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四大名将之四——拿破仑 四大名将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复辟,百日王朝开始。

目录

拿破仑 - 简介

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Napoléon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全名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5年)。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他还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拿破仑 - 基本资料

拿破仑诞生的祖屋,已设为拿破仑纪念馆。阿雅克肖位于法国科西嘉岛西岸,是科西嘉岛的首府。阿雅克肖是拿破仑一世的出生地。

全名:拿破仑·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出生时间:1769年8月15日

出生地点:热那亚共和国、科西嘉岛、 阿雅克肖

人种、民族: 科西嘉族 

身高:大約 168cm -- 170 cm

国籍:法兰西

去世:1821年5月5日(51岁),英国圣赫勒拿岛

葬于: 法国巴黎荣军院

在位:1804年3月20日-1814年4月6日

1815年3月1日-1815年6月22日

加冕: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

前任:执政府(第一共和国)

上任君主:路易十六(1793年殁)

继任:路易十八(实际上),拿破仑二世(名义上、法律上)

配偶:约瑟菲娜·德博阿尔内,玛丽·路易莎

子女:拿破仑二世

王室:波拿巴王朝

父亲:卡洛·波拿巴

母亲:莱蒂西亚·拉莫利诺

拿破仑 - 个人经历

拿破仑诞生的房間,已设为拿破仑纪念馆。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拿破仑的父親Carlo Buonaparte 1746年– 1785年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埃及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埃及。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埃及,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英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

拿破仑 - 背景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国后,法王承认拿破仑的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当时科西嘉是三种势力的竞逐场,革命派、保皇派和独立派,拿破仑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宾派,并在一个志愿军团中得到中校的地位,后因与科西嘉独立英雄保利起冲突,拿破仑全家被迫在1793年6月逃往法国。

在1793年12月,24岁的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尼亚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拿破仑 - 称帝

 Consecrationof the Emperor Napoleon I      在教宗庇护七世旁观下,拿破仑替跪
  下的妻子约瑟菲娜·德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

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拿破仑仿效查理曼大帝的历史,以减少革命派对于他登基帝位的不快。同时这也是第一次法国皇帝以自己的“名字”作为皇帝的称号。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联邦”,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拿破仑 - 转折

博罗金诺战役获胜

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因为发生在伊比利半岛上,此事件称为半岛战争。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拿破仑 - 滑铁卢

拿破仑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他在厄尔巴岛上时,曾有一名言“Ablewas I ere I sawElba(在我看到Elba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这位征服者在礼炮声中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七月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拿破仑 - 平生挥戈

土伦战役(BattleofToulon)1793.9.1-12.18
皮埃蒙特之战(BattleofPiedmont)1796.4
洛迪战役(BattleofLodi)1796.5.10
卡斯奇里恩战役(BattleofCastiglione)1796.8.5
里沃利会战(BattleofRivoli)1797.1.14
马伦哥战役(BattleofMarengo)1800.6.14
乌尔姆战役(BattleofUlm)1805.10.20
奥斯特里茨战役(BattleofAusterlitz)1805.12.2
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BattlesofJenaandAuerstadt)1806.10
瓦格拉姆战役(BattleofWagram)1809.7.5-6
莱比锡战役(BattlesofLeipzig)1813.10.16-19
第一次意大利战争1796.4.5-4.28
曼图亚争夺战(SiegeofMantua)1796.5-1797.2
金字塔大战(BattleofthePyramids)1798.7.21
特拉法加大海战(BattleofTrafalgar)1805.10.21
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BattleofAspern-Essling)1809.5.21-22
博罗季诺会战(BattleofBorodino)1812.9.7
滑铁卢(BattleofWaterloo)1815.6.18

拿破仑 - 军事语录

第一条

一个国家的疆界,是由大河、山脉或沙漠构成的。这些都可成为行军的障碍,其中最难克服的是沙漠,其次为山脉,广阔的河川居于第三位。

第二条

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并制定必要的应付措施。

作战计划可因环境的变化、将领的才智、部队的素质,以及战场的地形而加以修订。

第三条

进入敌国作战的军队,可能其两翼都有中立地区或天然障碍(如河川山脉等)作为屏障,或者只有一翼获得屏障,或者两翼都将暴露。

当两翼都有屏障时,统帅所要注意的,只是防止正面被突破,只一翼有屏障时,要依靠有屏障的这个侧翼;如果两翼都已暴露,则应将部队向内集结,不使他们脱离中心。如果说,保护两个暴露的侧翼已够困难,那么,一旦整个军队分成了两个或三个部分,而要保护四个或六个暴露的侧翼,势必困难更大。

在第一种情况下,作战线既可选在左翼,也可选在右翼;在第二种情况下,作战线应该依靠有屏障的一翼;在第三种情况下,作战线的选择必须与大军正面的中心点相适应。不过,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都要沿着行军轴线设置据点或加强阵地,其彼此处离应为五日或六日的行军路,这样建立起粮袜和军火的补给站,组织辎重队,便于部队的供应或整编,从而缩短其作战线线。  

第四条

攻入敌国的大军由两个或三个部队组成、而且分别由不同的路线开进时,预定会师的地点绝对不可距离敌军太近,出为敌军可能先于我集中力量,不但可以阻我部队会师,而且可以对我各个击破--这是一条重要原则。

第五条

作战应当条理化,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战争的进行务必遵循兵法的原理和法则。作战所用的兵力,要与预期遭遇的困难强度相适应。

第六条

在战争开始时,前进与否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但是一经采取攻势,必须坚持到底。实行后撤,无论技巧如何,定全降低军队的士气,因为已把成功的机会让给敌人,自己却失去了这个机会。而且,撤退所招致的人员和物资损失,远比最激烈的战斗为大。在战斗中,敌我双方的损失总是大致相等,而在撤退时,损失全在自己一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第七条

一支军队,无论昼夜都须具有全力抵抗的准备。因此,士兵必须时刻不离他的军械和弹药;步兵要同炮兵、骑兵和指挥官经常保持联系;军中各师都要作好准备,以便随时相互协助,进行支援和掩护。

