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李宝臣三十年心血巨著《论语商释》连载

说明:本人三十年心血写就的巨作《论语商释》2011年由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精装收藏本500套。本人原计划三年时间用于推广。没想响应者甚众,诸多老板、官僚不弃,纷纷收藏。但是,由于本书的收藏特性,很多人无缘阅读。按照我与收藏者的约定,他们拥有收藏权和阅读权,一般读者则有阅读权。所以从即日起开始开放阅读权,即连载。预计连载500天。敬请阅读。同时,本人亦有部分存书————,有经济条件收藏者可与本人联系。

论语商释·学而第一

十六、【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释义】孔子说:“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商释】很多人都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说起来很是那么回事儿。但是听起来还是有点不舒服。大有我行我素的味道。孔子却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核心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总强求别人理解你,而应该来个换位思考:你应该学着理解别人。

当然,说这些话的要义,就是当今社会确实需要在这个方面予以提醒。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在不得意的时候抱怨别人,而不反思自己怎么样。总是喜欢说这个社会如何如何,我又怎么样怎么样。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有没有过错。也许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说得清楚一些,你抱怨这个社会,它也是这样,你不抱怨它也还是这样。与其抱怨,倒不如抓紧时间干点自己喜欢或能干的事情。人家外国人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上苍要它存在,你就先让它存在着。待有一天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某些存在也就没有土壤了,你再让它存在都不可能了。

所以还是不要抱怨的好。

此为大环境。说具体些就是,人人都有不如意的一面。当你抱怨别人的时候,你可以站到对方的位置想一想。他若此,定有道理。当你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可能会更加融洽一些。

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你干点儿什么事情,干嘛非要别人理解呢?不理解不行吗?当然行。只是有的人受不了这个,干什么事情急功近利,芝麻点儿的事也愿意让别人知道或理解。如果别人理解不了的话,他就开始抱怨。这个狗屁社会,怎么不理解我呢?对了,如果你带着这样的观点去干事情的话,你就等着吧!所以我说,每念及此,你就应该想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及企业管理,孔子之语更具启发。若有些老板很有个性,不喜欢从事随波逐流的行业,于是就挖空心思地设想一些异类或超前的事业。有这样的想法绝对是可以肯定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冒险意识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因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行业是没有先例的,自然会被人说三道四,有的老板确有毅力,可以做到“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最后获得了成功。也有一部分老板,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创新,一方面又经不起别人的议论,遂中途放弃,欲成而折返,未有所成,甚是衰婉。

如是,我就可以把孔子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解释成:不要惧怕别人不理解自己,把事情做成了,别人自然就理解了。犹如松树,当初幼苗埋于蓬蒿之中几人识得?还不是“直到凌云始道高”吗?

由是言之,孔子之语确有极强的前瞻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1761.html

更多阅读

《论语》之总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是个通假字,通喜悦的“悦”字。这是讲到“学而时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很难与之相处的,近之不知恭敬,远了又埋怨不已。”[演义] 在古时,女人与小人之间是可以用等号相连接的,因为女人的心态是在男尊女卑的状况

声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为网友人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