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阅读以及回忆 弗雷迪.莫库里 死亡

《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阅读以及回忆

(文/ VANCA)

这篇读书回忆也是日记般星星点点,读书记忆属于我,也属于被我文字所打动的人。《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是一本很宝贵的书,而我的文字里并没有多少书中细节,有的是在阅读它的时候,最易碎的回忆。
  
  我深深知道,依然年轻的自己该从现在就开始怀旧。在歌声中曾经拥有也天长地久的那些摇滚乐,创造出它们的乐手,谁都不愿意相信他们已经是“摇滚老人”了,而没过多久,“anotherone bites thedust”的消息还会一个接一个地传来的,这是我现在就怀旧的原因之其一。并且,我自己也知道,会在行动上表现痴狂的那个发烧友已经慢慢离远,留下来的是更加珍惜的“仅有的挚爱”的感觉的热爱者。静谧深处的激情也许就是这样 ,想要长葆燃烧的心,不愿它瓦解不愿它降温,就要让突破点变得专注,甚至专一。由于如今的资源获得方式,看得多了忘了珍惜的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从心里深深地说上一声“喜欢”,其实是那么地难。
  
  怀旧,我找寻过体内冲动立刻来一场怀旧。对Queen的喜爱,对FreddieMercury的崇拜,这样的我其实实在可以有太多突破口了。甚至想过索性翻译和他们有关的所有歌曲来作为自己的一个“大作品”送给自己,但在那实现前,不可等待地,我必须现在就开始怀旧了。就在这种时刻,陈震老师的译作《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令我心潮澎湃,记忆和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就让我把徐徐燃烧地激情挡也挡不住地掏出来。翻开书的第一次,读了一遍译序,拜读全文,译序仍是本书的闪耀处。看过这本书就会深有体会我的话。平实流畅的行文,交代主人公的背景,全书背景,提示主线,原作者文字的优缺点,归纳Freddie的那些关键点:“他习惯于放纵”、“他习惯于掌控”、“他习惯于专注”、“他习惯于给予”、“他习惯于冲突”,以及自己接手翻译的初衷,抒发自己情绪跌宕中澎湃触动赞叹的最后也是最动感情的部分。全书的译文十分自然,由于原作者略显笨拙的笔调,一点也不华丽的辞藻,对原作的阅读中虽然心灵是润泽的,叙事的条理和语言的单调却让读者的双眼有些干渴。陈震老师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润泽了原作者的文字本身,而译序,则是极好的导航。
  
  对全书的印象是:正因为写得“一点都不华丽”,我看到了作者对FreddieMercury的琐琐碎碎的怀念。要不是那样的琐碎日记,要不是那笨拙,我会更觉得自己像在阅读传奇的文学创作。而这本书,就像是在对着读者讲话似的,不造作却也一点都不精致。作者讲话的节奏是缓慢的,并且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可就是那份“太实在”,也让我在完成看这本书的最后一天通宵夜以后久久回味那份深情的朴实感。
  
  我阅读整本书的过程更是非常之缓慢,从一开始读,就在床上摆放了Queen和Freddie的CD,以便随时更换播放。跟随作者的讲话节奏,看到某些具体的歌时,就会找歌来听,然后继续读接下来的文字。每读一回,都沉醉在属于这本书该有的音乐环境里。那感觉实在是太感性!读这本书,我特别不希望关于其他阅读的不由自主的思考在这个最感性的时候被掺进这本书的深读中。然而,我读得太慢太慢,最后一次合上书的我是坐在深夜的麦当劳里----依然是听着他唱的歌。
  