在宿营或行军中的部队,务求经常处在有利于作战的地点,两侧需有妥善的掩护,威力较大的武器应当配置在适宜的地点,以备随时加以使用。

当部队成纵队行进时,应派出前卫和侧卫担任警戒,向前方和左右两方进行搜索,同时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使大军本身能够及时展开进入作战位置。

第八条

一个司令官每日自问几回:“如果敌军在我前方或左方右方出现,我该如何处置?“如果他对自己的问答感到困惑,那么他的部署一定不妥,应该予以改正。

第九条

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 

第十条

如果一支军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骑兵和炮兵都较敌军为弱,那么,指挥官必须避免全面战斗。人员数量的不足,可用进军的速度来弥补,炮兵的缺乏,应以适当的机动来抵偿;骑兵的劣势,则靠选用有利的阵地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士兵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第十一条

使部队分散在相隔很远的几条路线上行动而又彼此失去联络,是一个错误,而且会接着引起另一个错误。各分遣部队只能获得第一天的作战命令,以后的行动就要看主力所遭遇的情况来决定。这样可能产生两种结果:或因等候命令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或者自己随意行动。这两者都非所宜。因此全军各分遣部队应经常保持紧密联系,不给敌军有从间隙渗入的机会。这是一条应该遵守的原则。如因某种理由未能遵守这条原则,各分遣部队就应个别独立行动。此时,要朝着指定的会合地点推进,遇事不可犹豫,无需等候新的命令,并应尽量避免遭受敌军的个别攻击。

第十二条

一个部队应该只有一条作战线。这条原则务须谨慎保持,非另有重要理由,否则不可放弃。

第十三条

在行军中,一个部队的各部分之间应该保持何种距离,地形、环境和目标情况而定。

第十四条

在山地,到处都有天生险要的坚强据点。指挥官一定要避免攻击这种据点阵地。在这种作战中表现技巧,就是控制敌人的侧翼或后方,迫使敌军不战而退,放弃其阵地,或者逼他跃出阵地,为想攻击我方而自动出来应战。

在山地战中,进攻者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即使在进攻性的战争中,也应采取以守为攻的战法,迫位敌人向我方攻击。

第十五条

在作战中,一位将领所要注重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持部队的尊严和荣誉;维护人员的安全与完整无损,可作次要考虑。不过,为了达成前一目的的勇往直前精神和坚忍不拔作风,同样也是达到后一目的的最好手段。

实行退却,指挥官不仅要失去部队的光荣,而且通常还要损失比两场战斗更多的人员。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只要军中人员勇敢,你就不用气馁。勇敢的行为可以获取胜利,同时也应该得到胜利。

第十六条

绝不做敌人希望你做的事--这是一条确定不移的战争格言。理由很简单,因为敌人希望你做。所以,应当避免进入业经敌军搜索和研究过的作战场地,同时更须注意,不要进入敌人筑有防御工事的地区。根据这条原则,又可得一推论:对于一个可以迂回攻取的阵地,决不要从正面去攻击。

第十七条

在行军或野战中,为了避免同强于自己的敌军对抗,部队指挥官必须经常觅建防御阵地,刚时每晚构筑掩体、壕构。如不采用适当的方法,则一般的天然阵地并不能保障一个部队同一支数量优势的敌军进行对抗。

第十八条

据守不良阵地而又遭到敌人优势兵力的袭击时,平庸的将领必以撤退来求安全。但是一个卓越的司令官则不然,因其具有勇敢坚毅精神,反而可能向前迎击敌人,这样将使敌人感到困惑。如果敌人犹豫不决,则能干的将领就可借此谋操胜算,至少可以调动部队以争取时间,并可利用夜间来挖掘壕沟掩体,或者撤向较为有利的阵地。这种勇敢行为可以保持部队的荣誉,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殊为重大。

第十九条

从防御转入进攻,这个变换在战法上是一种极为巧妙的行动。

第二十条

一个指挥官不应离弃其作战线。不过,当环境有此要求时,则做得如何转移作战线,便是战争中一种最技巧的运动。一个部队若能技巧地改变作战线,则可欺骗敌人,使其无法知我后方和弱点之所在,因而无从对此进行威胁。

第二十一条

部队拖带攻城纵列和运送大批伤病人员时,应采取到达基地的最短路线。

第二十二条

在阵地上宿营的技术,也就是在该阵地部署作战的技术。为此,要使所有炮队配置得当,能够随时进行发射;所选阵地应能不受其他阵地的控制,而且还要不被迂回,并有可以瞰制和掩护邻近阵地的位置。

第二十三条

一个指挥官在占领一个有受敌人包围威胁的阵地时,一定要迅速集结部队,反以攻势行动威胁敌人。如果他认为必须撤退,则采取这种作法可以防让敌人调动兵力来袭击他的侧翼。

第二十四条

有一条军事格言应当永远记住:营地务须远离敌人,并且妥为掩护。当敌人可能随时出现时,应该更加注意。如此,则可以在敌人来攻之前集结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二十五条

两军对垒,一军在被迫后退时只有一桥可通,而另一军可以自由地退至外围任何一点,这时的后者自然占有一切的便利。处此局势,统率前者的将领,应该勇敢果断,予敌猛击,并针对其侧翼进行运动作战。

第二十六条

面对一主力量集中、交通便利、而又通信设备良好的敌军,却使自己的各部队分散作战,彼此失去联络——这是违背兵法原则的。

第二十七条

一个部队被迫撤离其第一线阵地时,各纵队在后方的集结地点,应有足够遥远的距离,以免遭受敌人的干扰,因为各纵队在重新集结之前遭受袭击,那将是最坏的事情。

第二十八条

在战斗前夕,不要派出任何支队,因为在夜间情况或许产生变化,敌人可能撤退,也可能因有强大援军开到而对我方发起攻击,所以,先期的部署可能造成险恶的后果。

第二十九条

一个指挥它决心进行会战,就要迅速集结部队,不可有所忽略,有时,仅只一个营的兵力也会成为胜败的关键。

第三十条

在敌人阵地前作侧翼行军,是最轻率而违反兵法原则的事情,特别是当敌人占据高地而被迫在其山麓之下成单列行进时,则更为严重。

第三十一条

计划决战之时,应该尽量使自己掌握所有取胜的机会,如果对手是一位杰出的将领,那就尤其应该如此,因为一旦战败,不论身处何地,纵然还有大量的补给品,而且离设防阵地也不远,战败者总是倒霉的。

