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片段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要求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尽量不写太过于老套。要有新意。

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是写到人就必须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外貌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 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描写具体要求

1、有序

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而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2、和谐

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3、研究性格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片段

分析人物性格特 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4、抓住关键

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凹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5、细节突出

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6、用词准确

7、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

描写具体方法

一、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描写。在人物描写中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

三、工笔式描写。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人物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四、间接式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禁忌

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并不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动摇变节。《红楼梦》的王熙凤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范例

〔头发〕白发苍苍 满头银发 两鬓染霜 头发乌润 蓬松的短发头发稀疏

  满头青丝披肩长发 柔软的头发 齐眉的刘海 披头散发 蓬头垢面

〔眼睛〕丹凤眼 三角眼 斜白眼 斗鸡眼 细眯眼 单眼皮 双眼皮眉青目秀

  浓眉打眼 明眸皓齿 眉梢细长火眼金睛炯炯有神 大眼睛忽闪忽闪

乌溜溜的眼珠 眼睛布满血丝会说话的眼睛慈祥的目光 明亮的眼睛

 目光锐利 目光迟钝 凶狠的目光眼睛眯成一条缝眼泡浮肿

〔鼻子〕蒜头鼻 鹰钩鼻 酒糟鼻 朝天鼻 塌鼻梁又遍又平的鼻子

又高又直的鼻子 尖尖的鼻子宽鼻阔嘴

〔嘴、牙〕樱桃小嘴 血盆大口 尖嘴猴腮 抿着小嘴 厚嘴唇 薄嘴唇嘴唇苍白

唇如胭脂 唇无血色 齿白唇红参差不齐的牙齿 白而发亮的牙齿

咬紧牙关 满口银牙

〔面容〕苹果脸 瓜子脸 鹅蛋脸 长方脸 四方脸 俊美的脸丑陋的脸 清瘦的脸

满脸憔悴 一脸稚气 古铜色的脸黑里透红的脸红扑扑的脸

布满皱纹的脸脸色苍白 愁眉苦脸 嬉皮笑脸 面黄肌瘦 满脸雀斑

面如桃花 面如土色 天庭饱满脸颊绯红面目可憎 油头粉面 面不改色

脸“刷”地一下白了 脸“腾”地一下红了

〔手、身材〕十指尖尖 纤纤素手 粗壮的大手 身材矮小 身材苗条身材丰腴

体态轻盈 身材臃肿 佝偻着身子 身强力壮虎背熊腰 膀阔腰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2587.html

更多阅读

从《挑山工》看人物外貌动态描写 黄山之挑山工外貌描写

所谓“动态”描写,就是把人物外貌放在事情发展和人物活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自然地多层次地加以描写。这样的人物外貌,既鲜明,又生动;既具体,又独具特点,比一次性静态介绍效果更好。例如,《挑山工》一文的挑山工,作者刚遇到时写的外貌是这样

转载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 外貌描写 妈妈外貌描写片段

原文地址:【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外貌描写作者:浩友玉汝外貌描写 我们作文时,为了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外貌描写,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和神情的描写。好的外貌描写能够展现人物的风貌、性格特点,使人物活灵活

人物描写丰满生动 人物动作描写片段

人物描写 丰满生动------高三作文复习之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一、[训练目标] :能熟练运用写作技巧,形象细腻地描摹人物.二、[写作指导]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两

人物的外貌描写 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

人物的外貌描写张玉红人物的外貌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主要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神情等,外貌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

声明:《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片段》为网友龅牙恐龙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