  Freddie的唱腔中带有与永生的艺术相配的忧伤格局。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当然,这种神秘原因在没有揭秘时自己其实并不知道的。据书上说,Freddie不喜欢和人探讨人性的问题,却好像深知人性中的道理,看得很透。还说他对自己年少的记忆一直守口如瓶。这和其它的介绍Freddie的书或节目不同的是,并没有夸大或神化的感觉,同时作者也并不旨在批评其他人以及流言。在Freddie的一生中,他的“爱”太过复杂,但是逃脱不了冲突、伤感、刺激、快速,我想,除了童年的悲伤外,还有出于王者的自尊心。书中说,霸气的他在生活中竟是如此低调,而他的生活虽然奢靡,却和他的音乐的华丽完全吻合,对生活的挑剔与对音乐的完美主义十分一致。让我不由得读出了“自尊心”。一个伟大的人,他的自尊心本来就尊贵地存在,毋庸置疑,但他那股忧伤,与王者的傲气完全不相冲突的忧伤,难道也不是对人性等深刻的探讨不予理会,对自己的人生啊命运的凄凉感闭口不谈后沉淀下来的么?多么有骄傲呀,不然,怎会有那样长青的音乐?太多抱怨或者无谓的闲言碎语的生活是不可能沉淀出惊人的杰作的。他有很多朋友,他很少一个人自省,总是被人包围着,他重视朋友,重视到即使分手的情人也不想他们离开而是留在自己身边。这种想法,我想许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终究是有无法改写的悲观,但他还是在有希望地过着日子,在用柔软细致地关心建筑自己的交际圈,给足他人友情应得的尊重,建立他心中的规则。然而,让自己的感情失控的爱情他却要有掌控权,与其说是掌控那段感情,不如说是掌控自己的“自控与失控”,适当地用“冲突”来“润泽”真正代表他整个人生的音乐作品。那些他专注制作的音乐!我更加懂了他那种华丽的完美,那华丽的完美,已是极致。
  
  或许,懂的人真的不必说,不懂的人又何必说?只有他的音乐,它像一面清澈而又纯粹的明镜,抛开政治时局,歌唱不息的生命、优美的和平、火热的奋斗,想看到希望的人就在里面找到这些东西;它像一剂感情安慰,在爱情里失落的人在歌声里沉溺,不醒的痴痴心灵被柔情抚摸;它像永远不会背叛你更不会让你怀疑自己的益友,尽管唱的人是那样放纵,强势,但是他最敏感和最脆弱全全奉献在他一生投入的音乐里,这样的歌曲回荡千万遍,传奇而又贴近听者最内心的那一股柔软。
  
  到现在,我也还是会为Freddie的华丽完美惊艳又欲罢不能。对他的歌声是没有办法不喜欢的。看了许多的他的歌曲介绍,还有关于他对艺术追求方面的种种细节,还是每次都为他那颗永远剧烈跳动的灵魂感动不止。我看过一段他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但仍在拍MV的影像资料。影像中,拍摄MV的摄像机的那头一个还带着健康笑容但能从行动中看出略有不便的艺术家在不断检查自己的容貌,以及缺少了那份活泼却依然执着地说着自己的要求,而摄像机里则是设定黑白画面,我从彩色的场景里也看不出什么不完美,黑白色只是更加幻化了画面。在惋惜和疼痛画面里的Freddie已陷入衰退的精力时,却想了起来他其实20多年前就已经逝世,心里猛地一惊!人的身体,那灵活强壮的最佳状态唤它不回,可是灵魂却是不会因为抗拒病魔的失败而死去的。他太璀璨!人死亡时,那刻时间固然是冷冰的,我看到书的最后两章,那心情真是超出了悲惋自己的偶像。
《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阅读以及回忆 弗雷迪.莫库里 死亡
  
  疼痛可以再用歌声来抚平,而又翻开书时,它依然会泛起来。其实,这么璀璨的人,任何时候死去,都是令人震惊的!不过,Freddie的音乐,以及他的音乐将听者心牵动,曾经拥有,也天长地久。
  
  
  
  写于2013年7月11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492.html

更多阅读

电影《莫扎特传》和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传电影百度网盘

国外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观众评分 8.4我对这部电影的评级: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1984):影片开始于1823年,一名叫萨里耶利(Salieri)的男子,企图自杀,而他的喉咙大声乞求莫扎特的宽恕。他被送到一个疯人院,一个年轻的牧师访问

《名人传》阅读题及答案 名人传选择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2.《贝多芬》是

电视连续剧《谁来伺候妈》拍摄散记 湘行散记主要内容

我从焦作影视城拍摄电视连续剧《春秋祭》回京后,马不停蹄的参加了又一部电视连续剧《谁来伺候妈》的拍摄,由于同时还跨戏拍摄了另一部年代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三部戏三个年代,从古代到近代又到现代,年代不同、人物造型不同、服

声明:《《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阅读以及回忆 弗雷迪.莫库里 死亡》为网友唯一的相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