第三十二条

前卫的任务,不仅在于向前推进或向后移退,而且要进行灵活的搜索。前卫应以轻骑兵组成,而以中骑兵充当预备队,并以有炮兵支援的步兵营作为后援。因此,前卫应由精选部队组成,其将领、军官和士兵,都要熟知担当此种任务所必需的战术。一个未经训练的部队担当此一特种任务,只有引起麻烦。

第三十三条

除非据有隘路彼端出口,则以辎重和重炮部队进入隘路,实属违反兵法原则。因为这样,一旦需要撤退,将会遭遇严重困难,甚至全部遭受损失。此等部队,在己方尚未控制隘路出口以前应该留置后面并有妥善掩护的地点。

第三十四条

构成作战正面的各个单位之间,绝不应当留下可使敌人从中突入的空隙。这是一条兵法原则。如想诱敌落入陷阱,当然属于例外。

第三十五条

同属一军的各部队宿营时,其位置排列应能进行相互支援。

第三十六条

敌军如有河流掩护,而且沿河设有若干桥头堡阵地,则不可攻击其正面,因为这样将使己方部队暴露于敌前,有遭受截成几段而被击破的危险。应该以梯次纵队接近河道,这样,敌人只在攻击最前面的一个纵队时,才可不受侧翼被袭的威胁。同时,要以轻便部队进占河岸,渡河地点一经决定,就应急速推进,架设桥梁。但是必须注意,渡河点应与先锋梯队保持相当距离,以便迷惑敌人。

第三十七条

只要夺得一个可以控制对岸的阵地,也就有了保障渡河的有利形势。如果该阵地可以配置大量的炮兵武器,那就尤其有利。但是,河面的宽度如果大于六零零码,则有利条件将要减少,因为这时炮兵火力不能达到对面河岸,敌人守卫部队仍可掩护其阵地,并不会暴露在渡河的支援火力之下。此时,如果奉命渡河,担任掩护架桥任务的先头部队抵达对岸时,有可能为敌军的炮火所歼灭,因为敌人没在离桥四零零码距离的炮兵,可以向此区域发射非常猛烈的火力,同时,敌方炮兵处在一零零零码以外,不会遭到渡河军炮兵火力助反击。因此,敌人在炮兵方面完全占有优势。在此种情况下,除非进行偷袭,可以乘敌不备,或者在河中有小岛可以用作掩护阵地,或者利用河道四处的两侧部署炮兵,可向对岸的突出点进行集中射击,否则,对于这样宽阔的河流,决不可以实行强渡。

如果河面宽度在一二零码以下,己方炮兵能够控制对方河岸,则渡河部队将受到掩护,获得很大益处。在此情况下,不论河道凹处如何小,敌军都将无法阻止架桥。这时守军方面的将领即使最为精干,能够洞察对方的计划并率领部队赶到渡河地域,也只不过能对敌军利用桥梁渡河进行一些阻扰而已。这时,桥梁实际上就是一条危险的隘道。守军将领应使其部队对着桥端作半圆形配置,并与对岸炮兵保持六零零码到八零零码的距离,以免陷到炮兵射程之内。

*一码等于0.914米——译者注

第三十八条

阻止携有架桥装备的敌军渡河,是很困难的。当守河部队的目的只在于掩护另一部队实施包围行动时,司令官应该作出判断如果确信无法阻止敌军渡河,则应立即撤退,以便迎击敌人,迎击地点必须选在原来守卫的河道与将欲掩护的地点之间。

第三十九条

在一六四五年的战役中,杜伦尼将军及其部队遇到了优势敌军的包围,被迫渡河,撤回到菲利普斯堡。莱茵河上没有桥梁,他便利用河道与该城之间的地段,对渡河后的部队进行整顿。

对于工兵部队的官员来说,这里有一个关于构筑要塞和桥头堡的教训:在加强阵地与河道之间,应该留出一段空间,使部队在进入阵地以前能够进行整顿,否则,可能发生危险。

部队自美因兹撤退时,遭到了敌军的追击,当时处境十分危险,因为过桥渡河所需时间即已超出一日以上;同时,在加塞尔的加强阵地太小,整个部队进入该地以后,实在过于拥挤。所以,加强阵地与莱茵河之间,应该有一个四零零码的距离。

在大河边上构筑桥头堡时,应该参照此一原则,不然,将无助于一支后撤部队的渡河运动。学校里讲授的桥头堡构筑方法,只能适用于渡程较短的小河。

*杜伦尼(1611.9.11-1675.7.27),法国将军,一六四三年升为元帅,曾多次担任法军统帅,在几次重大战争中立过不少战功,带兵勇效果断,长于战术,是十七世纪中叶的法国名将。——译者注

第四十条

要塞的效用,在进攻战中和防御战中是一样的。要塞本身虽然不能直接捕获敌军,但对于一个获胜的部队来说,它却起着阻滞、骚扰、削弱和困扰的作用。

第四十一条

有效围攻一地,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首先击溃掩护部队,把他们逐出阵地,迫其残部退至某种天然障碍如山脉或大河以外。做到这一步以后,应即派遣斥候部队进至天然障碍附近,直到完成围攻任务、全部占领该地为止。

实施围攻的指挥官,如欲在敌人援军到达以前避免与之进行会战,而力求尽先攻克所围敌阵,则可采取第二种方法。行使此种力法,必须备有攻城设备,具有预计围攻时日所需用的弹药和粮食,充分利用高地、森林、沼泽与河流等等有利地形,同时构筑攻城堡垒和筑垒阵地。

