固然是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但它不是外在的、表层的、纯感官即可享有的美,而是内在的、深奥的、凭理智方可领会的美。

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晶,它是在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的情况下产生的。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它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五)装饰之美

艺术的起源,应当说是以装饰的出现为标志。在艺术史上,装饰艺术这条线一直没有中断过。手工业时代的造物设计,主要通过描摹自然形态的纹样来对物品的外形作装饰性处理.工业革命时期,如工艺美术运动斗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等,则主要围绕装饰与被装饰物之间的关系,从视觉美学到功能美学的观念更新,表现为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在进行。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艺术对于造型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1316.html

更多阅读

马德里国际注册的特点 马德里商标注册流程

马德里国际注册的特点——简介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是马德里所有缔约国之间的一种商标国际注册保护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只需要提交一份申请就可以要求在多个缔约国进行注册。马德里国际注册的特点——马德里国际注册的特点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 长江三峡的特点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简介长江三峡是我们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她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长江三

神经网络的特点与功能 卷积神经网络 特点

一、神经网络的特点1.信息处理的并行性、信息存储的分布性、信息处理单元的互联性、结构的可塑性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处理元件相互连接构成的高度并行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大规模并行性处理特性。虽然每个处理但与的功能十分简单

转载 派罗欣的特点和适应症 派罗欣副作用

踩踩更健康诚信互踩原文地址:派罗欣的特点和适应症作者:橘杏春秋骆抗先《乙肝频道博客》写什么内容,主要依据网友的需要和当前国内外的进展。我在09年曾经陆续贴出《浅谈抗病毒治疗》的系列博文7篇,两年过去了,又有了一些新的经验和新的

认识物理课的特点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要学好物理课,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的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很有用的科学,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

声明:《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的特点》为网友南巷暖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