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晓松和他的新书《如丧》 如丧考妣

杜钟声/文

说来我也是个孤陋寡闻之人。高晓松好歹是圈内的名流,当年凭借一首《同桌的你》红遍了大江南北,用他的话讲就是“我写了首叫《同桌的你》的歌,有小半年差点成了国歌,狠狠搞来一些名利,一直吃到现在。”歌我很熟,人却生疏,第一次脑子里有高晓松这号人物是他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中力挺争议人物曾轶可。说实在的,当年的我也跟多数人一样,实在难以消受曾轶可同志那独特的绵羊音。因此,我对于高晓松固执地支持曾轶可同志的做法颇为费解,甚至与大家一样,认为他这个吃老本的人是在借题炒作。再加上他那窝瓜形的庞大脸庞,对半开的长发,俨然一个带些罪犯影子的艺术家形象,让我打心底里没有好感。

说说高晓松和他的新书《如丧》 如丧考妣

之前也不知道这个人干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经历,只是从选秀节目中了解到此人是个音乐人,做过“中国达人秀”的评委,2011年更是因为酒驾再次红遍了大江南北。那段时间,高晓松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但是由于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我也没有过多关注,甚至将他归结为“娱乐圈跳梁小丑”。

第一次对他的形象有所改观是在一次音乐节目中,一位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用她纯真得让人想落泪的嗓音唱了一首歌,高晓松听后大发感慨,大意是他很害怕这么天籁的声音,这么纯洁的声音,会在以后的岁月中沾染世俗。这番话让我很感动。那位女孩的歌唱虽然不专业,但她用天然的嗓音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梦想的渴望,让我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那种感觉真的太棒了。可惜岁月是一辆无情的列车,它总会把我们带进社会的大染缸,我们身不由己总会遭到一些染污,那时她还能不能这么纯真地歌唱?高晓松对这难能可贵的发自本能的毫不做作的艺术表达怜爱有加,这让我联想到那年颇具争议的超女曾轶可。曾轶可的嗓音和音准的确让很多人不敢恭维,但是她的作品却充满了童真,大胆而率真地表达了青春期少女的幻想和梦想,她是独特的,在不满商业化烟雾弹的今年,这样的歌唱是难能可贵的。

从这两个女孩的身上,我窥探到高晓松对好音乐的敏锐触感和孜孜不倦地执着追求,也能看到他是个有梦想的人。他敢口无遮拦,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尊重那些有艺术气质的苗子,他愿意去培养新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特长所在,也是他的梦想所在。他在新书《如丧——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里写道:“我小的时候有个梦想,就是用我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我的笔写我的感受,然后找到最适合的声音把它们唱给更多的人听。当我看到从老狼到萨顶顶也包括李宇春唱着我写的歌温暖了更多的人时,我的梦想实现了。”高晓松自己是个有梦想的人,他一直在寻找那些同样有梦想的人来和他一起实现梦想。

从高晓松的作品集《万物生长》到他的书《如丧》,我们可以读到他的过去、他的现在和他的将来。他有些才气,因此他的过去很幸运地成为了他的资本。但 是他在艺术的道路上马不停蹄,音乐制作人、导演、作家,他在各个领域内玩得顺风顺水,有如此多的成就绝非偶然,也绝非仅仅通过炒作就能得到的,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才华横溢。《如丧》是他的成长史,他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想法,来表达未来的憧憬。人生总是起起伏伏,他经历过作品大受欢迎的高潮,也经受过酒驾被拘的人生低谷。他试图用平静的笔调来记录这些过往,用盘观者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活着活着人就老了,蓦然回首,那些青春有没有悔恨,那些梦想有没有实现?读着那些点点滴滴,我也情不自禁地打量起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他的话让我感同身受,“在几乎疼得欲仙欲死的另类生活背后,是一张单纯得只能用‘红彤彤’形容的脸,一支柔软得比‘小资’得还远的笔,一颗用保鲜膜包着的幼小心灵。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到的用来装些珍贵物品的纸箱子,外面写着:‘怕潮,易碎,不可倒置。’还有些雨点杯子之类的符号。那时我就想这样娇气的东西就应该永不出门。在这个潮湿的、破碎的、倒置的城市里,一个人背着这样一只纸箱子,还要微笑,还得穿过,真他妈惨。”可是他却活得很洒脱,周游欧美,领略世界之大,广交天下英雄好汉,小日子过得异常滋润。这点让我羡慕嫉妒恨,但是细想,这是由于清楚自己的长处,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让一切水到渠成,就像他描述那样:“今天以及可以预见的很久,我们都不缺好的嗓子和表演者,我们最缺的是像你这样安静而有才华的作者,来写又一代人的爱与愁。”他有眼光,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虽然老了,却越来越有资本来谈谈未来。

《如丧》是一个文集,里面有小说,有杂文,内容很杂,然而读起来却非常流畅,字里行间的那股魔力在渐渐吸引着我,仿佛一首老歌,很沧桑,却唱出了青春无悔,唱出了宠辱不惊,唱出了对未来的不懈追求。他给我们展示了世界的辽阔,人生的倏忽,给世界留下点什么,这才是永恒之美。他是在写自己,更是在跟我们这些年轻人谈论,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青春,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梦想。他写道“坐在汽车高楼里的人们并不快乐。他们问为什么?我说我们忘了从何处来,要去何方。”多少人在生活里迷茫,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在盲目中耗费大好青春。他用“如丧”这个题目来警醒我们,快快醒来,我们时日不多,抓紧时间去做些事情。

读完了他的书,对他有了各位全面的认识。原来先入为主的印象是不全面的。不可否认,高晓松是一个世俗化了的艺术家,他搞音乐、拍电影、写小说,也是为了赚点钱。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音乐给我们感动,他的电影给我们感触,他的小说给我们感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753.html

更多阅读

传高晓松前妻徐粲金曾被曝出轨裸聊... 高晓松前妻夕又米

文、虫哥6月28日,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自己的微博发布声明,称因生活方式及对未来规划的分歧,去年6月已与时尚设计师妻子夕又米(徐粲金)签署离婚协议。之后,高晓松前妻夕又米也发布微博回应,称离婚是高晓松提出的,“一切猝不及防”。而离婚后两

王子群和他的长篇小说《临时夫妻》 临时夫妻的小说赖货

王子群和他的长篇小说《临时夫妻》郝庆军本周一上班路上,打开车里收音机听“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节目,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新闻里报道了一个农民工写了一部叫《临时夫妻》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两对外出打工的夫妻,在高房租、高

声明:《说说高晓松和他的新书《如丧》 如丧考妣》为网友俺就是女强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