此时,因为没有沟通己方补给基地的迫切需要,所以只须注意阻住敌人的援军。为达到此目的,指挥官应派出斥候部队,使其与敌人援军保持接触。该部应当遮断敌人援军的进路;如遇敌人偷偷进入重围,则应攻其侧翼或后方。由于拥有利用攻城堡垒来构成战线的优越性,指挥官可以抽调部分兵力同敌援军作战。所以,在敌人援军面前施行围攻,须有攻城堡垒作为掩护。

如果围攻方面军力强大,在围攻地点留下四倍于守军的部队以后,其余还足以与敌人援军相等,那么,此一剩余部队可向超过一日行程的远处进军。如果所剩部队较敌援军为少,那么他们离开围攻地点的眨离,不应超过一日行程。这样,一旦遭受攻击,即可返归原来阵地,而且也易于获得支援。

如果围攻部队和斥候部队合起来也只等于敌人援军的兵力,则围攻部队必须完全留在原来阵地之内或其附近,并以最大的努力进行围攻活动,以求取得胜利。

第四十二条

富奎尔斯说:“攻城时,绝不可在自己的防御壁垒阵地里坐待敌人,而要进行出击。”这话是错的。战争中没有绝对的事情,并非毫无例外,在自己防御壁垒阵地里等候敌人,不能认为都是错误的方法。

第四十三条

反对构筑攻城壁垒阵地和野战工事的人,无异于自己削弱本身的实力,因为他放弃了各种辅助性的手段。这种野战筑城,不但经常有用,而且实属必需。

不过,野战筑城技术应该予以改进。战争中的这一重要技术部门,自古至今进步很小,今天的某些技术甚至还不如二千年以前。工程部队的官兵,应该努力改进本身的技术,要把这门技术提高到与别种技术同一水平之上。

第四十四条

在形势不许可留下足够的防卫部队、因而难以守住设有医院和弹药仓库的设防城镇时,指挥官至少应以一切可能办法保住“卫城堡垒”,使其遭受突然袭击。

第四十五条

筑有工事的阵地,能够保护守军抗拒敌人。不过,这有一个时间的限度。对此一段时间以后,阵地工事将被摧毁,这时驻守部队可以弃械投降。对于这一点,所有文明国家都表同意,至于守军将领应该抵抗到何种程度方可求和,则意见并不统一。

但是,也有一些将领并不以此为然。维拉斯就是其个之一。他认为守军将领绝不应该向敌投降,而要坚守到最后关头;在无法防守时,应将工事炸毁,利用黑夜突围出去;即使不能将工事破坏,亦要率领部队突围。采用这种办法自我解救的司令官,往往能保全其守备兵力的四分之三,以与大军会合。

*维拉斯(1653-1734),法国元帅,曾是一位颇有战绩的名将,但是未有任何理论著作。

第四十六条

筑城地域的主要功用,在于保障宁死不接受屈辱条件的驻守部队得以退而不溃。因此,当驻守部队要求获得自由、否则拒绝投降时,同意此一条件而取得一个堡垒,是值得的。对于这种决心死守的驻守部队,与其冒险去猛攻,还不如给以自由释放的保证,准许他们作光荣的投降。

第四十七条

步兵、骑兵与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须相互协作。因此,对于它们的配置务求稳妥,要在一旦遭受突袭时能够互相支援。

第四十八条

步兵列阵时,不应多过两列,因为在多层重叠排列中,步枪不能发挥效力。大家都已公认,自第三列发射的步枪火力,不仅已欠准确,甚至危及前两列的己方人员。

在重叠两列的阵形中,每九人成一班,个别之间的间隙为两码,每一个班的侧后二十四码处,应留置预备人员一名。

第四十九条

把步兵排和骑兵排混合在一起使用,不仅无益而且有害。骑兵失去机动力,则所有行动均受牵累,其冲击力也就消失殆尽。步兵本身亦将遭受危险,因为骑兵出动以后,步兵即已暴露,势必陷入没有支援的状态。掩护骑兵的最好方法,就是支援它的侧翼。

第五十条

骑兵的袭击,在战役初期、中期和末期,都是同样有利的。只要有机会,骑兵就要对敌步兵的侧翼进行袭击,当步兵进行正面作战时,更须如此。

第五十一条

扩张战果与阻止溃败敌军的集结,是骑兵的职责。

第五十一条

骑兵比步兵更需要炮兵,因为它不能使用枪炮,仅能以刀矛作战。为了适应此种需要,才有骑炮兵的诞生。所以,无论在实行进攻、据守阵地、或者集合之时,骑兵都不应该脱离炮兵。

第五十三条

在行军中或在阵地上,炮兵的大部分应该配置到步兵师和骑兵师里,其余则可留作预备队。每门炮除随车携带的弹药补给外,还应另备炮弹三百发,此数约为两次会战的消耗量。

第五十四条

炮兵应配置在最有利的阵地上,在不妨碍火炮安全的原则下成尽量接近步兵与骑兵之线。炮阵地应取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能向各个方向发射,不要使其左右两方受到地形的障碍。

第五十五条

一位将领只要有办法取得粮秣,能供应其部队的需要,就应避免将其部队驻扎在补给来源地区。

第五十六条

好的将领,好的军官,好的组织,好的训练,好的纪律,可以形成一个好的部队。这与为何而战无关。

不过,狂热的信仰,爱国的情绪,民族的光荣等等,亦能感召青年参加部队,并能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第五十七条

一个同家如果没有军官干部和军事组织作基础,就很难建成一支军队。

第五十八条

作为一个军人,首要的本质在于坚决承受疲劳和艰苦,勇敢仅属其次。经受贫困和匮乏,是对一个良好军人的训练。

第五十九条

土兵决不可抛离下列五样东西:武器,弹药,背包,四天以上的粮食和作工的用具。如果认为必要,可以减轻背包的重量,但是要使士兵经常把它带着。

第六十条

应该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士兵留在军们服役。对老兵予以特别关注,即有可能达到此一目的。薪饷应按服役年数照比例增加。老兵的待遇如不高于新兵,则是很不公平的。

第六十一条

临战前的训话,并不能使士兵勇敢,老兵不愿意听,新兵则在第一声炮响时把一切都忘光了。不过,解释和辩论亦有用处,那便是在作战过程中用来消除谣言和诋毁,维护营中的良好士气,提供露营的谈话资料。因比,印发日令要能适应这种要求。

