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古代凄美公主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岁月长河里,千古传颂着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有的是文学作品,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确有其人,大部分的故事都是爱情悲剧,然而也不乏喜剧其处。无论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人,多少有情人聚而又分,无缘最后的结局。

这些历史上的爱情悲剧故事,主要原因是他们都处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男女双方的婚姻大事自己不能做主,绝对是父母说了算,再加上门第关系。这样一来儿女们的爱情、婚姻一点自由都没有,没有一个自由平台让他们自由去恋爱,即使是两个孩子从小在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但是到了谈婚论嫁时,由于其他原因,最后还是成不了夫妻。在那个年代有多少有情人都没有成了眷属。社会因素,家庭条件的差异,让一双双一对对最后活生生地给拆散了,真乃可叹可悲啊!所以,今天我们要珍惜自己身边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所爱的人是你自己选择的。

看看这些历史上凄美的爱情故事,她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多少还是有所启迪作用的。虽然这些故事绝大部分人们都了解,可以说家喻户晓,如果再去品味我想还是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


梁祝

第一篇


中国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古代凄美公主爱情故事

梁祝: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这一对多么美好的爱情、姻缘。可到后来还是活活成了万恶的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的确很悲惨!

梁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凄 美的爱情故事,“青青荷叶青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愿不愿配鸳鸯?”随着梁与祝的十八相送到楼台相会,从英台哭坟到墓穴阴森森地合上,故事就这样带着凛冽之气地结束而化了蝶,象征着高尚的爱情挣脱封建主义牢笼,以另外的方法获得自由,双宿双飞去。这个开放式的尾巴使整个故事变得抒情而唯美,无限开拓了想象空间。
整个梁祝的故事,其实是祝英台一人在独撑,而梁山伯更像是芭蕾舞中的男伴,起的是烘托作用。要么是祝英台演技太好,要么是梁山伯实在迟钝。三年来,对于祝英台的性别从不怀疑,十八里相送时,祝英台的种种借物喻人,都像是对牛弹琴,搞不好,梁山伯还以为祝英台有断袖之癖。
其实马文才也很委屈,他连面都没露,就成了第三者,在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妻子竟跳进了别人的坟墓,叫他怎么不郁闷。
梁祝这样的悲剧是肯定不会再有了,现在的女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求学的,工作的,婚嫁的,想要嫁给男子,也没有封建主义这座大山压着,而父母的权威性也沦落为参考意见。可当这些祝英台真的如愿以偿嫁给了梁山伯后,却苍凉地发现,其实梁兄不过如此。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经过了历代作家和民众的不断修改和再创造,据不完全统计,梁祝读书处在全国有5处、梁祝墓有9处,在宁波鄞县还有1处梁祝庙。人们都愿意相信美好的传说曾经发生在自己的家乡。 


牛郎织女

第二篇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它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上银河,地下沂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也许“牛郎织女”确有其人,也许可能是“牛郎织女”的真人故事感人至深,在历代相传中不断神化,以至形成今天的神仙传说版本。

白蛇传

第三篇



关于杭州,关于西湖,历来就有很多很美好的传说。这其中最优美动人的当属于“白蛇传”,以致于长久以来,雷峰塔与断桥,一直都是游人们最为诗意的去处。但其实关于西湖的来历,也有个广为人知的传说。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西湖断桥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绝世爱情

第四篇


爱情,是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尤其对帝王与后妃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对于开创出开天盛世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历代文人墨客或歌或贬,莫衷一是。有的虽歌颂其爱情,但多半是寄于同情。而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仅有爱情,而且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那种爱情。

唐玄宗即李隆基,是一个风流天子,又是音乐奇才,他既懂音律,又爱谱曲,流传至今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他创作的;而杨贵妃是一个旷世美女,又是舞蹈天才,她根据李隆基谱写的曲子,指导梨园弟子编排出阵容豪华、场面恢宏的《霓裳羽衣舞》,他们二人在音乐舞蹈上堪称一绝。正因为唐玄宗对梨园文化的突出贡献,所以梨园界一致尊称他为祖师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加上文人墨客重彩浓笔的渲染,以及民间各种美丽的传说,这对老夫少妻式的爱情更具传奇色彩,至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后人仰慕杨贵妃的天然丽质,赞叹唐玄宗的痴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他们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爱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玄宗和杨贵妃的绝世爱情 一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拥有者,一个是集美貌与才能于一身的大美女,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决定要流芳百世了,那么这样一段影响深远的爱情故事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从开始到最终灰飞烟灭的过程呢?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名鼎鼎武则天的孙子,即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先前在宫廷斗争帮助父亲成功铲除了韦氏势力和太平公主势力,在维护父亲皇权的过程中显现出了异样的才能,这样在皇位继承的过程中也是可以说比较顺利的,哥哥李现更是自愿退出了这个争夺,在唐玄宗在位的712年至 756年之间开创了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鼎盛的的历史时期之一,即“开元天宝”盛世,当然一般我们只叫它为“开元盛世”,因为在天宝年间后期唐玄宗有点不思朝政的味道,之后更是发生了安史之乱。

