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设计《六一居士传》的教学 六一居士传翻译

我这样设计《六一居士传》的教学

王爱娣

史传作品教学,读文如读人,须把文与人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呈现完整的系统的阅读材料,让他们真正地领会如何知人论世,在作品与作者的思想文化里浸泡一回,获得思想文化与人生价值观的启迪。

上周星期四,终于带病完成了一堂区里的公开课,给高二学生讲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这是与本校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的“同课异构”。宫特上课有风格,不管什么课,在他手里都易如反掌,不管怎么上,他都会玩转自如。与他同台献课,我怕是要“献丑”了。不过,也没关系,不管好歹,公开课示范课推门课我也上过N多次,每次都有遗憾,如今再献丑一次也无妨。事实证明,本堂课是我所有公开课中最洒脱自如的一次。

本次宫特讲课的重点在落实文言词句,也就是讲第一课时。我该怎么上?必须是避开词句问题,另设内容,才能给听课老师一个新的视角——那就上第二课时,解读课文内容吧。这是在我病了一周、期间暂定由别的教师代上而结果迫不得已还得由活动原定人物“原上”,即在星期四公开课的前一天,备课组成员讨论给我建议的情况下,我才作出如此决定。

然而,麻烦的是,第二课时解读课文内容,而第一课时根本没有讲,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我实在没精力去做,临时备课,做个简易的课件都来不及呀。文言文教学,这样做,又是公开课,真可谓一次冒险。虚了阵脚,如何提升士气?这是我最大的担忧。头天晚上,布置学生自己翻译并通读《六一居士传》全文,要求他们把遇到的难题记下来,不要隐瞒,写在纸条上,第二天早读交给我。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我的12班学生,问他们有没有信心,他们坚定地回答:“有!”能不能上好?“能!”孩子们的确很是配合。所以,如果说我的这堂课上得真如老师评课时所说的“大气”“高屋建瓴”“有文化气息”,一定要归功于宝中学生素质好,归功于高二备课组,罗琼萼组长的重视和大家的帮助。当天晚上,备课到10点钟,咳嗽加剧,头脑疼痛,眼力都不聚焦,我只好把做了一半的课件撂下,第二天上午再来完成。

星期四早读,收上学生的难题及把主客问答的第二段改写后的文字。回到办公室,继续做课件,把那些难题一一输入电脑,终于在第二节下课完成任务,幻灯片22张。教案也来不及写,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要呈现给学生的东西打在幻灯片上,至于讲课时的过渡用语呀,设计技巧什么的,一概没有考虑。第三节有课,11班语文,与下午的12班进度相同,所以,算是自己试讲了一下,结果没有完成任务,三个主要问题只解决了一个,还剩下两个!回到办公室,马上调整内容,把原本对学生自学翻译的检查部分砍去,只保留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同时,课前三分钟的时评演讲也暂停,这样为讲课节省了大约10分钟时间,原本只有40分钟一节的课,现在时间就充裕了。实践证明,我的调节得当。铃声一响就下课,恰到好处。

【怎样教学文言文,尤其是教学名家经典作品,的确是一个难题。如果只是解决字词问题,总觉得有所欠缺,如果渗透文化内容,又怕学生接受不了,更怕时间不够用。怎么办?接到任务之初,我就想到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一些信息,增加一些阅读量,并且考虑到,把它作为中学阶段欧阳修作品的终结性文章来教学。我在高一上学期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这么处理的,效果挺好。这样,在五·一假期,就布置学生阅读《宋史·欧阳修传》,让学生从时间上对欧阳修的一生有所把握,又可以从时代的高度了解欧阳修是一位论事切直、忠于职守的政治家,也可完整地知道他人生中的三次遭受贬谪的原因,都不是个人错误,而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以上是我在课前的一些安排和调整,下面再谈谈本堂课的一些设计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解决自学难题

由于第一课时的缺失,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自学情况。把学生在自学遇到的13个难题提出来,一一解决。也算是带领学生温习、巩固文言词句知识及翻译。

自学中遇到的难题:

1 “累”在全文里的意思。
2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3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4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5.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6.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7 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我这样设计《六一居士传》的教学 六一居士传翻译
8.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9吾其何择哉?
10 宜去一也。
11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12 乃以难彊(qiǎn&--#609;)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13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二、读文即读人

曾几何时,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读文即读人,也即人们常说的知人论世,要读出文本所具有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带着学生在作品里走一圈,浸泡一回。这是我从境外母语教育,特别是台湾语文教学中获得的启示。