第六十二条

帐篷有碍于健康,对于士兵还是以露营为好。睡时以足向火,其热力可使睡处土地迅速干燥。几块板子或儿捆草,即可用来档风。

可是,对于必须用笔书写和判读地图的官员来说,幕营还是必要的。因此,校级军官应给配备帐篷,并月指令他们不得宿于一般的房屋之内。

帐篷是敌军参谋人员的观测对象,易使敌人获得我方兵力数量和阵地位置的情报。不过,成二列或三列露宿的部队,在远处看来仅见烟雾,与天然霞雾没有多大区别,会使敌人感到困惑。同时,露营中的火堆数目也是不可能统计的。

第六十三条

从俘虏口中获得的资料,应当审慎估计。一个士兵所知的情况,很难超出本连以外。一位军官所述的材料,至多只能反映其所属师的阵地与动向。所以,担任指挥职务的将领,不应该轻信俘虏的口供,要使自己对于敌军阵地位置的推断正确,必须用己方前卫的报告加以对证。

第六十四条

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统一指挥。因此,在同一个国家单独作战时,只能有一支军队,在一条战线上行动,而且仅仅委派一位司令官进行指挥。

第六十五条

一位指挥官如果想在辩论与会议中寻求决决策,必将导致古往今来的向一后果:作出一个最坏的决断。这个决断也许是谨慎的,仅也几乎是最懦怯的。所以,就指挥官来说,真正的智慧在于坚毅的决心。

第六十六条

在战争中,有些事情的重要性只有统帅一人知道,而且,只有他一人利用自己果敢的决心和卓越的智慧,才能制胜和克服所有的困难。

第六十七条

除了城堡守军以外,不能授权将领和军官依照与敌媾和条件实行弃械投降。如果准许那样作,则将招致危险的结果,显得军中容许懦夫与怯者的存在,致使勇敢的人走向歧路,足以毁坏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特殊的情况要求特殊的毅力。一个武装部队的抵抗行动愈是坚忍不拔,其获救或突围的可能性也就愈大。付许多似乎不可能办成的事,却由一些坚毅果敢的人完成了,他们都是视死如归的。

第六十八条

如果允许军官在战场上向敌求和,在有利于他们自己和其部队的条件下放下武器,而使整个军队蒙受损失,那么,对于君主、人民和统帅来说,都将得不到安全的保证。自己临危退避,致陷友军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显系一种卑鄙行为。此种行为应遭严禁,应宣布为可耻,应处以极刑。凡在战争个藉媾和以求生存的将领、军官和土兵,都应区别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发出投降命令和服从此一命令的人,同样都是叛国犯,应受极刑处分。

第六十九条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允许做俘虏,这就是个别被击,而且已不能再使用自己的武器。在此种情况下,谈不到讲条件,顾不得讲荣誉,这才是一种被迫投降行动。

第七十条

一个占领别国的将领,其行止必须处处小心。如果过于严酷,他将激怒放人并激增其数目;如果过于宽柔,则易燃起一种放纵性的期望,更有助于战争中凌辱和苦闷气氛的增长。一个征服者要懂得轮番施用严厉、公正与仁慈的手段,以镇压或防止暴乱。

第七十一条

一位将军如果利用他在替国家服务时所得的情报去例戈叛国,将国防机密献于外人,那实在是罪无可赦。这种罪过将被每一种宗教、道德和荣誉信则所谴责。

第七十二条

一位统帅因为执行了远离战区、未明战事近况、或根本不知战况的君主或首相所下的命令,以致在战尔中铸成错误时,他是不能推脱责任的。因此,任何一位统帅在执行命令时,如果知道计划不妥或有失败危险,就应向上陈述理由,请求修订计划,并不惜在最后以辞职力争,甚至宁可不于,也不要使自己成为毁灭自己部队的工具。

任何一位统帅,明明知道将要遭到失败而仍然按照上级命令进行作战,那就是犯罪。他在此时应该拒绝遵从命令。只有在上级发令人于发今当时亲身处于战场的情况下,军令才要求绝对服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发令人可以即时聆听反对意见,并且可向执行命令的将领作出必要的解释。

然而,当一位统帅接到来自君主的绝对命令,并预料将让敌人获胜而使自己失败时,他对此一命令是否应该服从呢?答案应是一个“不”字。如果统帅明白此一奇特命令的理由,当然是应该遵照执行的,否则,就应拒绝。

第七十三条

一个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要能接受各种事物的正确印象,决不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迷惑。

在每一天的过程中,统帅将会先后或同时对各种事物取得印象。他应该对这些印象区别轻重予以分类和记忆,进行公正的分析比较,然后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有一些人,由于其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特殊,往往只注意到某些细节便主观地拟构全图,使事物蒙上幻想的色彩。这种人无论具有多好的学识、才能、勇气,以及其他良好品质,终究不适宜于统率军队,不能指挥大军作战。

第七十四条

熟悉兵要地志,善于进行搜索与侦测,注意命令的传达,能将一个部队的复杂军事行动简单明了地显示出来--这些都是胜任参谋长所必要的条件。

第七十五条

炮兵指挥将领应明了全军的作战行动,因为他负有给军中各师供应武器、弹药的责任。他还要同前线的各炮兵指挥官保持联络,经常获得全军动态的情报,并据此决定主要炮兵阵地的配置。

第七十六条

巧妙地对隘道和渡河点进行勘察,寻找可靠的向导,询问村中的牧师和驿站站长,迅速地与居民建立关系,派出间谍,检查邮件并翻译、摘出有关内容,一旦统帅率领大军到达能立即回答其所有问题——以上就是————前卫指挥将领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七十七条

统帅以自己的经验和天才指导作战。战术、部队调动方法,以及工兵、炮兵的科学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求得。但是大战术学仅能从经验和战史的研究中去获取。古斯达夫—阿道夫、杜伦尼与菲特烈大帝,也象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一样,都是遵循间一原则作战的。