但是总之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应该说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甚至一度与太宗有一样的地位。而杨贵妃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结合追根溯源的话还是源于一段公公与儿媳之间的乱伦之恋,杨玉环之前是寿王瑁的妃子,而这个寿王却就是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儿子,当一段倾国倾城的爱情故事蒙上了一层乱伦色彩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去急着否定它,这其中的原因是唐人有这样公公与儿媳、哥哥与嫂子之间乱伦的传统,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之后,就是把李元吉的妻子纳为己有的, 唐氏皇族血统里胡人的基因使他们继承了前者强壮的体魄,但同时其不良方面也不可能被历史遗忘。作为寿王瑁的妃子,在跟随夫君给唐玄宗请安的过程中两个人是见个面的,但那时候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日后两人会爱的死去活来。

唐玄宗之前心爱的妃子不幸去世后他本人十分伤痛,在夜夜想念前妻的李隆基眼里其他妃子就没有了半点颜色,这时候高力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就找到了寿王瑁的妃子杨玉环,但是再怎么没理公公霸占儿媳时也毕竟要找一个借口,李隆基首先要求度杨玉环为女道士,给她修了一个太真观,为什么不是削发为尼呢?削发为尼是要剪去头发的,更是不能终身婚育,这怎么可能呢是吧?女道士只是杨玉环从一个儿媳妇升格为妃子的过渡环节,一切政策几乎都是为了达到皇家的某种目的罢了,之后不久便把杨玉环接到了当时的兴庆宫服侍李隆基了,天宝四年正式立杨玉环为贵妃,正一 品,李隆基为儿子寿王瑁补了一个妃子,从此开始了他们 16 年的甜蜜生活……

李隆基和杨玉环可以说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了,他们相差整整 34 岁,不同于现在的老牛啃嫩草,他们之间的真的是爱情!在印象里杨贵妃很胖,然后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会当然的说唐朝有尚胖的风气,其实我们想一想杨贵妃真的可能很胖吗?绝对不可能的,历史上的杨贵妃不可能很胖的,事实上她是胖瘦得当的一个美女,她有迷人的身姿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说既然是流芳百世的爱情,她就不可能仅仅是郎才女貌就够了的,往往感动人的爱情需要夫妻两人有共同的兴趣志向,能够达到心照不宣的效果,而李杨两人也肯定是这样的:杨玉环是大唐的音乐家舞蹈家,李隆基也精通音律,两人常常一起我吹我跳,相互探讨,杨玉环的琵琶和笛子是最为迷人的,另外两人时常赏花,在歌舞与花海中诠释着爱情的真正含义,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这样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们不要一说到他们两个就想到两人华清池里的潇洒,如果一段感情仅仅以对方的身体来维持的话,那就谈不上什么流芳百世了,两人志趣相合才是16 年恩爱如初的唯一原因。

当然后来安史叛军兵临城下,夫妻二人遭受马嵬兵变之时,也就预示着两人一段爱情的彻底结束!我们只能用白居易的诗来这样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尤其对帝王与后妃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对于开创出开天盛世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历代文人墨客或歌或贬,莫衷一是。有的虽歌颂其爱情,但多半是寄于同情。而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仅有爱情,而且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那种爱情。


天仙配

第五篇

玉皇大帝的七女儿,深感天庭的寂寞冷清,鼓动六位姐姐去鹊桥游玩,拨开云雾偷看人间。七仙女看到长江两岸农夫耕田、樵夫砍柴、渔夫撒网、男婚女嫁的景象,对人间心存羡慕和向往。当看到舒州境内天柱山下的董永寒窗苦读,听到大姐讲述董永父亲病重,无钱医治时,美丽善良又颇具叛逆性格的七仙女顿生敬重和怜悯,便悄悄与王母娘娘的义女张巧嘴密谋,偷下凡间,帮助董永。她俩冲过天南门,腾云驾雾直飘人间。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内容讲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树下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刚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嫦娥奔月
第六篇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从此两人分离。此后百姓们开始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红楼梦

第七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及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他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2014 7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218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十大最美丽的谎言 中国十大谎言

中国古代十大最美丽的谎言和凄美的回复。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1.帝王: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 转自365知识网 http://www.zhishi365.com/ ]2.国臣:待我了无牵挂,许你浪迹天涯;3.将军:待我半生戎马,许你共话桑麻;4.书生:

视频: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龙脉传奇

1.龙脉传奇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02播放2.龙脉传奇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03播放3.龙脉传奇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04播放4.龙脉传奇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05播放5.龙脉传奇中国古代科学家的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 古代皇帝玩妃子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乌有先生`一、尾生之信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庄子曾经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过这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

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一、媒神之祖女娲是被中国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女娲能化生万物,她的最伟大的业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抟土造人。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

爱情天梯当代最经典最凄美最感人的爱情故事 凄美的爱情电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半个世纪了,一直无人知晓,直至2001年中秋,被一支户外探险队偶然发现,才向世人揭开了这段凄美感人的旷世情缘,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轰动。故事发生在重庆市江津南部中山镇的一座名叫半坡头的人迹罕至的深山里。上世纪

声明:《中国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古代凄美公主爱情故事》为网友旧時旧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