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财教育从孩子抓起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并制订了各年龄阶段教育计划: |
由上述计划可看到,西方社会对儿童的经济意识教育比较看重,这与西方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有关。为此,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儿童对钱产生的兴趣早于其他事物。家长只要带儿童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牢牢树立在儿童心中。
(2)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产生爱惜钱的心理,引起储蓄行为,避免浪费。我国当前某些学校学生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与缺乏理财教育有关。
(3)儿童懂得节约钱,计划开支,是很好的习惯。将来长大后,有助于他们从事财会经济工作。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时代,祖父每周给他10美分零用钱,到周末检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头卖报,养成劳动赚钱的观念。
今天看来,小洛克菲勒的童年不仅对他日后成为商业巨头有很大意义,而且对我国儿童的经济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4)通过理财教育,让儿童了解商品社会,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打破传统观念对理财教育的束缚,转变思想,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作好准备。
二、西方家庭的少儿理财教育
西方家庭普遍认为,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家庭也是对孩子进行理财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场所。因为无论从教育的内容还是实施的条件学校所能承担的都相对有限,而家庭则能为这种教育提供所需的内容材料和组织具体活动。
观念一:理财从少儿开始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抓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则将会非常被动。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被儿童教育的实践所证实。
与中国家庭的父母看法不同,西方家庭的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人,但并非就是该被宽容的人。从理财能力的角度看,处于少儿时期的孩子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的特征:一是不具备固定的收入,二是不具备成熟的金钱和经济方面的意识,三是不具备熟练的理财能力,四是具有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强烈的消费要求和欲望。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导致少儿在理财方面极易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关系到他们本身的成长,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和前途。因而,理财素质教育便应从尽早克服这些错误抓起。
在美国,经过有关专家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广泛存在少儿身上在理财方面最容易犯的若干种错误它们是:
现在享用,以后付钱:
滥用父母的钱;
只把钱看成是现在就去买某种商品的一种工具;
没有储蓄的习惯,花掉的比储蓄的多;
钱在被花掉以前,已经有过好多次的购买欲望了;
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
只在花钱时才有一种满足;
只能节省下来一点购买小件商品的钱;
购物时只相信广告;
轻易相信别人作出的承诺;
不作计划;
不恰当地使用信用卡;
从不了解钱的时效价值,忽略通货膨胀。
观念二:理财教育从零花钱开始
找到了少儿理财的基本错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错误,树立起码的、正确的理财意识,培养他们为将来踏上经济社会所必需的理财能力,便成了每个家庭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在美国,普遍是从训练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开始的。
小洛克菲勒的童年故事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的例子。大多数西方家庭也是如此。他们从不像中国的父母那样,总是无偿地向自己未成年的儿女提供金钱,更不会一味无条件地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放纵子女过分的消费欲望。在他们看来,这只能助长孩子的恶习,使之在成年以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做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就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
西方家庭认为,给孩子零花钱必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财务预算;二、从小就要让孩子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他们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因而,他们一般不会不正规地、无计划地给孩子们钱,而是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必须用于特定基本需求预算上的固定数量的“基金”,另加一些可由他或她自由花费的零用钱。
此外,当孩子们有什么事做得让父母高兴或失望时,美国家庭一般不会通过增加零花钱或减少零花钱来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多半采取其他适当的方式来鼓励和教育孩子。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牢固树立孩子们的财务责任感及价值观,父母们还会就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制订一些准则。这些被西方家庭普遍遵循的准则是:
不管父母对孩子说些什么父母自己的理财主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定期、准时发给孩子零花钱,从不用孩子提醒。定期性是教孩子们学习花钱规则的关键所在;
尽可能少地预付孩子零花钱让他们学会收支平衡的原则;
零花钱的数额基于家庭收入境况、孩子年龄和乐意接受的程度来决定,以及期望他们用来做什么;
包括一部分让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以便让他们学会如何在花钱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孩子的花钱行为进行一些必要的约束,以便使其消费习惯符合家庭的规定及家庭价值观;
从不用零花钱去“购买”孩子们对父母的爱,也不用它来代替父母用于教育孩子所必须的精力和时间。
三、犹太人,理财术从娃娃抓起