保持军中各部队间的团结一致,没有脆弱而易受敌人侵袭的地方,能向重要地点作急速的运动——这是三个致胜的原则。

同时,应以战胜的威力进行慑服,使同盟国不敢叛离,使被征服的国家和人民对我服从。

第七十八条

反复阅该记载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古斯达夫——阿道夫、社伦尼、尤金和菲特烈这些著名统帅的有关战役的文献,使自己效法他们。这是成为伟大统帅和寻求兵法奥秘的唯一途径。进行这种研究,你就会得到启示,就会抛弃那些与伟人们所坚持的原理背道而驰的规则。

第七十九条

统帅需要首先决定的,是如何对付敌人,要寻求办法去克服敌人用以对付我军的各种障碍。决定一经作出以后,就要竭尽全力以求制胜。

第八十条

率领前卫或后卫的指挥官,要在不危及本身的条件下阻挡敌人,设法迟滞其行动,迫使敌人只能缓慢地推进。欲达到此目的,必须运用战术。对于战术的运用,骑兵比步兵更需要,前卫和后卫比其他部位的部队更需要。

第八十一条

要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伟大将领所具备的各种品质,那是很难得的。最为理想的是,一个人的机智和才能能与性格或勇气相互均衡。果能如此,也就与众不同。若勇气过人而才智不足,则易于鲁莽从事而缺乏深谋远虑;反之,若才智虽优而勇气不够,那他又会不敢毅然实行其计划。

第八十二条

一个伟大将领的重要战功,不可能郡是由机会或命运造成的,而总是天才与计划的结果。

第八十三条

统帅对于战胜科成战败者,务须不给休息的机会。

第八十四条

一位行动既无准则又无计划而见犹疑不决的将领,纵然所领军队在数量上优于敌人,但是临到战场,反会处于劣势。这是几乎没有例外的。犹疑不决和准备不足,会在战场上招致必然的失败。

第八十五条

军团内的工兵指挥官,应能设计、拟议和领导部队的一切筑城工作,所以特别需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渊博的学识。

第八十六条

骑兵将领必须具备实际的知识,知道一分一秒的重要性,并有奋不顾身的勇气,而不依赖好运。

第八十七条

被俘的将领不能再发命令,服从其命令者亦为罪犯。

第八十八条

重骑兵为了支援炳骑兵,可以配置在前卫、后卫或侧翼,也可作为预备队,都应同时并进。

第八十九条

在进攻战或防御战中,把骑兵留作预备队而待到会战末期才加以使用,这说明对于步骑联合作战的冲击力一无所知。

第九十条

骑丘的力量完全在其冲力。不过,并不是单靠速度一项便可获得成功。序列,团结一致,以及预备队的巧妙运用,也都关系重大。

第九十一条

军中骑兵的比例数:在弗郎德勒或德国境向,应为一于四之比;在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山区,可为一于二十之比;在意大利或西班牙,则为一与六之比。

第九十二条

进行会战也和实施攻城一样,其技巧就在于集中大量火力攻克一点。战斗开始以后,攻方如能出敌意外,集中炮兵火力灾然射击其一选定地点,那么,必能攻占该点。

第九十三条

步兵质量愈好,愈要爱惜使用,并以优良的炮兵予以支援。

精良的步兵无疑是军队的骨干,不过,若强使他们长期同优势的炮兵作战,则会使他们士气瓦解而招致失败。一位拥有精良步兵而又善于运用战术的将领,虽在炮兵方面劣于敌人,仍有可能在战役的某一期间获得成功,但是待到会战的决战之日,他会深切感到炮兵不足之苦。

第九十四条

一个由三万五千至四万人组成的军团,应能于数日之内构筑好得以抗击双倍敌军进攻的阵地。当他们拥有坚强的堡垒或大的河流作掩护时,更应如此。

第九十五条

战争中充满着奇袭的偶然机会。一个将领固然应该遵照一般原则进行作战,但切不可放过奇袭致胜的机会。这就是天才的表现。

在战争中,仅有一个有利的时机,唯有具备天才的人才能把它抓住。

第九十六条

一位将领在会战过后的次日仍然保存行未经使用的部队,那他几乎是失败的。

要想获得最大的战果,必须动用所有的人员。到了完全胜利的次日,已经不再有什么障碍,仅凭战胜者的声威,即可保证获得新的胜利。

第九十七条

战争法则要求:一个分遣部队应避免同业已获得若干胜利的敌军主力进行单独作战。

第九十八条

一位将领出敌不意地反击围城敌军队时,如能因敌猝不及防而使自己争得几天准备时间,那他就应利用此一时间建立壁垒防线。这样,他便增强了自己的地位,在一般情况下,就是获得了新的力量因素,达到了新的威力水平。

第九十九条

在战斗中,要塞守将必须坚守到最后一个小时,他无权任意判定情况,如果情势并非万不得已即主动投降,那他应受死刑。

第一零零条

在战斗或战役过程中,投降部队媾和条件中的有利部分,总是为媾和者本身所享受,而其苛刻有害部分,常由君主及军中其他人员来承当。这种自己避免危险而使他人陷于更大险境的作法,是—种懦怯行为。

第一零一条

防御性的战争并非没有攻击;同样,进攻性的战争也不是没有防御,即使其目的在于突入敌境和侵入其国家,情况也是一样。

第一零二条

迂回或包围敌人的侧翼时,须不脱离本部队——这是兵法所教导的规律。

第一零三条

精通野战筑城的学术,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一零四条

只要是能容两个人落脚的地方,无论在哪个季节,一个部队总可通过。

第一零五条

战斗序列不能单以地形条件来作决定,而应考虑到整个环境。

第一零六亲

侧翼行军应当避免;非采用不可时,行程要尽可能缩短,尽量提高速度。

第一零七条

瓦解和完全摧毁一个部队的事情,没有比战胜后的掠夺更为厉害的。

第一零八条

对来自敌方的赞誉应抱怀疑态度;只有在敌对形势终止以后,方可接受对于某位名人的称许。

第一零九条

战俘已失去为其本国作战的身份,所以,他们要靠解除其武装的国家以荣誉和恩惠来保护。

第一一零条

征服者应以精神手段来维持占领区的治安,并可通过其原有的社会与行政组织来实行。拘留人质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为了收到效果,必须多收人质,选择当地有名望的人物加以拘禁。同时,要使居民知道,他们如果背信违约,将叫此等人质立即受死。