学生读一个作者的文章须是了解作者其人,尤其像欧阳修这样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在高二阶段,我把《六一居士传》作为欧阳修终结的篇章来阅读,让学生在心里留下一些具体的印象。为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指导学生在五·一假期阅读了《宋史·欧阳修传》,课堂上用一节课对此进行了梳通,使学生对欧阳修的一生和为官为人的品格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二是带领学生阅读课本里的《与尹师鲁第一书》,以此印证史传的相关内容,即第一次被贬及被贬后依然告诫朋友“不作戚戚之文”,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境界!公开课时,回顾初中学的《醉翁亭记》第一自然段,一是再认识欧阳修的语言风格,这是他从韩愈那里继承来的“文从字顺”“唯陈言之务去”的清新晓畅的风格。二是印证第二次被贬及其原因。欧阳修一生三次被贬,每次被贬都非个人失误。第三次被贬的原因比较复杂,而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他坚定不移地要退出官场归居田园,因而作《六一居士传》。

课前打出幻灯片,呈现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出生于四川绵州,“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nì)然有声。”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与文学家。在官四十年,曾仕赵宋五朝,三遭贬谪,历经宦海浮沉:
第一次被贬夷陵,因范仲淹言事(《与尹师鲁第一书》)。
第二次被贬滁州,为保护四贤士遭邪党忌恨(《醉翁亭记》)。
第三次守青州,知蔡州,因韩之奇弹劾、妇弟造谣言诽谤,神宗初即位,欲深谴修,且又为王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因而作《六一居士传》。

三、解读文本

理解课文内容,真正要解读的无非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我这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什么?落实文言词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写了什么。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把握,更与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概括能力密切相关。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普遍很欠缺,课堂上的讨论进行得不是十分顺畅,需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点以后在教学中要加强。

2、文章是怎么写的?本文的特色就是采取主客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把主客问答的语段用对话的格式打在屏幕上,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同时也把学生改写的非问答形式的叙述文段打在屏幕上,朗读中,提示他们:这样的叙述叫作平铺直叙,显得单调、刻板。再结合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使用,来分析主客问答形式的作用。很显然,学生很难从中归纳出要点来。结合高考训练按要点答题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学会分析与归纳。

主客问答形式的表达作用归纳如下:

(1)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与刻板,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使用问句提出问题,不断提请读者注意,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活泼,引起阅读的兴趣;
(3)采用主客问答形式,一问一答,层层深入地探讨问题,丰富语言表达的内涵,进一步表达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附:改写的文本:

客:六一,何谓也?
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其乐如何?
居士: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居士: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学生改写的片段:

六一居士以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与独自一老翁为“六一”者,其屡改其号,非逃名也,而以之聊以志六一之乐尔,然其志非可胜道,方其得意于五物,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耳。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无暇于五物。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此将偿其夙愿。以上者乃吾之所以志也。居士以彼者劳,又多忧,对五物之累,然佚且无患,择其五物之悠然。(张)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为六一也。六一居士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其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累于轩裳珪组已劳矣,又多忧;累于五物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赵)

3、作者为什么写?

这篇文言文,是欧阳修在历经四十年宦海风波之后、心力交瘁的情况下,坚决退官归隐的宣言,最后一段的“三宜去”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本文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是希望得意沉迷于五物之乐,还是坚定不移的“三宜去”?
学生找到的理由是:“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齐读最后一段: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熙宁四年六月获准,七月退居颍上;
熙宁五年闰七月,病逝于颍上。

欧阳修,这位北宋政坛的忠直大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人的老师、韩愈古文的继承者,于公元1072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享年65岁。

本堂课到此结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1935.html

更多阅读

谈《平移和旋转》的教学策略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就是一种教学艺术,成功的教师,总是会让教学策略不露痕迹,适当自然的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并且操作起来,简单可行。今年署假,通过国培学习,我似乎觉得自己的教学实践

《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教学点滴 汉语拼音字母教学ppt

这星期,孩子们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为后面学习音序查字法做好铺垫。从一年级到现在,孩子们对于汉语拼音已经非常熟悉,但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却有一定的难度,是按照英语字母读,还是按照小写字母拼音读,或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

我为什么喜欢《英雄本色3》 英雄本色3电影国语

我为什么喜欢《英雄本色3》----我的第一篇影评近三十年来,提起《英雄本色》系列,大家津津乐道极力推崇的是吴宇森导演的前两部,对第三部鲜有提及,认为那只是“英雄系列”的衍生品。但我对徐克导演的第三部却情有独钟。宏大的历史背景

声明:《我这样设计《六一居士传》的教学 六一居士传翻译》为网友心有心的距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