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群里有人整理了一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考点大全,整理得太凌乱了,因此仔细整理了一下,并加了一点自己的总结进去,应该是内容比较全面了,内容分九点,如有增添可留言。以下内容仅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高中可以用凸透镜成像定律公式来进行研究,这里没有叙述。
一、实验要求(1)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2)调: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调高度的目的是(1)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2)便于测量像距和物距。
二、实验时不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途径有哪些?
途径:1.查阅说明书或铭牌;2.通过实验测量。
实验测量方法:
(1)平行光聚焦法: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或让光具座支成与太阳平行,将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且固定光屏,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2)二倍焦距法(物象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小的像为止,则物距或像距的一半即焦距(f=u/2=v/2)。
(3)焦点不成像法(观察虚象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凸透镜光屏,将一较大的字贴在光屏上,通过凸透镜看光屏上贴的字,当出现该字正立放大的虚象后,逐渐加大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象正好消失为止,测出光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
三、点燃蜡烛后,物距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2)蜡烛放在焦点上;(3)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凸透镜焦距过大,大于物距)(4)光具座的长度小于凸透镜4倍焦距;(5)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6)凸透镜固定的位置不当;
四、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为了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调,或将光屏往上调;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上向左调烛焰的位置。
实验过程由于蜡烛的燃烧而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方移动。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五、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仍然能成完整的像。两次成像过程中,像的亮度都变暗了。
六、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这里要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的目的是获得平行光。测得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采用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又用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这样做得好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得到像的倒立性质,增加实验安全性(无蜡烛燃烧危险)。
八、注意倒立是物的中心旋转180度得到的像,不是上下翻转或左右翻转,但是必须同一方向看出去,也就是说应该是从物体外侧看,能同时看到物体和像的方向去看。
九、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在物体侧看凸透镜时能看到两个像,一个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一个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原因是凸透镜前后两个球面反射成像,前一个是凸面镜成的正立缩小虚像,后一个是凹面镜成的倒立缩小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