第一一一条

地理情况,平原或山区生活,教育及训练,对于一个部队的性格来说,其影响是大于气候的。

第一一二条

所有伟大将领所以能够完成丰功伟业,全在于遵循兵法的规律与自然的法则。那就是说,他们能够巧妙运用,使方法与目的、努力与障碍之间,能有合理的关系和密切的配合。不管其事业如何崇高,成绩如何伟大,他们成功的原因,都是由于遵循了这些规律和法则。他们都想使战争变成一种真正的科学;他们成为我们伟大模范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我们必须模仿他们,才有希望使自己接近他们。

第一一三条

海军战术的第一条原则是:每个舰长都应该在指挥将领发出攻击今后立即采取行动,攻击敌舰,参加战斗,并支援邻近舰艇。

第一一四条

一般地说,陆上战斗损耗的兵员要比海战为多,陆战也较危险。舰队中的海军士兵,在每一战役中只须作战一次,而陆军士兵则须天天作战。海军士兵在海上战斗中所经受的疲劳和危险,总比陆军土兵少些。海军土兵不会遭受饥渴之苦,其寝室、厨房、医院及药房等,都是经常同在一起的。

法国和英园的海军舰队,由于纪律要求保持清洁,而且从经验中学到了保健方法,所以患病兵员的人数也比陆军为少。

不过,除了作战中的危险以外,海军士兵还将遭遇海洋生活的危险性。但科学已使海洋生活的危险性大大减少,所以,仍然不能与岸上的危险性,诸如遭逢叛乱、受敌伏击和被敌突袭等等相比拟。

第一一五条

统率部队的陆军将领与指挥舰队的海军将领,应该各有不同的才能。统率陆军部队所要求的才能,是天生的;指挥海军舰队所必需的才能,可以仅仅从经验中获得。

陆上战法的运用,是一种天才或灵感的艺术;在海上则谈不到什么天才或灵感,每样事情都是实质性的,可以按经验来办。一位海军将领只须知道一种科学,即有关航海的科学。陆军将领则须懂得所有的科学,要具有博学多才的本领,应利用一切的经验与知识。

一位海军将领不须作任何揣测,他知道敌人的实力与所在的位置。一位陆军将领永远不会知道敌方的确切情况,无法看清楚敌军和断定其具体位置。陆上两军对峙时,地形上的极小起伏,很小的一个树林,都可隐蔽一部分军队,就是最有经验的人,也无法确定究竟是已经目睹敌军的全部还是只看到四分之三。陆军将领要用思想来进行推理判断,要以一种灵感来观察、了解和判断事物。海军将领只要具有经验就够了,任何有关敌人的情报他都不会不知道。

加重一位陆军将领的困难的问题,还有人马粮袜的补给。如果这个工作按照补给官员的意见去办理,那么部队将寸步难行,更谈不到进行远征。这个问题海军将领不会遇到,因为海军所需的补给品都已带在身边。

一位海军将领不需要进行搜索、勘测地形和研究战场。印度洋、美国近海、英吉利海峡,即是汪洋大海,永远是一个流质的平原。技术高一着的,可以在利用风向或预知气候方面占点优势,但这种才干可以从经验获得,也只有从经验中才可以获得。

一位陆军将领从来就无法预知行将作战的战场。他的印象与观感,要靠灵感取得。他不会有肯定性的情报资料。求得敌军确切地点的各种现象,要靠机遇获取,无法从经验中得知。能够立即掌握住战地与该地域一般性质的关系,实在需要一种不平凡的本领。最后,还需要有一种叫做“军事慧眼”的天赋。所有这些,一个伟大的陆军将领均须具备。不过,通过地形图上的注释,进行识图教育,依靠习惯,都可以对此获得便利。

一位海军统帅对其舰长们的倚重,比一位陆军统帅对其将领们的倚重更为需要。陆军统帅可以来由统领部队前往任何据点,纠正错误行动。海军统帅的个人影响,只局限于自己旗舰上的官兵。由于信号的接收可能受到烟雾阻碍,而且风向时常变化,整个舰队虽在同一行列,受风情况有时各有差异,所以,海军舰队的各级指抨官,更需要随机应变和主动工作。

拿破仑 -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拿破仑的影响还体现在《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政治上,拿破仑始终尽可能的保持平等的原则,一个统治者,是不愿意制定反对自己的法律的。《拿破仑法典》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他深受卢梭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法律,还是他的统治方式,都可以看到“社会契约”的影子。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之所以受到法国人民的爱戴,并不是只是因为他打了很多胜仗,给法国人带来了荣誉,因为这些毕竟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他留下的公路系统,为农民争夺的土地,等等,从公众建设到政治制度,才是对法国的真正影响所在。

大革命初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拿破仑至少贯彻了第二和第三条。至于自由,这的确是值得非议的。但是有的做法,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必然。他的独裁统治避免了无政府主义,但又不是王朝复辟似的独裁。因此可以说,在名义上他是皇帝,在野心上他是恺撒,但是实际行动上,他已经努力接近了很多今天的共和制国家都还在努力实现的理想。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著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 - 人物评价

拿破仑在荣誉军人院圆顶大堂内墓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像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耸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

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兰西共和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兰西共和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兰西共和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兰西共和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一种外来的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拿破仑 - 歌德论拿破仑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
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
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
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
坚定有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
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
这就是你的作为:
篷山之外,遥不可攀者,
你却能悄悄地据为己有;
前途障碍多多,
你明辩,你思索,你了如指掌,
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

敌人以战争与死亡,从国内外夹攻,
内忧外患仍频,你却岿然屹立……
世人无不惊愕,议论纷纷,
他们满脑袋胡思乱想,
除了蝇营狗苟,他们又关心什么?……
这个魍魉世界,向我们索取,
乞求财富、恩典和地位,
即使予所亲者同贵同荣,
爱情难以满足,他们要吞没整个王国。
他对这个人亦复如此。——让我们广为宣告,
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计!
任何人,无论是谁,
西方四大名将之四——拿破仑 四大名将
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亦必将来临。