在以色列期间,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爱孩子——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财商,他们从来不认为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财商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十年的以色列生活,让我发现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相传的。再仔细一看,这世代相传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创造财富的技能和素质。而这些东西比金钱更有价值。这种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来自遗传,而是来自教育,来自犹太人的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这也是犹太民族的惯例。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十一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十二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犹太孩子刚刚有“数”的概念并初步懂得加减法,就开始学习理财并贯穿整个少年时代。家长们教育孩子从小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和中国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们把账面上所有的钱都储蓄起来,反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如:购买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者衣服。在消费之后,家长会跟孩子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次的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可以获取什么经验、汲取什么教训等。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作出某些消费限制方面的规定。
等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犹太家长还会给孩子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划入一笔钱,数目可能是父母一个月的工资。犹太家长这么热衷于给孩子开账户,不是他们钱多得没地方放,也不是他们溺爱孩子太大方,或者自己图省事一次性发放,而是他们有更宏大的教育目标: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从小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而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犯错时,家长不会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会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很多中国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会“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比如要买什么东西,通通向父母伸手要,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家长们也会说“压岁钱由父母来帮你保管”,全数地将压岁钱收回去。犹太家长认为这样做的弊端是,孩子们就会因此养成要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而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更高明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作好准备,犹太家庭还让青少年模拟父母管账。孩子十二岁前后,家长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除了从小教孩子科学使用钱外,从孩子八九岁开始,犹太家长就鼓励孩子通过劳动来挣零花钱。有一天,我儿子带回了一张萨克斯演唱会的门票,一看门票价格只有两谢克尔,原来是儿子同学自己举办的。听儿子说,这个孩子家里算得上当地很殷实的中产阶级,他开个演唱会,除了他有分享音乐的渴望外,还因为他正在积累自己的账户。账户是他爸爸帮他开的,里面已经叠加了他为家人清洗汽车、打扫卫生间、在家门口摆地摊、在面包房帮忙做促销等一系列用汗水换回的报酬。
难道他爸爸是个守财奴?难道他爸爸不爱孩子?
在学校后来的家长恳谈会上,我见到他父亲并向他请教,他父亲说:“在我看来,这个账户可以让孩子从小明白一个原则:不能不劳而获。这个世界上没有白来的粮食,你必须通过对社会作出贡献得到报偿,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另外,账户还让我的孩子看到他劳动赚到的钱是如何升值的。如果他愿意把钱做一些小型的投资,比如买一些小商品,再批发出去,我很乐意给他指导一些生意经。”
别觉得这不可思议,孩子的财商就来自父母的理财启蒙教育。犹太家长把培养孩子的财商作为一种生存能力随时随地加以培养,尤其是财富创意。看看麦考尔公司董事长从小学会的财商:
小时候,我父亲曾问我:“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我回答:“三十五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三十五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三十五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二十年后,父亲去世了,我独自经营铜器店。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没人应标。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我未提任何条件,当即签了字。很多人为我购买一堆垃圾的愚蠢举动而发笑。可是,当我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让这堆废料变成了三百五十万美元现金,让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后,笑话我的人都惊诧了。纽约州的垃圾让我扬名,而这都要感谢我父亲从小对我灌输的财商——财富是一种创意。
我不是富豪,我的财商也不够高,但是,耳濡目染了以色列家庭的财商教育后,我有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犹太《家庭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数据调查表明:财商能力培养越早的人,日后的年收入越高。因为财商能力起步早,事业意识萌生早,投资概念醒悟早,日后正式加入就业大军越容易先声夺人。犹太人在经济金融界实力首屈一指,包括许多金融巨头公司老板、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金融大鳄”索罗斯、全球富豪榜第二的“股神”巴菲特等。不是犹太人财商天生就比其他民族优秀,而是他们的财商从娃娃就抓起了。
作为传统的中国母亲,我曾经觉得应该让孩子从小少碰钱,花钱、挣钱都是工作以后的事。没错,教育孩子不看重钱是一种美德,但是,培养财商和这种美德之间并不矛盾。最懂得经营钱的犹太人反而最反对做钱奴。孩子们刚到以色列时,学校老师就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歹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完全失去了。正确的答案是“智慧”。
理念是一种革命。有偿生活机制、财商教育颠覆了我既往的家教模式,三个孩子也明显感受到他们和同龄以色列孩子的差距,他们跃跃欲试地想成为有勇气、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孩子。作为母亲,我能承担起家庭改革的重任吗?我能许给他们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吗?
广大教育相关文章:
【广大教育——精英式中小学学科辅导中心】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