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吉林省九台县(市)营城煤矿。这是一个拥有144年历史、现在还能依稀看到沙俄及伪满时期丝丝斑痕的国有老矿。上个世纪最后十几年,营城煤矿逐渐“走进”了省直至国家决策层的视野,其引人注目的不是可观的煤产量,而是迷雾重重的困难。在经济学家那里,对口研究的课题是—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出路。
2003年5月,营城煤矿背着历史留给它的沉重包袱,正式宣布破产。
去年的九月十九日,已经离开家乡二十多年的我专程开车又回到了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营城煤矿六街。一路上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些无法忘记的景象:小的时候爸爸下井总是舍不得吃矿上分的大面包而拿回来给爷爷及全家人吃,那香喷疏松的大面包当年还真的让城里人好生羡慕呢;每到月初,政府都派大马车把生活用煤送到家,一排排大马车每次都把门口的路塞得满满的,孩子们都象过年一样开心, 并选出最大最亮的“煤筋”互相比试;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每天总会看到神奇的大火车,慢慢地开进一个叫选煤厂的并曾是日本人造的大楼下,然后车箱的上面总是有个大大的“铁嘴”,对准车箱一张口,黝黑发亮的大煤块一会儿就吐满了车,随后,那蒸汽机车一声骄傲的长鸣,吐着浓烟和雪白的蒸汽,伴着逐渐加快的“突突”声,奔向祖国的远方...
但这一天,当我驾车再次踏上这32平方公里的土地时,已嗅不到煤城的气息,看不到“黑金”从这里输出。只有那起伏异常的地貌告诉我:这里,是营城煤矿沉陷区。
这就是当时用手机拍下的生我养我二十余年的老平房,这时的老平房,已经卖给了一户外来务工的农民,房子已经无法居住。照片是站在邻居家的院子里拍摄的。
这是邻居家最后一批留守的居民(左二和左四),最年长的,是在我刚出生时还抱过我的老人(左二)。记得那时的房子虽然已经部分倒塌,但还能依稀找到当年的轮廓。
“不能让曾经辉煌的矿区经济就此熄火,不能让作过贡献的人民生活没有着落”。庆幸的是,长春市政府去年已正式把九台营城煤矿沉陷区经济转型,列入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任务,营城煤矿已步入了一个百业待兴的发展新时期。据有关部门消息,营城煤矿已经有了新的政府规划:她即将成为我省新的工业及畜牧业开发区,并且政府正在积极地招商引资。
四月十日,我又驱车故地重游,两公里的路,居然开了近半个小时。虽然这次还没有看到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上面用手机拍到的老房子却都已荡然无存,相关领导已多次亲临当地,规划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在这里,我也衷心地希望政府能以当年深圳的改革开放的思想和发展速度,快速地让这曾经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百年老矿重新焕发出活力和青春!也衷心地希望自己有机会有能力为家乡的振兴做出点滴贡献,以回报生我养我的这块可亲可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