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风 之 子——配图散文宋明非
我一直认为,我是东风的孩子,因为我的童年成长在“东风”,工作后我的青春献给了“东风”,所以“东风”是我的“命根”。
在这里能听到北京话、上海话、四川话、广西、广东、东北、甘肃、湖南等等地方话,还学会说点四川、河南、山东话,能撇一点东北味、北京腔。经过各地语言大融合,现在说的一口标准的“东风”普通话。
在这里吃到过东北的的酸菜,四川的辣椒油、上海的泡饭、山西的酸醋,尝遍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至今能吃荤、能吃素,能吃咸甜没忌口;从小就知道北京大、上海富、东风的白杨树。虽然称谓经过几次改变,我只认定“东风”这个名字。我生长在“东风”的戈壁滩、狼心山、沙枣花香、窜天杨,东风礼堂,大马路,幼儿园、小学、中学,10号、2号、14号、守备师;绿色的军装,东风礼堂、电厂、服务社;幼儿园的阿姨,学校的老师,粮局的叔叔、卖冰棍的阿姨。。。。。。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东风,因为“航天”形成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工作,一个特殊的群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父辈们年轻时带着他们的冲动,豪情壮志的从事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和子孙。东风的孩子在“东风”、“任务”那自豪而神秘的名词下,在戈壁荒滩上、在东风的土地上,像芨芨草、红柳、胡杨一样,在灿烂的阳光下、按照戈壁滩的方式成长。深深的扎根茁壮成长,“根”已经深深的扎在了东风。
我是东风的孩子。从小与芨芨草、红柳、胡杨、甘草、戈壁上成长起来的孩子,它孕育了我们“善良、合作、自强不息”的东风精神。
善良是因为我们的父辈为了一个目的来到这里,工作上需要相互配合,生活上需要互相照顾,在这种环境下,善意待人在这个环境成为主流。我听到过父母谈论工作,吃过同学家的饭,父母出差的时候,也“寄宿”过叔叔、阿姨家。
合作是因为,航天事业需要发射站、测试站、需要电场、需要飞机场、需要守备师、服务社、照相馆、学校。。。。。。缺一不可。所以,各项工作都重要,大家需要合作。当执行任务的时候,每个家长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后来,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紧紧地围绕着“任务”我们延续着父辈精诚合作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来到东风的时候,工作、生活环境物质都极度贫乏,一切要靠自己想办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在那时候是工作、学习的座右铭;雷锋同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精神,是那时候的信条。“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熏陶下,东风的孩子乐于助人,互相帮助、勤奋努力成为生活的信条。守着这样的信条,东风的孩子在戈壁滩上,我行我素的顺利生长。
东风的孩子大部分接替了父辈的工作,有的上了学校、有的当了兵、有的去了服务社、有的在银行,但都围着“东风”的任务转。由于从小在一起,他们是“发小”。当我回到地方向单位的同时介绍他们时,常常名词不好确定,因为又是“发小”,又是同学,又是战友,又是朋友,“同桌的你”、初恋、偶像等等,加了一段修饰后,最后落到“东风战友”。
我们秉承了父辈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着他们的“东风”精神。因为是“发小”,我们工作合作的更好;因为是同学,我们经常在一起聚餐;因为是战友,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牌;因为是朋友,我们在工作生活上互相帮助。我们继承了父辈的友谊,并增加新的”佐料“,感情更深,已经超越了“朋友”“发小”的涵义,达到了语言没法形容“无言”真空的“至上境界”,东风的“根”越扎越深。我们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建设更美好的“东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东风”,实现了父辈献子孙的“愿望”。
东风的孩子注定要离开东风,因为“东风”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东风”不留人,当父母叶落归根的时候,从戈壁滩带走了他的孩子;东风的孩子“嫁鸡随鸡”、娶妻生子,也离开了东风。
当他们离开东风的时候,也带走了他的“根”。
东风的孩子要离开东风,然后带着“东风”的方式去习惯当地的生活,要入乡随俗,到新的地方去生根、求长。
生活回到了地方,没有了友情,没有了朋友,扑克不是打双升,聊天找不到人的“人间戈壁”,就像沙枣的种子离开了戈壁,只能长叶,不能结果。因为他只属于戈壁滩,别的地方不适合它生长,有时严重的水土不服。我们经常不适应,有的人不善良,却成为领导;有的人不合作,却成为你的上司;有的人吃喝嫖赌俱全,却风光无限。这些在东风看不到的种种风情,让我们感到困惑、压力,东风的做法在这里受阻,你必须修改信念才能入乡随俗。
曾经我思考过,是不是应该“入乡随俗”是不是应该“我思故我变”,思考了几年后,我回到了原点,因为我发现,“东风精神”根深蒂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稳定,不是简单的“入乡随俗”能够改变。改变后的我与原来的我区别不大,没有时来运转、飞黄腾达,反而是没有了“东风精神”,我觉得魂不守舍,这种感觉非常不舒服。如果扪心自问,你是哪里人、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个东风长的、回到石家庄的人吗?我是一个入乡随俗的人吗?不好!不舒服!
我们身上有浓厚的“东风精神”。我们已经形成了东风世界观,“善良、合作、自强不息”,这是东风留给我的精神食粮,是属于我们的。无论今后有什么困惑,我绝不丢弃我从东风修来的“功德”,我认定:无论生活怎样改变,信念不能变;我必须为“东风精神”发扬、传承努力,我将以我的生活方式生活,传承我的东风精神,我就是“东风之子”。
我攒了20年的时间,今年我到了“东风”,回到了我阔别多年的地方。看到的是新的街道、树、街上的小战士穿着漂亮的新军装;路边的窜天杨换成了馒头柳;看到了同事的孩子踏进了东风小学,听到同学的孩子在面临高考。推杯换盏之间同学感情依旧,我感到东风充满着生机,就像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在巴丹吉林沙漠,我写下了四个大字“东风之子”,因为我的跟在东风,我觉得这四个字能够代表我。我为我成长的环境自豪,我为我的父母自豪,也为我自己自豪,因为我能够自豪的说:我是东风的孩子。
我希望东风继续发展,将来飞起更多更好的航天器,同学的孩子继续我们的事业,充实新内容,那样我不只是怀旧东风,会更想东风,想看到东风的新气象。
昨日,惊悚东风前辈纪老前辈去世,心中慨叹人生总有终结。今后,以前、现在、今后会不断的有为东风做过贡献的人不断去世,我们对他们的最好纪念就是传承他们的事业,实现他们的理想,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常向我的儿子讲东风的事,东风的叔叔、阿姨就是你的“表叔”,我希望我的儿子传承东风精神,让他成为东风之子的孩子。
我希望我们东风的孩子,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保持你们的精神食粮,传承“东风精神”,做心中的“东风之子”。
我就是我。
我是东风的孩子。
我的根在东风。
我就是“东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