拿破仑 - 死因之谜

根据历史记载,拿破仑死于胃癌。但后人对他的头发进行化验后又发现,拿破仑的头发中残留着有毒物质———砷,于是又有人认定他是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被敌人用毒药谋杀的。最近,关于拿破仑的死因又有了一种新说法,那就是拿破仑是因“爱”被毒死的。提出这种新说法的历史学家正是当年对拿破仑投毒者的后人。

历史学家大揭秘
提出这种新说法的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德·孔戴—蒙托隆,他是随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的法国将军夏尔·特里斯坦·德·蒙托隆伯爵的后人。近30年来,德·孔戴—蒙托隆一直对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度过的最后日子进行潜心研究。他最近在巴黎出版了一本新书,题目为《被解的拿破仑之谜》,该书对拿破仑的死因提出了新看法。

这些历史文献再一次证实了拿破仑被毒死的说法,但凶手并不是传说中的英国人,而是拿破仑的忠实随从———德·蒙托隆伯爵。伯爵在手记中说,他在圣赫勒拿岛上经常给拿破仑吃含有小剂量砷的药。伯爵说,他此举不是为了暗杀拿破仑,而是出于“爱”。他希望通过给拿破仑服食毒药,使“伟大的皇帝”发病,身体日渐衰弱,从而最终促使狱卒能允许拿破仑返回欧洲大陆接受治疗。

但这个计谋为什么没有能够实现呢?历史学家德·孔戴—蒙托隆推测,拿破仑一直认为自己胃部有肿瘤,为了减轻胃部疼痛经常服用止痛药,从而使止痛药与砷发生了致命的“化学效应”,最终使他命丧黄泉。

拿破仑是怎样死的

历史学家德·孔戴—蒙托隆在他的新书中说,拿破仑的侍从医生安东马尔基曾讲过:“拿破仑虽然认定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但是对自己有可能被毒死的恐惧一直伴随着他。”拿破仑在死前3天,还特地嘱咐他的医生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非常仔细地对我的胃部进行解剖。”这些记录说明,尽管拿破仑不能确认自己是被毒死的,但他对是否有人对自己投毒还是心存疑虑,他想让世人知道他死亡的确切原因。

如果再读一遍关于拿破仑在1821年4月20日至5月5日这段日子的历史记载,人们将更加怀疑“拿破仑死于胃癌”的说法。记载说:那时,拿破仑的胃部肿瘤严重恶化,他已经无法吃任何食物,体力迅速衰弱。拿破仑也说自己像是“被一种极度的饥渴所吞噬”。但是到5月4日拿破仑尚未出现病危状况,那天,他居然还吃下了一些东西,喝了点糖水,并且没有像往常那样,进食后马上就呕吐出一种被医生称为“巧克力状”的东西。一些医生认为,呕吐巧克力状的东西和病情的突然恶化都使人们联想到了砷中毒的症状。

如果拿破仑真是死于中毒,他又真是如历史学家德·孔戴—蒙托隆所说的那样。

拿破仑 - 至理名言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

没有机会!这真是弱者的最好代词。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

达到重要目标有两个途径——势力与毅力,势力只是少数人所有,但坚韧不拔的毅力则多数人均可拥有。它沉默的力量随着时间发展而至无可抵抗。

不会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行军就是战争。

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我爱力量。但我之所以爱力量,犹如想借魔术奏出美妙音乐的小提琴家爱他的小提琴一样。 换句话说,我是以艺术家的方式爱着的。

拿破仑在征俄惨败时说过一句名言:“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只相差一步”。

所谓军事指挥艺术,就是当自己的兵力数量实际上居于劣势时,反而能在战场上化劣势为优势。

统治者最糟糕的,莫过于不道德。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要是不道德,就会影响风尚,毒化社会。

我以为负恩是人类最大的缺点。

我留给儿子的只有我的名字。

其实,人家批评与否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发誓,我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法国!如果我没有给它更多的自由,那只是它并不需要自由。

人一生一世,不给人间留点痕迹,不如不出生。

在思考一次战役时,我在内心与自己辩论,力求驳倒自己;在制订战役方案时,我是最谨小慎微的人。我总是扩大危险和意外,即使我看来高兴,其实我始终极度紧张和激动。

我永远在工作着,我思考得很多。要说我对某事已准备就绪,足堪胜任,那只是因为在此以前,我已反复考虑过;即使是细枝末节,我也要千思万想。

勤奋是构成天才的要素之一。

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 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幸福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

成功的秘诀是,时而胆大果敢,时而小心谨慎。

总司令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的头脑。

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

我双脚所行之处有限,我双眼能看到的也有界限,我从不知道我的工作有何界限。

伟大的统帅应该每日自问数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现敌人该怎么办?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称职的。

拿破仑还说过有关中国的一句名言: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然后又说了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工作是我的一切,我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被摧毁。

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既然拿人家的手短,就是由后者而不是政府领导人来控制局势了...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机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只有梦想能够征服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183.html

更多阅读

我看电影之四:偷盗类电影和电视剧

我看电影之四:偷盗类电影电影《偷天陷阱》的剧照电影《天才普雷利》剧照电影《鬼胆神偷》海报我看过的偷盗类的电影:盗走达芬奇鬼胆神偷(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 鬼计神偷(罗伯特·德尼罗和爱德

微博直播追凶案五道口系列小说之四 微博直播杀人事件

  发表于《山花》杂志2015第1期,转载于《小说月报》2015年第3期“开放叙事”栏目及《青年文摘》2015年第14期。其中所用网名部分取自亲朋好友,部分取自微博上素不相识的粉丝。在此深谢列位!            微博直播追凶案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有感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做一个君子,能够称为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使许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提到“君子”一般都会与男子相联系,谁说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君子

声明:《西方四大名将之四——拿破仑 四大名将》为网友你给的是温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