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飞鹰》:让恶魔胆怯的壮士 让美女爱慕的英雄
——中国空军创始人高志航烈士生活原型、影视形象之对比
空战电视剧《远去的飞鹰》塑造的民国初期空军英雄高志航也是形象以及他的人生奋斗传奇,对内地无数观众来说,这个人物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对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也是一段并不熟知的历史知识。
这是一部根据历史真实人物事迹改编的战争巨作。历史上的高志航,至今还有音容笑貌的塑像,挺立在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北端的航空烈士墓。在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我们应当去一下中山陵,去一下航空烈士墓,去凭吊一下这位伟大的中国第一代航空英雄……
资料显示:高志航,原名高铭久,1907年出生于东北,家境贫穷的他,13岁就去当兵,以减轻家庭负担。不久,即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1924年,张学良的东北军组建航空部队,17岁的高铭久有幸成为这支中国最早空军的一员。年少的他初次见到飞机,就疯狂地爱上了这个事业。他迅速改名高志航,表明自己立志以航空为生命,他被选派到法国学习飞行。1927年1月,19岁的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很快为张学良将军所重用。任命他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飞行员,旋转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一只雄鹰本来从此可以翱翔天空,成为中国的骄傲。然而,那时战乱的中国,内战不息,外患更凶。日本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地挑衅,先后制造“9.18沈阳事变”和“7.7卢沟桥事变”,从局部的侵华战争到全面的占领中国。骁勇善战、技艺超群的高志航以民族大义之英雄气概,投入到抗日救国战事之中。其战功赫赫,引起世界关注,最后被民国政府任命为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他率部取得的“8.14大捷”,使得强大于我数十倍的日本空军闻风丧胆。为此,蒋介石亲自将自己的座机送给他,并且决定每年8月14日为中国空军节。但由于蒋介石集团的内部腐败,错误命令导致延误战机,也导致一带飞鹰高志航壮烈牺牲。尽管蒋介石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也亲自参加。但毕竟英雄不再,抗战受到重创。
电视剧基本上是按照生活原型的真实人生来塑造人物的。青年演员朱亚文准确地把握了高志航在那个时代的行为举止和内心世界。他曾经在电视剧《闯关东》中精心诠释了极具野性和战斗精神的二儿子朱传武形象。这次塑造的民国空军英雄高志航,更加富有阳刚帅气。他不仅把高志航这位中国空军的创始人塑造的有款有形,更是注重表现他人性的一面,那就是他两段情感戏。他与俄罗斯夫人葛丽儿的深度爱恋被所谓“军中制度”棒打之后,又与富家女叶蓉然相爱。叶蓉然出于对英雄的崇拜,甘愿为他做“填房”,成为他两个女儿的后妈。这符合自古美女敬英雄,英雄爱美女的人性规律。朱亚文演来,也是得心应手。相信:高志航的这种帅气阳光又充满英雄气概的形象,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立刻会成为当今中国新一代荧屏军旅偶像。
其实,高志航的英雄故事,并非第一次搬上影视银幕荧屏。早在1977年,台湾著名导演张曾泽就拍摄了彩色宽银幕空战巨片《笕桥英烈传》。影片以写实的手法,再现高志航等空军壮士们在“814”、“815”和“周家口”等空战中击毁日舰出云号和日机后壮烈牺牲的事迹,场面和情节极其悲壮。据说,当年影片在台北公映时,观众看到片尾处高志航的战机无法起飞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全体起立,为之加油。形成“银幕上下同声合力”的壮观场面。该片获得第十四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彩色影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录音奖六项大奖,成为台湾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电影之一。当年台湾的英俊小生梁修身饰演的高志航,亦将人物塑造的入木三分。他把高志航的英雄壮举和悲情内心,表现的张弛有度。遂有“民族英雄”称号,观众把对历史人物高志航的满腔热诚都倾注到他的身上,这也 证明了他的演艺事业达到最高成就。
相比起台湾电影《笕桥英烈传》,内地电视剧《远去的飞鹰》在人物的写实性和感情深度的刻画描摹上角度不同。《笕桥英烈传》注重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雄主义秀,而《远去的飞鹰》则较为全面地揭示了高志航所在的时代背景——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同时还以更多更细致的笔触,描写了英雄军中与家庭的不同生活。尤其是高志航与俄国妻子葛丽儿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人物的性格多面性开拓了空间。同时也是电视剧的篇幅远比电影宽裕,从而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细腻描写英雄的情感世界。因此,电视剧中的高志航,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雄鹰”,还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遭遇爱情坎坷,内心也颇多纠结,相对来说,在诸多内地电视连续剧中,这个人物的塑造,还算是有血有肉。自然,这取决于生活原型的原本就具有的丰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