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的悲悯——读陈黎〈战争交响曲〉张芬龄 贝多芬战争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陈黎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交响的悲悯——读陈黎〈战争交响曲〉(张芬龄) 贝多芬战争交响曲
兵兵兵兵兵兵兵乒兵兵兵兵兵兵兵乓兵兵兵兵兵兵兵乒

兵兵兵乓兵兵乒兵兵兵乒乒兵兵乒乓兵兵乒乓兵兵乓乓

乒乒兵兵兵兵乓乓乓乓兵兵乒乒乓乓乒乓兵乓兵兵乓乓

兵乒兵乒乒乒乓乓兵兵乒乒乓乓乓乓乒乒乓乓乒兵乓乓

乒兵乓乓乒兵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乒乓

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乒乒乒乒乒乒乒乒乓乓乓乓乓乓乓乓乒乒 乒乒乒 乓

乓乓 乒乓乒乒 乒 乓  乒乒   乒乒  乓乓

乒乒  乓乒 乒 乓 乒 乓 乒乒乒  乓 乒

乒乒 乓 乓乓 乒  乒 乓  乒 乓   乒

乒      乓乓      乓    乒 乓

乒   乓    乒     乓    乓

乒               乓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交响的悲悯——读陈黎〈战争交响曲〉

张芬龄

关于战争,虽已有无数画家、音乐家、作家和导演透过色彩、线条、声音、文字、影像去呈现它的悲壮惨烈或哀怨凄美,但第一O六期《四方文学》刊出的陈黎诗作〈战争交响曲〉仍然让人看了眼睛为之一亮,读起来内心悸动,是一首让人触目惊心的好诗。

这首诗共分三节,每节十六行,但全诗只由四个形状相似的字组成:兵,乒,乓,丘。第一节诗由每行二十四个「兵」字排列成诗作中难得一见的壮盛军容,读者脑中立即闪现十万大军踩着整齐步伐浩浩荡荡开往前线的情景。第二节乍看之下仍由「兵」字组成,然仔细读之会发现每隔若干个「兵」夹杂着「乒」或「乓」,出现的频率由低转高,由第一行的三个字到第六行以后的二十四个,第十一行以后又转低——夹杂在暗示休止符、死亡的空白之间。中国文字之绝妙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至。「兵」是四肢健全的战士,「乒」「乓」则是被炮火炸断手脚的伤兵了。诗人未用任何文字叙述,透过视觉效果,成功地呈现出战争的残酷。

他同时利用诗行的排列,不费一词一句,就点描出军队由并肩作战到溃不成军的战争惨状。在最后一节,似乎所有的战士再度集合。读者在此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你可以从视觉的角度想象:军士返乡,个个缺臂断腿,没有终战的喜悦,只有生命的酸楚;你也可以从文字的意义去想:丘也,小土山,三百八十四个土丘,三百八十四座坟冢,「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最佳写照。山丘虽无言,却对战争做了最强烈的控诉。

这是一首颇重视觉效果的诗作,但听觉效果却也同样出色,尤其是第二诗节由兵、乒、乓三个字交响出的音效,读来真让人觉得枪声炮声不绝于耳,你彷佛还听到此起彼落的士兵倒地声,甚至空白处也有声音——死亡骤临的声音,寂静的声音。〈战争交响曲〉结合了影像、声音、文字的特质,成功地开拓了诗的可能。它倾泻出对战争的批判与悲悯,也歌颂了中国文字的巧妙。

——原载更生日报《四方文学周刊》(1995年7月23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743.html

更多阅读

“绝不妥协”的罗马,陈嘉庚,明朝,拿破仑 罗马2和拿破仑

皮洛士战争时“绝不妥协”的霸权主义;陈嘉庚“绝不妥协”的傻逼霸权主义;明朝“绝不妥协”的傻逼自杀主义;拿破仑“绝不妥协”输光了一切;只有在公有制帝国的传统文化中,才会把(威胁)闭关锁国,视为对他国政治要挟的手段,也只有在公有制帝国的

戴晴: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戴晴: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差不多可以说这是他最后一部著作了。逝于1942年的茨威格虽然接着又写了回忆录式的《昨天的世界》,写了一篇约4万字的《象棋的故事》,还有那封平静得令人窒息的遗书,但带着明晰的观念与

读陈散原伤薛次申诗 伤心的诗句

读陈散原伤薛次申诗­­——“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蕭卷一酸心”陈散原先生名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因其父所置“崝庐”所在的南昌西山又叫散原山,其父亡后,三立因山为号),清末、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当世即名震神州,民国诗坛点将,曾位居

声明:《交响的悲悯——读陈黎〈战争交响曲〉张芬龄 贝多芬战争交响曲》为网友夜夜承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