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功基础 道教基础知识

道教内功基础 道教基础知识

论打坐

【原文】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宁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诸事万物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释义】以坐为坐是守尸鬼。活人坐不卧,死人卧不坐。一具臭骨头,谈什么炼功课。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开此中意,便是西天祖。二人者即二目瞳神不外驰,神坐中央戍己土,巍巍不动稳如泰山即是坐。非肉体之功,是筑自我神基。以身体舒适来定时间。今非昔比,今古条件不一,法由心生,自然是道。坐以静思求理悟真宗为念,停思断想入顽空是练功之大忌。别生一念,幻境现前名为入魔。心喻镜,千形万相不碍明。千思万缕任来去,如如不动是坐功。舞台角色,喜怒哀思悲恐惊,演员意表形相,内心世界无动于衷。定静无为自然智慧生,心不在焉、视而弗见、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即诚则灵,灵则明。以自心洗自心,返观内照,去污除垢,止念还虚,守一万事毕,胜似丹经万卷。此自然无为之坐。

、论虚心

【原文】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住着,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为不著,终非真学。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乱,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犹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野鸟,为人把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释义】心是虚无真空直系化分子谓如来心。本自清静、本来空、唯独无偶谓一性。感受客观物相,生一念即受想行识,谓之人心。一念映万相,万想由心生。虚心本自不动,只是意识在心内行。意多,虚不增,无意,虚不减。不增不减宗归。万变不离宗,宗不变,千思万想正常能。认为自心乱,即是有二生,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生乱意识是一念之障,不生二乱,还是一念纯诚。千思万缕、此伏彼起,来一千,去一千。来一万、去一万。心如镜如,千万之念是从一念生。千万之念灭在一念中。虚心之一念还是念诚。千思万缕任来去,别生二念,即是一念纯诚。老子抱元守一念。释迦万法归一性圆明。孔子贯一念纯诚。大舜精一万法通。若将一念归无念,即是妙觉圆明万法通。一念还虚无,虚无还妙大神通。

论不染

【原文】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独避动而取安,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释义】见闻觉知之觉性谓之道心。如来心本自无染。观客观物相,感受而后,意识一念生即人心。道心本自清,人心本自静,人心爱物,被物所牵。贪心二意生,这是三心二意。此谓染,一念纯诚,不生贪欲之心谓不染。一平二静,念欲平息,复我本来道心,即是返虚无妙有之道,常无欲以观其妙,虚灵不昧之道心,即天赋灵明之妙智慧光,简称慧光。光俱感应功能,谓灵光独耀。日光、灯光无感应功能,只有热、照明之用。灯是体,光是用。灯能破,单独的破坏光,是无能为力的。灵光无法能破坏。因体用皆光,唯独无偶。入水不浸,入火不焚,刀砍不断、雷打不变,罡风吹不散。被物相所蔽,不明。破相、除物,还虚自明,即一性圆明,即去污除垢,止念还虚。此人类人人自我之自然天赋之真生命,真信真诚灵自明,妙觉灵明获圆通。

论简事

【原文】修道之人,莫若--简事。知其闭要,识其轻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而自致亡败。何迷之甚也。【释义】心本空寂、清静自如、唯独无偶,简。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意识界,简。《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观世音心经,真空妙理无为法是佛纲。以无印心,观自在,万法皆空。而获大自在,入无为无所不为,谓大自在菩萨。观万象,生万意,应万事,生万变。来则有,去则无,心无挂碍简。居人海乘风浪,在尘离尘,在欲离欲,和光混俗,背境观心,心喻镜明简。

论真观

【原文】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须当虚襟以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资船舫。因何未度,先废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然出离虚幻,未能遽绝。虽有营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不同贪,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为之。【释义】眼见前,不见后,见表不见内,视察一切,视者,觉也。眼只是晶体透明之器官,见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视而弗见,此处指真观。觉徹悟真空之妙有谓之观。即心经观自在菩萨。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慧眼观俗,见心同时也见表,谓之通观。佛以无上妙智慧,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俗观只见色相,不透心性,谓之观相。真观,认自本心,识自本性,在悟观者是谁。观自在菩萨的观者是如来心,被观者也是如来心。以心观心即以,作何观想?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观何?返观内照,返闻自性,闻者即是觉。自参自悟自觉,内不生观念,外不起观心。观者,自在自如如即。照见五蕴皆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142.html

更多阅读

茶叶基础知识1 茶叶的基础知识

中国人民素来爱茶,茶的基础知识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小编班门弄斧,整一整说一说茶的基本知识。1、茶叶的划分茶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中国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色泽、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来分。按照茶叶的色泽、加工工艺可以将茶

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调色

第二章?色彩色彩概述1.色彩基础知识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现货k线图基础知识经验分享 自由知识和经验分享

现货快活谷给大家分享现货市场中,技术面分析是很重要的,很多投资老手钟爱投资现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现货基本面信息比较好把握,技术面占的比重更多,技术分析中,K线图的研究分析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现货k线图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对

珠宝基础知识大全 常见宝石种类图片大全

珠宝基础知识大全——简介珠宝基础知识:要认识珠宝,必然要应用到许多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矿物学和结晶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在这里只能将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作一概述。珠宝基础知识大全——工具/原料珠宝文献 火烧化学制剂珠宝

学习摄影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  很多人都喜欢学习摄影,可能是为了爱好,或者想成为摄影师,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 那么学习摄影的基础知识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机镜头对于拍摄是很重要的,我们来看一下镜头可以分为哪几类,一般常用到的是标准镜头

声明:《道教内功基础 道教基础知识》为网友六弦绿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